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兌美元連續貶值,7月外儲卻增加58.17億美元,原因可能是什麼?

裴紅義


人民幣兌美元連續貶值,肯定是有利於出口而不利於進口的。而出口增加是有利於外匯儲備的增加。

當然,目前的中美貿易戰理論上是有可能抑制出口。但是觀察目前的綜合影響來看,美國方面的貿易逆差繼續擴大。而7月中國外匯儲備意外實現兩連升。中國7月外匯儲備31179.5億美元,預期31070億美元,前值31121.3億美元。這一數據超過了市場預期。

這意味著什麼?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實質影響,目前來看非常小。中國有的是資本跟美國在貿易戰上打持久戰。

有的人說,中國股市現在情況不怎麼樣。其實中國股市目前情況不怎麼樣,跟貿易戰實際上沒多大關係,最多也就有些心理因素的關聯。主要跟美國減稅、加息以及股市紅火有關,全球的投機資金全部拼命在往華爾街跑,中國的投機資本也照樣不例外。這事實上,也是阿根廷與土耳其貨幣危機的一大原因。

中國匯市也受到一定影響,但並不太大。畢竟從2016年及今年年初頭幾個月,人民幣連續升值,甚至已經被擔心過度升值了。本來人民幣就有下行壓力。現在連續貶值,其實都還是屬於正常範圍的。

簡而言之,現在全球資金都拼命在往美國的金融產品裡砸。但是,與此同時,中國的外匯儲備繼續增加,意味著中國實體經濟的基本面基礎堅實,完全能對抗貿易戰。

而美國流入了那麼多的投機資金,金融風險是不是在急遽升高,這還真不好說了!


建章看世界


外匯市場波橘雲詭,匯率波動有的時候受到信心的影響。

近段時間,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人民幣匯率不斷下跌,畢竟6.9的關口,6月份以來匯率下跌6%,市場驚呼破7.下跌一個主因就是某些企業和個人為了規避匯率損失或者存在炒作預期,大量購置美元拋售人民幣。

但是與國內企業個人購置美元相比,國際資金加大流進力度,加大債券配置力度,成功的抄底了債券市場,外資投資力度也不見減少,造成外儲升高。

8月7日,中國7月外匯儲備31179.5億美元,預期31070億美元,前值31121.3億美元。

  中國7月外匯儲備環比增加58.17億美元,上月增加15.06億美元。

  中國7月外匯儲備22193.89億SDR,前值22125.62億SDR。

因此匯率下跌更多的是自己嚇自己,而不是所謂的外資看空人民幣。我國經濟基本面和政策基本面依然穩健,跨境資金流動和外匯市場運行有條件保持總體平穩。國內外因素綜合作用,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將在波動中保持總體穩定。

為了加大做空人民幣成本,中國央行決定從8月6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從零調整為20%。這一舉措要求銀行繳納一定比例外匯準備金,從而提高銀行在遠期售匯業務上成本。而作為銀行也只能將增加的成本轉嫁到客戶身上,當客戶購買遠期售匯業務成本上升後,就會減少沽空人民幣的行為,從而達到穩定人民幣匯率作用。

針對匯率的波動,適度貶值實際上非常的好,可以大大降低出口企業的壓力,有利於我們經濟,匯率下跌對股市的影響實際上是一種杞人憂天,外資也沒有做空我們股市,反倒是不斷的流進。

別太計較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把自己給嚇著了。


杜坤維


從今年4月份開始,人民幣走出了一波長達4個多月的單邊貶值態勢。和3月最高的6.2352相比,8月3日的數據(6.9126)貶值幅度高達10.8%。不到半年,一種貨幣貶值了10%,這是相當驚人的。和前幾次一旦人民幣貶值三四個點國家就行外匯干預不同,本次貶值達到了10個點外管局都沒有出手。

有分析認為,中美貿易戰將會導致中國貿易順差大幅收窄,因此保持較高的外匯儲備以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就尤為重要。沒有必要耗費大量的外匯去強行拉高人民幣匯率。畢竟在此時,中國人民幣只要不會出現暴跌,保持充足外匯儲備更重要。

中國是一個資本管制的國家。出口企業收到外幣結算貨款之後,必須無條件結給外匯管理當局,以換取人民幣。同樣,進口企業和外商貿易時,也必須先用手中的人民幣兌換到外幣。因此,基於強行結算外幣的制度就保證了外匯大部分集中國家手中。一般情況下,只要出現了國際貿易順差,中國的外匯儲備就會增加。

