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的說,未來華爲跟小米誰能走的更好?

CBD6688


如果說手機,恐怕是華為,如果說,物聯生態,暫時小米會領先,長遠看,還不好說。



小米與華為的共性或交集,目前主要在手機領域,至於通信領域,不論是通信設備市場,還是通信技術研發和積累,小米與華為的差距相當的大。

而就手機而言,目前華為+榮耀雙手機品牌下,不論是市場佔有率,還是品牌影響力,小米應該還是落於華為系之後的。

不過,就物聯生態來看,小米生態旗下很多關聯公司和產品,小米通過入股或投資的方式,鏈接了不少周邊產品,比如手環、檯燈、淨水器、淨化器以及電視、空調等等。

合到一起看,小米生態似乎很龐大,但在每一個細分領域,小米生態成員或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並非都遙遙領先。

因此,在5G時代來臨之前,小米生態看似浩浩蕩蕩,但是,5G到來後,小米生態是否能抵禦強敵還存在不確定性。

以華為為例,也許它直接參與物聯生態產品有限,但是,物聯生態的關鍵還是入口效應和合縱或平臺效應。

華為基於在企業市場和消費者市場的佔有情況,自然會對周邊生態產生吸引力,聚集更多品牌產品。

未來只要打通物聯交互協議瓶頸,華為的想象空間不小,且華為聚焦自己的市場,與其他類似格力、海信等都可以成為合作伙伴。

因此,長遠看,小米系生態能否強過類似華為+巨頭式合作,還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李俊慧


小米和華為代表了兩種模式,一種模式是以生態鏈和性價比為出發點的企業,一家是以研發和技術為出發點的企業,這二者並不是說一定是南轅北轍,反而是二者可能都會獲得不錯的發展,都有可能會發展更好,但是華為現在50%的市場在國外,而小米90%的市場在國內,從長遠看,華為的市場無疑大很多,也會比小米發展更好。

一、小米重點在生態鏈建設

小米以小米手機起家,最開始就是推的性價比產品,所以小米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定位,並且小米的線下門店也推廣了很多品牌元素。在之後小米投資了紅米、紫米、小米手環等多個生態鏈企業,這些生態鏈企業形成了小米獨特的產品定位,也形成了小米獨特的戰略定位。這是小米和華為、三星等最大的不同。也是小米的魅力所在。

所以現在小米的整個生態鏈產品不僅有手機、電腦、掃地機器人、插線板,還有很多的智能家居,形成了買小米就買一批的現狀,這才是小米可怕。當用戶買華為只是買華為手機或者電腦,不會買華為的路由器,不會買華為的插線板,但小米不同。

所以小米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居設備,推出了小米家居智能APP,一個APP控制所有小米的產品,這形成了自己的生態,非常的厲害。

二、華為是以技術領先的戰略佈局

華為從1987年成立,目前已經30餘年,可以說從華為誕生之初華為就不斷的加大技術投入,到華為最近5年的研發投入獎金3000億元,2017年研發投入近1000億元,說明華為對技術的重視程度,到2017年華為營收已經突破6000億元,而小米只有1000億元,二者相差巨大。

華為現在在全球範圍內建設5G產品,幫助各個國家建立5G的通訊網絡,最後獲取更多的利益和發展,這是見效慢但是隻要用了華為5G設備,那勢必會用華為的5G設備,細水長流的選擇,形成了華為自己的產品的局面和格局。

華為戰略是雲管端,也就是說未來智能時代,華為也許會像製造智能手機一樣製造智能機器人,華為也會建造更加龐大的雲端計算與儲存設備。所以任正非說2020年銷售收入要超過1500億美元。

你買華為產品多還是小米產品多?


