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普創」專家告訴你如何促進蔬菜生根、養根?

栽植方法要合理

溝栽、畦栽與壟栽是菜農應用的主要栽植方式,但各有利弊,要將其運用巧妙,不僅要求因地制宜,而且需要根據作物和種植季節不同而定,其合理性非常重要,並不是像一些菜農的慣性操作一樣簡單。這裡就以地下水位的高低分類,與大家簡要談談蔬菜如何栽植促生根和養根。

對於地下水位高的地區,最怕的就是漚根,且根部病害大多數由此而來。因而只適合壟栽,且最好是高壟栽培。其具體操作:定植前起25一30釐米的高壟,將秧苗定植在壟頂,其目的是增加土壤耕作層的厚度,有利於根系呼吸,減輕地下水位高的危害。同樣,在低溫季節,適合各種地區種植。

對於地下水位低的地區,越夏栽培最好選用平畦栽培,其原因:一是利於澆水,不會造成土壤乾旱、根系缺水的狀態;二是不會造成地溫過高,影響根系生長。但要注意一點,高溫天氣不能澆水,以免由於植株呼吸作用強,造成根系缺氧而窒息死亡,這也是死苗爛根的重要原因之一。

水量大,土透性好,且冬季氣溫不太低的地區(如壽光),栽植則更宜選擇溝栽,特別是一大茬種植。因平畦栽培地溫提高慢,土壤透氣性差,不利於生根,有利於土傳病害的傳播,並易造成病害交叉感染。

溝栽操作方法:定植前起20-25釐米高的壟,將作物栽植在壟側半高處,也就是半高壟栽培方式。

緩苗後要控水劃鋤

根系具有向水性的習性,因而控水有利於促進根系深扎,形成強大的根群。同時,此期控水也是避免莖葉旺長、發生“頭重腳輕”的重要措施。因此,緩苗水過後,管理上要採取控水。視土壤狀況、植株長勢及天氣情況,控水時間約為15-20天即可。出現徒長,及時用營養轉移素處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緩苗水最好配以促根產品,如優十素,EM菌等。但不能施用激素生根類產品,應當引起重視。

劃鋤:將土壤毛細管切斷,減少蒸發,蓄水保溼,保證了地表下土壤的溼度。同時,劃鋤可打破地表板結層,從而起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增加土壤的透氣性的作用,進而利於根系的呼吸,有助於生根。因而,在蔬菜前期的管理上,應將劃鋤作為一項重要的管理措施來抓。一般來說,緩苗後到結果前,至少要劃鋤2次。如土壤粘重,劃鋤次數還要多。

目前,高溫季節菜農多采用小苗定植,澆過緩苗水後,地表起晾即開始劃鋤。這時因為幼苗較小,先用鋤頭或二齒鉤淺劃一遍,第二天再用鋤將劃出土塊推細鋤松。此次劃鋤要注意切勿將根部划動。

緩苗後10天左右,第二次劃鋤。這次劃鋤的要求是深。一般深度達5-6釐米為宜,其目的是保證地表5-6釐米下土壤的溼度,引根深扎。2-3天后再耥鋤一遍,增強土壤的透氣性,促進根系迅速生長。

古語說的好,鋤上有火也有水,這才是省錢省心的雙向調節。

化控:澆完緩苗水後,秧苗快速生長,這時,地上部很容易出現旺長現象,常常會因為夜溫過高,或通風過少而徒長,不利於壯棵形成,這就需要化控措施,抑制地上部分生長,促進地下部分根系伸長。貝體操作嚴格選用控旺產品,掌握合適用量,以免出現藥害和不利後果。如控旺過度或椒類畸形等。(建議施用營養轉移素,安全,抗病)。

地膜要適當晚蓋

地膜覆蓋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土壤地溫、降低棚內的空氣溼度。然而生產中,我發現有些菜農朋友對地膜覆蓋的時間把握不好,特別是高溫季節,甚至有些農戶,先蓋膜,後栽苗,害處多多。

因為,高溫季節過早覆蓋地膜,會在夲來偏高的地溫上,加劇高溫危害,並容易形成空氣溼度過小的環境條件,利於漚根,死棵,病毒病等不良後果發生。

冬春低溫季節定植蔬菜時,為防氣溫和地溫偏低而影響蔬菜的長勢,可先設小拱棚保溫,等15天左右後再覆蓋地膜,試驗證明,夜間不蓋地膜,比蓋地膜,小弓棚內氣溫高2至5度。