以美元計價,2018年7月當月我國實現貿易順差280.5億美元。因此,7月外儲增加58.17億美元再正常不過了。我們看到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增加的額度並不一致,7月貿易順差280億美元,而外匯儲備只增加了58億美元不及前者一個零頭。

原因很多,一個主要原因是資本賬戶可能出現了逆差(資本輸出多於輸入)。2018年上半年,我國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4247億元。資本賬戶的逆差吃掉了經常賬戶的順差,因此外匯儲備增加的幅度要比貿易順差小得多。


紅谷新視界


人民幣兌美元連續貶值,7月外儲卻增加58.17億美元,表現為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這在其它新興國家可能很難做到。因為,貨幣貶值對應的一般就是資本外流,外儲減少才正常,那原因可能是什麼?

外資還有利可圖

1.我國國內經濟增速雖然有所下滑,但始終保持7%左右的經濟增速,在大型經濟體中的經濟增速保持在一線水平,經濟在增長,就有利潤可圖。

2.大面積降低關稅,減少企業稅收,擴大對外對放的力度,降低對外資企業的各種限制。外資企業在國內的可操作性更強,利潤更多。

3.人民幣貶值是減少了外資企業的利潤,但也增加了外資商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市場的競爭力增強對沖了一部分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利潤減少。

我國這個正在逐步開放的大市場很有吸引力

我國有經濟實力,經濟的快速發展代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加上有人口紅利在,這樣一個正在開放的大市場對於國際資本有著致命的吸引力。誰能在開放之初就進入這個市場,誰就會佔的先機,先下手為強這個道理不是隻有我們知道,外資也知道。

人民幣沒有大幅貶值的預期存在

今年人民幣貶值接近10%,已經到達普遍的預期位置,而在這期間,央媽沒有出手,說明國家對我國經濟有信心,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而人民幣貶值到預期位後,央媽開始出手了,將遠期售匯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這一切都符合預期。而且我國現在還有三萬多億的外匯儲備,國內經濟沒有出現惡化的跡象存在。因此,人民幣沒有大幅貶值的預期存在。現在的貶值理解為前期大幅升值的技術修正更合適,或者說是對沖美國提高關稅的影響。

國際資本對我國的未來充滿信心

人民幣石油、人民幣鐵礦石期貨制度的建立,加上人民幣和黃金掛鉤制度的確立,讓人民幣成為有黃金做背書的貨幣,信用力度大幅提升,加上現逐步開放的市場,讓國際資本相信,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會越來越大,提前進入中國市場,就不會錯過擴大開放的這一波紅利。

總的來看,我國以擴大開放對美國加息的政策現在看效果還不錯,加上人民幣沒有大幅貶值的預期存在,還有一個逐步開放的大市場在吸引著國際資本,外儲保持穩定就很自然了。如果接下來人民幣穩住貶值的趨勢,國內經濟繼續向好,開放力度繼續擴大,外資進入會越來越多。

我是禪風,點個贊加關注,還有更多精彩財經內容與你分享。


淡淡禪風


儲備增加,是對貿易與外資投資的反應。這是值得深入剖析的現象,畢竟美國啟動針對我國的貿易戰,對美貿易受影響是必然的。匯儲增加,一方面體現我國市場的寬廣度很深厚,另一面證明我國出口的競爭力。當然外資投資貢獻不小,也證明國家經濟的競爭力。

當然,搶先貿戰前交易的因素也不可忽視。八月相關數據更值得關注。


bashanlaike


對外負債增加!就像企業資產負債表一樣,企業新增銀行借款,資產方的貨幣資金也會增加,所有者權益沒變。關鍵得看央行晚些時候公佈的對外淨資產數據,一季度該數據從年初的1.8萬億美元下降到3月底的1.5萬億美元。


Willowdale


我國貨幣貶值利大於弊。可能長久生活在國內的我們對於外匯沒有什麼感覺,可是對於經常外出旅遊、留學、商貿的人來說,外匯就至關重要了。就拿旅遊和留學來說,可能選擇的匯率不同直接支付的我國貨幣的數額就不同,存在多出、少出因素。要是國際貿易,如果利潤存在20%,可能就因為匯率的波動向著不利的方向發展,一年可能就白乾了。所以,不要小看匯率波動,影響甚是廣遠。

