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1億粒米也能成家庭作業?教育敗在學的東西太「有用」了

家庭作業竟然是:數100000000粒大米!!

前天,一小學數學老師佈置了一份讓孩子抽冷氣,讓家長傻眼的家庭作業:一個晚上要一粒一粒地數完1億粒大米,由家長監督,第二天用食物袋裝好帶回學校!

數1億粒米也能成家庭作業?教育敗在學的東西太“有用”了

後來有家長提出“總共要12袋左右,怎麼扛?“之後,老師改口估錯了米的重量,不用帶來學校,如果作業沒完成就放到週六日……

數1億粒米也能成家庭作業?教育敗在學的東西太“有用”了

數完1億粒大米需要多長時間?

按照每秒鐘數3個數的頻次計算:3*60*60*24*365=94608000(9640萬),理論上在不吃不喝且沒有錯誤的情況下,要一年的時間才能數完1億粒大米。

再反推一下需要準備的大米數量(在不重複利用的情況下):

普通北方大米600粒左右為50克,1億粒米=166666*600粒=166666*50克=8333.3千克,以一袋10千克的家常裝計算,起碼要833袋大米才能完成這次家庭作業!

老師,這次的家庭作業有點貴啊。

數1億粒米也能成家庭作業?教育敗在學的東西太“有用”了

​後來這位數學老師顯然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於是出面解釋了一番,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其實他的出發點是很好的,本著培養學生髮散思維和創新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形象地建立數量關係,於是出了這道題目。

其實,鉛筆君也覺得他的題目是挺不錯的,至少比以往那些千篇一律的家庭作業好很多,這類型的作業,老師若是能佈置的妥當一點,那才是真的能夠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而通過這件事,同為教育者的鉛筆君不免陷入沉思:我們教書育人,傳授知識,應該怎麼教?要教些什麼?

-01-

除了教科書,其他的都“沒用”?

8歲的侄子自從上了小學,我每次回家都會看到小傢伙在寫字桌前忙碌,桌上堆滿了老師建議買的,網上推薦買的習題本,大多數還沒做到一半,牆上滿滿當當的學習計劃表讓我有種看到了自己月度工作表的錯覺。

數1億粒米也能成家庭作業?教育敗在學的東西太“有用”了

我問小傢伙,之前給他買的文學繪本和鍛鍊記憶力的書去了哪裡,小傢伙頭都不抬,甩了一句:“那種書沒什麼用,我要抓緊時間學點有用的。”

我問他:“什麼書是有用的?”

他回:“能讓數學、語文、英語考100分的。”

數1億粒米也能成家庭作業?教育敗在學的東西太“有用”了

雖然經常會聽到大人們說:“看這玩意兒有什麼用的,趕緊回房間去做作業……老看這些雜書幹嘛,快去背課文……” 但一個還沒體驗過世界是什麼樣的小孩子,能夠老練地判斷什麼知識對他有用還是無用,實在是讓人震驚。

孩子,能否告訴我你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02-

我們的教育,敗就敗在太“有用”

很多家長所奉行的教育“有用”,多是立竿見影的馬上有用,衡量知識有用的標尺上刻著“分數、考級、升學”,9個字形容我們當下的教育:填鴨式餵養、急於求成。

數1億粒米也能成家庭作業?教育敗在學的東西太“有用”了

多年後,不知道孩子們會不會反回來感嘆自己沒有多學些“無用”的知識,但當年的清華學霸們,有。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院長錢穎一,曾經對畢業20年的校友做過調查,他發現:更多校友後悔的是當時沒有去學那些“無用的知識”,比如人文、藝術、社會科學類的,而當時所謂“有用實際”的課,隨著時間沖刷變得如此無用。

數1億粒米也能成家庭作業?教育敗在學的東西太“有用”了

作為教育從業者,鉛筆君一向不提倡為了成績而學習,誠然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好的成績能夠幫助孩子進入理想的學校,幫助孩子站上一個比較高的起點。

但是一味地為了成績去學習所謂“有用“的知識,一旦離開以成績論英雄的學生生活,進入需要依仗十八般武藝才能行走其間的社會,我們的孩子該何去何從?

對於人生而言,“有用”的東西,可能只是暫時有用,以後一生無用;“沒用”則可能是暫時沒用,以後終身有用。

-03-

“無用的知識”,關鍵時刻會幫你一把

教輔應試、升學求職、學習方法,這些“有用”的書,常年佔據著孩子的書桌和書店的暢銷榜。然而在未來的人生裡,究竟是從“有用”的教輔課程中,還是從那些看似無用的知識中獲得人生的益處?我們無從得知。

數1億粒米也能成家庭作業?教育敗在學的東西太“有用”了

喬布斯說起自己成功的經驗時曾經談到,他從斯坦福大學輟學,放棄了自己的“有用”專業去聽美術課,研究san serif和serif字體,研究怎樣才能作出最棒的印刷式樣,這在當時看來完全“無用”和“浪費時間”的舉動,在他十年後設計第一臺Macintosh時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喬布斯說:“如果我當年沒有去上這門美術課,蘋果電腦就不會有這麼漂亮的字體。跟著我的直覺和好奇心走,遇到的很多東西,此後被證明是無價之寶。哪怕別人說這些知識‘沒用’”。

從無用的知識中獲取成功的力量,這樣的事例很多,無需再做過多的複述。

數1億粒米也能成家庭作業?教育敗在學的東西太“有用”了

為人師者,鉛筆君一直思考的是如何在孩子必須面對的學業學習中,將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而不是紙上談兵,為考試而學,更加註重的是在搭建完整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起持續進步的學習力,就算有一天他們遇到曾經覺得“無用”現在卻必須要用的知識時,能夠在短時間內吸收和運用起來。

人生是飽滿的,立體的,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會浪費,別用“無用”來衡量孩子的教育,你永遠也不知道它會在人生的哪個關鍵時刻幫孩子一把。

偶爾學點“沒用”的東西也未嘗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