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发际线:头可断血可流,发迹线不能后

保卫发际线:头可断血可流,发迹线不能后


生活压力大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现代人的发际线越来越靠后,还没到三十岁的90后们开始有秃头危机症了。空气的污染、饮食不健康、熬夜、工作和生活压力太大,让我们的发际线一天天靠后。为了保护自己的发际线和越来越少的头发用了不少洗发水、喝了不少药、涂了不少生发液,实际上早在三百多年前,人们为了保护发际线可是付出过血一般的代价的。

这段时间热播的两部古装大戏,一部《延禧攻略》,一部《如懿传》,无一例外都是清宫戏,以清朝为背景有许多耳熟能详的精彩电视剧充斥了内地电视剧发展史,比如说《还珠格格》、《铁齿铜牙纪晓岚》、《康熙微服私访记》、《康熙王朝》等等,数不胜数。清宫戏也有个别名叫做“辫子戏”,这是因为满洲人特有的装扮,男性必须剔除额发,露出大脑门。满洲男子这样的发髻其实早在女真族时期就有了这样的传统。

过去满洲人的辫子可不像现在清宫戏里的男主角,剃了个和尚头还能这么帅,女真人还没有入关时的发型有点像古代童子的冲天辫。男子把头发全部剃光,只在后脑的位置留下钱币大小的一撮头发,编成辫子,因为头发确实非常少,所以编出来的辫子只有老鼠尾巴那么细,能够穿过铜钱的方洞。这么男人坠着小的辫子,家里万一有个凶巴巴的老婆,夫妻两人一生气,老婆把自己老公辫子拽掉这种事应该也不算稀奇。

保卫发际线:头可断血可流,发迹线不能后


这种发型别说在现代,就是同时期的大明王朝看了都忍俊不禁,他们受了千百年儒家学术影响的正统,人人都秉持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对于少数民族这种剃发去髯的行为自然是不理解。当然各民族有各民族的审美,既然谁看谁都不顺眼,又各安一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

可惜历史是前进的,这两个相互看不顺眼的民族终于有了面对面的一天,明朝灭亡了,满清入关,在儒家思想熏陶下的人们都拥有一头飘逸的长发以及不能随便剃掉的胡须。汉人的数量远远多于入关的满人,清朝的统治者也害怕背叛,于是“机智”的多尔衮下达了“剃发令”。

剃发这项措施的意义并不在于审美,既然关内人们的观念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么如果一个人连象征父母的头发和胡须都剃掉,不就说明了清朝统治者在他们心中比父母还重要吗?所以剃发刮面是强制的。

后面的故事就显得尤为的血腥和暴力,这是清朝入关以来第一道大型且是全国范围内的命令,刚开始“剃发令”还是比较含蓄的,投降之后就要把头发剃了,不剃头就是犯罪,但是剃了头会给你一些奖励。虽然大家内心抵触,毕竟打不过八旗,只能剃头了,还能拿点好处。

保卫发际线:头可断血可流,发迹线不能后


后来等全国慢慢统一,清廷的剃发令也开始大面积推广,开始只要求士兵剃头就可以了,后来渐渐地百姓也必须剃头了。等到了南明城破,明朝最后的小火苗都被掐灭了,清朝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关内大部分的控制权,就没有那么客气了。豫亲王多铎下令全城剃发,并且一切抵抗者全部按照军法处置。

这就是我们都非常熟悉,清初“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制度。

江阴县原本已经投降,因为剃发令,要求三天之内全城百姓都要剃发,是可忍孰不可忍,全城江阴百姓无论老弱男女一共十万拿起了家里的菜刀锄头,和当时让人闻风丧胆的八旗铁骑相对抗。整整八十一天,直到清军不得不派出200门红衣大炮,才攻破了江阴县,此时全城剩下的活人只有五十三个,从十万居民到五十三人,这是怎样一种英勇?为了自己的信仰可以放弃生命。

曾经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无论是土生土长的道教还是鼎盛一时的佛教,或者是后来传入的天主教,真正全身心受戒和信仰的人在中国并不多。大多数人嘴上说着信奉实际上连最基本的教义都不清楚,说到底所谓的信奉只是为了内心所求。或许我们对宗教的信奉确实不在行,但是我们信仰更为重要的东西,比如气节、比如自由。剃掉头发或许现在看来不算什么大事,可是对明朝人来说却是奇耻大辱,既然连人格都可以被侮辱,那么就没有什么不能舍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