綜上所述,地膜適當晚蓋才好。

地溫要適宜

說到地溫,首先要跟大家說明的是它不是地表的溫度,而是地表5釐米以下土壤的溫度,因而有些人以近地面或地表的溫度來解釋地溫是不確切的,因為它與根系生長的溫度還有一段差距。

地溫不僅直接影響根系的發育,而且影響作物根系吸收水分、養分的能力,以及土壤理化性質變化等。因此,調節地溫是棚室栽培的一項重要內容,特別是對冬春低溫季節的棚室蔬菜生產來說,地溫更是直接影響著根系的發達與否,直接關係到植株的長勢和蔬菜的產量。

隨著生產水平和種植技術的不斷提高,已有很多菜農意識到地溫的重要作用,並且開始注重地溫的調節,然而生產中,我瞭解到菜農對地溫的調控還非常模糊,幾乎沒有幾個菜農對此進行測量,也就無法清楚地溫怎樣才是適宜。

蔬菜對地溫的要求比較嚴格,根系的適溫範圍較窄。一些蔬菜莖、葉可忍受8℃的低溫,但根部則要求12℃以上的溫度;莖、葉可忍受30℃以上的高溫,但若地溫達到28℃則根重下降。以黃瓜為例,地溫降到12℃時,根系停止生長,地溫降到8℃以下時,鬚根開始枯死,葉片變黃。但一些越冬菜類,地上部因低溫凍死,但根部經越冬後,根系仍可正常生長。

對氣溫要求高的蔬菜,對地溫要求也高。高氣溫時期,應適當降低地溫;低氣溫階段,應適當提高地溫。

上述是蔬菜對地溫和氣溫要求的差異。拿在棚室蔬菜生產來說,茄子,黃瓜,苦瓜,西瓜,長虹豆等喜高溫瓜菜.作物根系生長髮育適宜的地溫為22-25℃。但據生產測定:白天土壤5釐米深處溫度可比棚內氣溫低5-7℃,夜間土壤5釐米深處的地溫要比氣溫高3-5℃。在冬季,特別是深冬季節,全天中地溫達到該溫度範圍的時間僅有6小時左右,而且這還是指在晴天的天氣下,也就是說,一天之中有多半時間棚內地溫低於22℃。試想,在如此溫度狀況下,根系又如何能發育健壯?蔬菜產量又怎樣能獲得提高呢?

因而,要培育發達的根系,就應先保證根系生長所需的溫度。生產中,提高地溫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1.提高棚內氣溫。棚溫提高,可顯著提高地溫。在冬季,棚溫應調控到適宜作物生長的上限再加2-3℃。提高棚溫的措施如棚中棚、電暖風、熱水袋等,在此不作詳解。

2.使用秸稈生物反應堆。利用秸稈與微生物反應產生熱量的原理,提高地溫。定植前,可在種植行內挖溝,鋪上秸稈,再撒上或噴上微生物菌劑,後覆土種植。據測定,使用秸稈生物反應堆可提高地溫3-5℃。

3.合理澆水施肥。在冬季,澆水施肥也是導致地溫變化劇烈的重要原因,因而在冬季澆水施肥務必要合理。

澆水施肥要合理

澆水和施肥貫穿於蔬菜的整個生長期,同時也是造成根系發育不良或傷根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冬季,澆水施肥不當導致傷根的情況,時有發生,應當引起重視。

一方面,此時地溫偏低,一次性澆水施肥量過大容易造成地溫大幅度下降,因地溫低則造成根系生長不利發生傷根;特別是一些冷性肥料,會直接造成根系受傷而死亡。同時,土壤水分過多,會降低土壤氧氣含量,不利於根系正常呼吸而發生傷根。

另一方面,澆水過少,土粒對水分、養分吸附能力增加,這又阻礙了根系對養分和水分的吸收,久而久之,根系發育不良,植株早衰、蔬菜減產。

因此說,澆水施肥一定要合理,不僅僅是為了滿足蔬菜生長的需求,而且還是保護根系,養根促根的重要手段。果前生根,果期養根,優+素,無論營養和生養根系,省心可靠。

「山東普創」專家告訴你如何促進蔬菜生根、養根?


另外,由於重茬鹽分過高,植株根際壞境變差,生根困難,可在定植時,第一時間隨水施入優+素,迅速改善根際環境,為持續健康生長奠定基礎。

注:本文來源於普創職業技能培訓中心高級講師孫偉順

本文僅代表作者經驗及觀點,如有疑義,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