深藏不露的投資界大佬

深藏不露的投資界大佬

2018年7月31日,給自己親手帶大的“孩子”舉行完“成人禮”剛過5天,黃崢就出現在拼多多媒體溝通會上,滿臉疲憊。本不善言辭,卻變得格外健談。

當有記者問他如何理解拼多多的假貨問題時,黃崢一本正經:“今天其實是把山寨問題和假貨問題混在一起了,當輿論進一步提高的時候,把所有問題都變成了假貨問題。打假,我們一直是特別認真的,山寨不是假貨,消費者在進步”。

“護子心切”的黃崢在這一天發佈全體員工信,號召“堅持‘本分’,即使是惡意的攻擊,也要善意的解讀。”而“本分”這個詞,正是由他的恩師段永平所倡導的。

拼多多創始以來,得到了很多業內大佬的支持,他們其中就有網易創始人丁磊、順豐創始人王衛、淘寶原CEO孫彤宇等人。然而最近,黃崢在接受採訪時說:“對自己商業教育最大的,還是段永平。”

段永平在投資界被尊稱為“段菲特”,是步步高集團董事長。據東莞市長安鎮的官方數據:2015年,東莞營業收入前20名的企業,有8家是他旗下的公司。2016年他旗下的兩個手機品牌OPPO和vivo總銷售額2700億。用他自己的話說:

“我投資上賺的錢比我做實業10年賺的還多。”他的公司不上市、不融資,他的財富到底是多少,至今是個謎……

30年前隨著“孔雀東南飛”的熱潮,段永平隻身南下,作為一個高級打工仔,他將昔日負債累累的的小霸王,做到產值逾10億,他是那個年代的“打工皇帝”。由於股份制改造屢屢受挫,段永平提出了辭職,當時輿論一片譁然,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不僅僅是錢的問題”。

“你想不想帶人走?”在臨走前夕老闆一臉關懷地問他。段永平辭職時只有30幾歲,對於他來說離職退休肯定太早,就算離開小霸王他還是想要有一番作為,對於人才資源他肯定不會放過。他欣喜若狂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您允許的話當然最好。”“你帶6個人行不行?”段永平大手一揮,“好、生產三個、開發三個”。

就這樣段永平帶著6人掛帥出走,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1995年9月步步高電子工業有限公司在東莞市宣告成立。

記得多年前,正值步步高風生水起,坊間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傳聞,說段永平在上海某電視臺接受採訪,有人老追問他:“步步高怎麼不上市?”他很霸氣地回答說:“上市募集那點資金,我打幾個電話就解決了。”

1998年段永平認識了他的現任妻子劉昕,劉昕當時是美國《棕櫚灘郵報》首席攝影記者,兩人相識僅僅兩個月就迅速閃婚,他對劉昕承諾:“將步步高推向一個新臺階後,一定到美國與她會合。”段永平沒有食言。

“放手去幹,幹好了分錢,幹不好關門,別有負擔。”就在步步高如日中天的時候,段永平將步步高拆分成三家獨立的公司,分別分權給三大弟子金志江、陳明永和沈煒。這三家公司分別就是後來的步步高教育電子、OPPO和vivo。

不論是陳明永,還是沈煒、這兩位段氏門徒的商業理念大多都與段永平如出一轍。他們都是專注做好一個細分領域的產品,通過狂轟濫炸的廣告打開營銷商路,然後在線下密集安排自己的網點佈局。對於不注重科研和技術創新的OPPO和vivo來說,雖然短時間內,這種商業理念有利於打開市場,在以後很長時間裡這將是它們致命短板,尤其是智能手機行業又遇增長天花板。

深藏不露的投資界大佬

2001年,段永平兌現了自己的承諾移居美國,他對此解釋說:“結婚前承諾了去美國安家,綠卡辦下來了,不去不行”。“寧負天下,不負紅顏”也被傳為一時佳話,是大英雄能本色,唯真名士自風流。從此段永平踏上大洋彼岸,經營他的愛情、生活,專注他的投資事業。

2013年11月的一個週六,時任OPPO副總裁的劉作虎接到了CEO陳明永的一個電話,電話的大致內容是,陳明永要劉作虎負責,他們一起去做一個新品牌。接完電話劉作虎沒有絲毫猶豫,也沒有跟家人做過任何商量,就決定去做了,而他向陳明永提了一個唯一的要求,要成立一家完全獨立的新公司,陳明永也沒有絲毫的猶豫當即就答應了。

2014年,一家新興的手機公司,以年銷量一百萬臺的勢頭強勢崛起,這家新興的手機公司名字叫“一加”,而創始人正是劉作虎。當一加成為新興手機品牌的焦點時,劉作虎不炒作、不聯盟。相對於“炒作營銷”,作為曾經“段氏門徒”的劉作虎更篤信產品是企業的根本,互聯網思維那一套,只想遠觀,不想把玩。劉作虎曾幽默風趣地說過,互聯網思維那一套,我不想學也學不會,我還是比較適合做一個安靜的“美男子”。

