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歷史之阿克蘇地區

阿克蘇地區是新疆下轄地級行政區,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天山山脈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東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接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西南與喀什地區接壤,南與和田地區相望,北與伊犁自治州毗鄰,西北以天山山脈中梁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交界。總面積13.25萬平方千米,佔新疆面積的8%。

公元前7000~6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境內庫車、溫宿、柯坪縣均發現新石器時代的早期人類活動遺蹟。

秦漢時期,已發展成為"城

城市歷史之阿克蘇地區

郭諸國",在西域36國中,龜茲、姑墨、溫宿諸國都在今阿克蘇境內。西漢初期,阿克蘇為姑墨國,轄今拜城縣、溫宿縣、阿克蘇市一帶。

漢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姑墨歸西域都護府管轄。魏晉南北朝時期,姑墨受龜茲轄控。

隋朝,時西域為西突厥所制,本境屬西域校尉。

唐朝,稱隴右道西部。公元647年設龜茲都督府。次年唐遷安西都護府於龜茲,同時將焉耆、龜茲、于闐、疏勒四鎮隸屬於安西都護府,史稱“安西四鎮”。

北宋,時龜茲等屬高昌回鶻王國。

城市歷史之阿克蘇地區

元代,為蒙古宗王察合臺封地。

明代,為察合臺後裔吐魯番王地。

清代,平定準噶爾部後,設阿克蘇辦事大臣,後設阿克蘇郡王。

光緒八年(1882年),設阿克蘇道;光緒十年(1884年)始建阿克蘇城。

民國十七年(1928年),改阿克蘇道為阿克蘇行政區。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更名為第四行政區並設立行政長管公署。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改為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城市歷史之阿克蘇地區

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二軍五師進駐阿克蘇。

1950年7月,成立阿克蘇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11月,改為阿克蘇地區行政公署。

1983年8月,阿克蘇縣改為阿克蘇市,歸阿克蘇地區領導。

2013年1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將阿克蘇市、阿瓦提縣、柯坪縣劃歸阿拉爾市管轄,設立金銀川鎮,鎮政府駐一師一團團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