近期我國外匯重啟了“逆週期因子”,算是穩住了我國貨幣兌換美元不破7的底線,從現在的角度來看,中短期算是穩住了。其實對於外匯的增減作用可以上升到長期有影響的角度,不能以即時的角度去理解,更多的是大環境影響。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匯率在相對的區間內波動對於我國經濟是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7月份的時候正值美國關稅熱火朝天的時期,所以增加外匯儲備增加美元的佔有促使美元升值,這是長久的發展策略。現在已經馬上9月份了,又有了新的方向選擇以及影響,更多的因素是穩匯,進而得到經濟的穩定發展。與7月份時期的情況有著更大的不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我國即穩住了匯率,也能夠保持相對中高速的經濟發展。


炒股哥說


一部分是貿易,另一部分是外資換籌碼來賭,還有一部分國外被擠壓回國的,還有是外匯管控把一些不必要的,想換匯出去的強行留下的,等多方面原因。


一半僧人一半殺手


8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了最新的外匯儲備規模數據,該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179億美元,較6月末上升58億美元,升幅為0.19%。

然而,與此消息相對應的是人民幣對美元離岸匯率的下跌。那麼為什麼會在人民幣匯率加速下跌的情況下,我國7月份的外匯儲備不減反增呢?

1、核心外匯儲備較為穩定

從公佈的數據來看,我國7月份的外儲較6月份上升了58億元,但這是在美元指數上漲以及全球主要經濟體國債收益率上漲的情況下得出的數據。

從美元指數的走勢來看,7月份美元指數累計微幅上漲了0.02%,因為匯率的波動,對我國外儲的存在負影響,據申萬宏源測算這種負影響大約使得外儲下降了21億美元。

此外,7月份全球主要經濟體,美國、歐盟、日本、英國等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都有所上升,分別上漲了11BP、8BP、1BP和5BP,而這四個經濟體的果汁阿收益率上漲使得人民幣對資本的吸引下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資本流出我國。這對於外儲的增加而言同樣是外圍的負影響。

據申萬宏源的測算來看,如果剔除掉估值效應影響的話,7月份的核心外儲增加約合80億美元,連續四個月保持增長趨勢。外儲的增加說明我國的經濟發展當前對資本還是比較具有吸引力的,或者說不用擔憂目前我國資本外流壓力。

其實,說白了就是之所以人民幣貶值但是外儲依舊是增加的,就是因為對於資本而言,我國經濟的內在增長力依舊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2、匯率政策轉向

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不斷貶值甚至是加速貶值的情況下,無論是6月的外儲增加還是7月的連續增加,都說明目前我國的匯率和跨境資本流動之間出現背離。除了我國經濟內在動力對資本有著較強的吸引力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則是在於本輪人民幣貶值過程中政策的積極引導。

在面對人民幣匯率不斷貶值的情況下,央行積極開啟逆週期因子調整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從而使得人民幣匯率逐漸企穩。逆週期因子的開啟無疑標誌著匯率政策已經出現拐點,人民幣匯率已經回到了央行所認為的合理區間。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資本的擔憂情緒,從而避免了資本的大規模外流。

以上就是我對於該問題的看法,個人觀點不代表君銀投顧官方觀點,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議,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關注我的頭條號進行交流。


君銀投顧


2018年1至6月,銀行結售匯數據,貨物貿易結售匯順差8449億元RMB,服務貿易結售匯逆差7625億元RMB,銀行自身結售匯逆差,1833.68億元RMB,資本和證券項目結售匯順差1681.83億元RMB,投資收益和經常轉移順差785.4億元RMB,結售彙總金額表現為逆差113.56億元RMB,海關貨物貿易進出口數據,貨物貿易順差8910.4億元RMB,還有進口貨物743.17億RMB未售匯支付。

總之,從銀行結售匯數據看,前6個月結售匯表現為逆差,而外匯儲備卻增加了1016.12億美元,我現在不知道這1016.12億美元是從哪裡來的?是不是央行持有的歐元對美元升值了?

此外,就貨物貿易而言,銀行結匯數據與海關出口數據是有45%左右差額的,銀行售匯數據與海關進口數據也是有45%左右差額的,就是出口了貨物,應收外匯有45%不體現在結匯數據中,進口了貨物,應付匯也有45%不體現在售匯數據中,這45%為什麼不在銀行進行結售匯呢?一是貨款支付不一定及時,二是可能在內外貿易公司對沖,三是這部分貿易金額可能部分走地下錢莊,四是可能是虛假貿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