“本分”也是貼在劉作虎身上的標籤,“本分”在他這裡除了包含:“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還有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劉作虎也把段永平的“慢”哲學,運用得爐火純青,“慢就是快,快就是慢,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慢慢的快,要穩中求進“。

2014年年中,劉作虎拒絕了一個韓國運營商50萬部手機的大單。原因是,韓國運營商方面希望在交貨的時候一次性付款,而劉作虎是想下訂單的時候就收到20%的訂金,最終雙方無法達成一致,合作取消,據說韓國運營商為了跟一加達成合作,在一加辦公室駐紮了一個多月。

對於很多新興的創業公司來說,這份“天文數字”的訂單,是別人夢寐以求而求不到的,但是到劉作虎這兒,直接被拒絕。對於劉作虎的這次拒絕外界都表示無法理解,他回應說:“很多人說我很保守,但是創業公司最重要的是活著,一個決定如果觸碰到這個底線,那我寧可不做,如果有一天,一加足夠大了,大到50萬部手機全部打了水漂,公司也不死,那我就會做。” 這也是十多年OPPO的工作經歷給他留下的印記,求生存,不冒進。

2001年,互聯網的寒冬,丁磊的網易也未能擺脫厄運,把丁磊從悲慘世界拉出來的也是段永平。

有一天段永平秘書接到了來自丁磊的電話,說想找段永平聊一聊。“我能不能賣掉公司(網易),重新再做一家?”一臉迷茫的丁磊問段永平,“你現在就有一家公司,為什麼不把他做好呢?”段永平反問道。為了給丁磊十足的信心,再加上獨到的商業眼光,段永平投入大部分家當,從公開市場買入200萬美金的網易股票,為丁磊雪中送炭。

在段永平看來,丁磊的網易還算本分,沒有搞一些盲目擴張等亂七八糟的事情,就算股票波動,心裡還算踏實。有了段永平這種“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氣勢鼓勵,於是丁磊硬著頭皮重整旗鼓,幾年後網易市值大幅回升,段永平的這筆投資回報將近100倍,對於他們兩人來說這筆投資是真正意義上的雙贏:收穫了利益,也贏得了交情。

段永平與關門弟子“谷歌雙雄”之一黃崢的相識,也是丁磊的功勞,黃崢從浙大畢業後就去了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進修計算機科學,在丁磊的引薦下認識了同在美國的段永平,沒想到年齡相差20歲的兩人從此成為了忘年交。

深藏不露的投資界大佬

2004年,剛剛崛起沒幾年谷歌雖然風頭正盛,但是在微軟這位“老大哥”面前,它還顯得尤其稚嫩。

剛剛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進修完計算機科學的黃崢,在就業問題面前他面臨了艱難選擇,他不知道是選擇微軟還是選擇谷歌。

就在這時,段永平的一席話讓他不在徘徊,在跟段永平一次私底下的交談中,段永平語重心長地對他說:“谷歌看起來是一家挺牛的公司,值得你去看看,這對你未來創業有好處,去的話至少呆三年,因為一兩年是沒法真正進入重要的機構和部門,所以你就沒法真正瞭解這個公司。

從谷歌進修完的黃崢,後來感慨地說:“在谷歌的工作收入有一種天上掉餡餅的感覺。因為對應谷歌上市後飛速發展的,是黃崢銀行賬上越來越多的0。黃崢回憶這段經歷時說,谷歌給他的遠比他給谷歌貢獻得多。直到離開谷歌三四年他才意識到,有機會在那樣的時間,進入到那樣的公司工作,的確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這個幾十年難得一遇的機會,黃崢很幸運地抓住了。隨著谷歌的上市,當時的黃崢已擁有了上百萬美元的身家。

黃崢不止一次的對外表示段永平是他人生的導師,當有人問及黃崢,段永平在商業和人生上給了他什麼啟示時,黃崢是這樣回答的:“我覺得段永平對我影響最深的就是本分”。

段永平所謂的“本分”就是“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在原則性問題上,不能脫離事物的的屬性,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是非不應該給利益讓路。”雖然拼多多已經成長為電商行業的巨頭,然則“山寨”問題始終是拼多多擺脫不了的難題。

前段時間,由沈騰主演,在國內很火的一部電影《西虹市首富》上映。電影中有這樣一個橋段,主人翁王多魚花4000萬巨資買了一大堆夕陽產業的股票,結果贏得了和股神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因而股民們紛紛跟進,結果讓他大賺一筆。又買低價股又跟股神吃飯,這個橋段講的不就是段永平的故事麼?

