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點關於財務分析不能觸碰的禁忌

財務分析重在揭露問題,查找原因,提出建議。所以分析內容應當突出當期財務情況的重點,抓住問題的本質,找出影響當期指標變動的主要因素,重點剖析變化較大指標的主、客觀原因。

六點關於財務分析不能觸碰的禁忌

1、忌千篇一律,文章格式化。

每一個時期的財務分析無論是形式和內容都應有自己的特色,內容上的突出重點、有的放矢,形式上的靈活、新穎、多樣,是財務分析具有強大生命力的首要條件。形式呆板,千篇一律,甚至抽換上期指標數據搞“填空題”似的八股文章,是財務分析之大忌。

2、忌只是數字的堆砌羅列,沒有活情況說明。

要分析指標變化,難免沒有數字的對比,但若僅停留於羅列指標的增減變化,侷限於會計報表的數字對比,就數字論數字,擺不出具體情況,談不清影響差異的原因,這樣的財務分析只能是財務指標變動說明書或者說是財務指標檢查表的翻版。只有把“死數據”與“活情況”充分結合,做到指標增減有“數據”,說明分析有“情況”,彼此相互印證、補充,財務分析才有說服力、可信度,邏輯性才強,可操作性才大。

3、忌淺嘗輒止,停留於表面現象。

我們知道,往往表面良好的指標後面隱藏著個別嚴重的缺點、漏洞和隱患,或若干難能可貴的某些優點被某些缺點所沖淡。

4、忌報喜不報憂。

真實、準確、客觀是財務分析的生命。要診斷、觀察企業經濟運行狀況,維護企業機體健康運行,成績不講跑不了,問題不講不得了。所以財務分析既要肯定成績,又要揭露企業中存在的問題。

5、忌上報不及時。

財務分析是企業領導瞭解企業財務狀況,同時也是企業財務人員參與企業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議的最有效途徑,其指導性的價值就在於其時效性。企業經濟信息瞬息萬變,時過境遷的財務分析對企業改善經營管理的作用將大打折扣。財務分析的上報應與會計報表上報同步,並形成制度化。

6、忌專業味太濃。

財務分析主要是服務於企業內部經濟管理的改善,經濟運行質量的提高,為領導當參謀,讓群眾明家底的手段。所以財務分析應儘量淡化專業味,少用專業術語,多用大眾詞彙,力戒矯揉造作、莫測高深;做到直接了當、簡明扼要、通俗易懂。

要想更好的瞭解財務分析,還是需要不斷的加強個人和企業的專業技能,國際財務管理(IFM)就是最權威的職業認證體系,是專業知識以及企業良好發展的奠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