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可以學習用這四種方法教育孩子,每件都有深意,值得學習

家長可以學習用這四種方法教育孩子,每件都有深意,值得學習

文 古道西風瘦馬官方

中國有句古話叫子不教父之過,說明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甚至決定著孩子的後來發展。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位嚴父,他就是曾國藩。

家長可以學習用這四種方法教育孩子,每件都有深意,值得學習

他是湘軍的創建者和管理者。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主張用禮德服人,十分忠誠朝廷,他在官場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平時除了對自己的生活嚴格外,他對自己的孩子也是非常嚴謹,主要是從四個方面進行教育的。

家長可以學習用這四種方法教育孩子,每件都有深意,值得學習

一是從小事做起。我們打開一部曾氏家書,迎面撲來的都是曾氏在告訴兒子從小事上做起:誠實,從不說假話做起;勤奮,從不睡懶覺做起;戒驕,從不譏笑人做起;戒奢,從不坐轎做起;端莊,從步伐穩重做起。一樁樁一件件小事都做好了,人的總體境界就提高了。曾經曾國潘自己也和家人多次說起從小事做起的重要性,表示這可以從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小事情都可以做細,別人才會放心的把事情交給你處理。

家長可以學習用這四種方法教育孩子,每件都有深意,值得學習

二是做個讀書明理的君子。咸豐六年,已為湘軍統帥的曾國藩認認真真地給時僅九歲的次子紀鴻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這就是說,曾氏不期盼子孫做大官,做出人頭地者,他只希望子孫能通過讀書明理這個途徑做品性良好的人。

家長可以學習用這四種方法教育孩子,每件都有深意,值得學習

三是不能忘記寒士家風。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富人家的孩子爬上房。在曾國藩的家裡,曾國藩經常教導自己的孩子多勞動,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打掃房子,打柴除草之類的,並和孩子們說幹活這並不丟人,讓孩子沒有恃寵而驕。

家長可以學習用這四種方法教育孩子,每件都有深意,值得學習

第四就是在死後不給孩子留家產。早在道光二十九年,曾氏初為大官時便對家人表示:“不留銀錢與後人。”後來身為湘軍統帥,曾氏再次申明他的態度:“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一無可恃,就是不留財產的真諦所在。讓孩子覺得沒有父輩可以庇廕和憑靠,才會真正自己去努力。這一點,才是留給孩子最大、最可靠的財產。

家長可以學習用這四種方法教育孩子,每件都有深意,值得學習

正是這些小小的舉動,曾國藩的孩子沒有一個是敗家子,在後來都是名流在外。這種教育方式大家可以學學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