2006年,段永平花了62萬美元,成為了第一位與巴菲特進餐的華人,除了帶上自己的親兒子,段永平還帶上了黃崢。飯局上段永平問巴菲特:“投資中不可以做的事情是什麼?”巴菲特回答說:“不做空,不借錢,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做不懂的東西。”這與段永平的投資理念不謀而合,段永平把巴菲特的投資哲學概括得非常簡單,“你只要買一隻股票,其實是買這家公司,因此你必須瞭解他,這與投機截然不同!”。

深藏不露的投資界大佬

也就是和巴菲特的這場飯局,蠅附驥尾的黃崢與巴菲特就未來的電商格局進行了討論,正是這場討論讓黃崢明白了簡單和常識四個字的力量,回國後他連續四次創業都由此核心展開。而黃崢創立的拼多多不過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在電商平臺大有和阿里、京東形成了逐鹿中原,問鼎天下之勢。

這次“天價”飯局,在當時也曾被外界過分解讀,在國內很多媒體上遭到批評謾罵,甚至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但是段永平一副泰然自若的派頭,壓根就沒打算去迎合或者安撫什麼社會情緒。

當有人問他:“你花這麼多錢就為了跟巴菲特吃一頓飯,劃不划算……?”段永平當時很氣憤地回答說:“我又不是把跟巴菲特吃飯這件事當生意,我就是想給他老人家捧個場,告訴世人,他老人家的東西確實有價值,他不是缺這個錢,我也不是為了吃這頓飯,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我為了去他那兒討一個秘方,錦囊妙計,哪天掏出來一看,就能發大財,這都是胡扯,我就是覺得好玩。”因為他自掏腰包跟巴菲特跟巴菲特吃飯就是他的一貫做派。

2012年,當時蘋果市值約3千億美元,那時很多OV員工和段永平一起抄底重倉了蘋果股票。當時他還很幽默風趣地說:“還是OV老大們牛啊,一邊產品模仿蘋果風格,一邊買蘋果股票,讓蘋果幫你們賺了幾次錢。”

聰明人都是一邊想著賺錢,一邊買競爭對手的股票。這樣即使自家掛了,也可以靠對手的股票掙錢,當然這前提是你選擇的股票有沒有上升空間很重要。在這一點在,段永平的確要比賈躍亭高明多了。

深藏不露的投資界大佬

萬科是段永平在中國市場買過的一隻股票,段永平很早就認識王石,段永平約王石出來聊天,初次見面,王石略顯緊張。段永平微笑著對王石說:“你不用緊張,我不會問你這個季度的業績怎麼樣,我只想跟你聊聊公司治理,企業文化”。這些就是段永平認為投資最有用的“內幕消息”,用他自己的話說,一個公司未來業績是問不出來的,關鍵是要去感受一下這個公司的管理者,去感覺他們做企業的理念,才可以進一步確定這個公司具不具備投資的潛力。

段永平的投資理念很簡單,就是一句話:“買公司就是買公司未來現金流折現。”段永平的投資風格有點像曾國藩所說的“結硬寨,打呆仗”的方法,對投資企業的商業模式要高,對企業未來的發展要看得遠。之前投資的網易,現在投資的茅臺、蘋果都是這種投資風格的體現。

當年蘋果和騰訊微信公眾號打賞問題鬧得很不愉快,這時有人問他:“您怎麼看待蘋果與騰訊就微信公眾號打賞的問題的?”他回答說:“我有點不明白蘋果為什麼這樣做,也不明白騰訊的回應措施。似乎它們都不是站在用戶的角度上考慮問題的,好公司有時也會出爛招”。

如果說每個人的社會角色無形中確實存在一個預設的軌道的話,段永平常常會是那個突然脫離軌道,自行另鋪一條軌道的人。應該說段永平認定“自我感受”“快樂”是一個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當有人問他:“當您擁有富可敵國的財富時,外在的東西是外人對你的的評價,但你自己是不是感到很快樂?”諸如之類的問題時,他總是微笑著回答道:“快樂人生才是才是最大的財富,我見過太多的例子,很多人是因為有了錢以後變得不快樂了,而我個人認為如果一個有錢人因為錢而不快樂是很愚蠢的。

“時至今日,段永平說自己早就不過問國內的事了,每年回國兩三次,都是找陳明永他們玩,也不談業務。據說幾家公司都還為段永平保留著董事長的位置,聽說阿段來了,都會恭恭敬敬地叫一聲“董事長”。

三年前,有雜誌採訪陳明永,讓他談談段永平,他是這麼說的:“他回來後,我們會一起聊聊天啊、打打球啊,可是僅限於娛樂。阿段說過的話很多,其中一句話就是,這個事交給你們幹;如果做不好,你們就幹好另外一件事,你們就把這個企業好好地關掉;不要指望我再做什麼,我早已心不在此了。”

段永平雖然已經遠離這個“江湖”很久了,但“江湖”仍有他的傳說。

本文作者汪小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