毛琳Michael


小米和華為都是十分優秀的企業,如果硬要我選更看好誰,現階段我更看好華為。

小米和華為骨子裡的本質完全不同,小米主打的競爭優勢是性價比的競爭優勢,而華為打造的競爭優勢是差異型競爭優勢。(這裡的競爭優勢指的是企業競爭的主基調。)

當企業以性價比競爭時,它得能比競爭者更能有效地設計、生產及營銷產品,力爭做到低成本和低售價,當產品配置相差不多時,售價比對手低;當價格相差不多時,或者成本比對手低,或者配置比對手好。

而企業採取差異型競爭的目的則在於提供客戶獨特而優異的價值,經由產品的質量、專業功能或售後服務等方面表現出來。

性價比的競爭優勢門檻很低,很容易被模仿和取代,差異型競爭優勢由於其獨特性,要比性價比的競爭優勢更牢固。

先看小米。

小米初入智能手機市場時,抓住了當時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好用的手機賊貴,便宜的手機賊卡”的市場定位缺失,以性價比撕開了市場的口子,並以此取得了飛速的發展,2010年成立,四年後就坐上了國內市場第一的寶座,讓市場稱奇。

然而,性價比的競爭優勢容易被模仿,小米2016年的遭遇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在這一年,市場格局未穩,各大手機廠商都打起了價格戰。樂視最為剛猛,不僅曬出了物料清單,還以低於成本200元的價格開賣。這種補貼的效果相當顯著,樂視一年就斬獲了2000萬的銷量,恰巧的是,小米當年大概損失了2000萬臺銷量。用戶因何而來,就會因何而走。

假如小米沒有擴展生態鏈,僅以手機品類,並以性價比的戰略來佈局的話,那麼小米是非常脆弱的。競爭對手完全可以捨棄兩年的利潤,甚至虧本,將樂視的打法進行到底,先把小米拉下馬,然後再謀求盈利。

小米深知性價比的弊端,藉著小米的品牌,擴張品類,利用複雜性構建商業競爭優勢。

所以,隨著小米鋪設線下渠道、開展營銷,小米的成本優勢並不明顯。以性價比為競爭優勢,容易被模仿。

小米給出了兩種破解之策,一個是構建小米生態鏈,以品類的複雜築高壁壘;一個是加強核心技術的掌控,加強縱深領域的建設,比如打造小米澎湃SoC。

再看華為。

雖然華為也有主打性價比的產品,但無論是榮耀強調的質價比,還是華為進軍高端領域,都足以表明華為走的是差異型競爭路線。

和小米相比,華為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核心技術,其中最核心的武器有兩個,一個是麒麟處理器,一個是基帶芯片。

由於在這兩個垂直領域有縱深,所以,華為的戰略靈活性更強。

比如,當人工智能的浪潮襲來後,華為就率先在麒麟SoC上集成了NPU,提前佈局人工智能在手機端的落地。而依靠高通的小米,則不得不依靠高通的日程表。

比如,在即將到來的5G,華為在5G通信方面的優勢無疑會傳遞到智能手機上。

再比如,日前,高通在北京召開“中國技術與合作峰會”,並在會上宣佈與聯想、OPPO、vivo、小米四家公司簽署了諒解備忘錄,以應對博通的惡意收購。假如高通被博通併購,這對華為影響很小,而對小米影響就稍微大一些。

最後,無論是哪種競爭優勢,都需要全面保持警惕。性價比競爭優勢的命門在於,企業必須維持產品的基本質量和服務,避免陷入價格戰而抵消成本優勢,避免過分強調價格而導致產品質量不過關。而注重差異競爭優勢的企業也應該注意:與競爭者的成本差異不宜過大,以免能接受產品高價格的顧客太少。

當然,無論是以性價比為競爭優勢的小米,還是走差異化競爭路線的華為,我都希望兩家企業能保持競爭優勢,在國際舞臺上展現自己的魅力。


梅花園陳述


客觀的來講,小米和華為兩家企業走的路線不一樣,僅僅比較兩家的手機產品,來判斷這兩家公司,誰能走的好,就會很片面。

小米最初成立,是以手機為切入點,雷軍當時做手機的思路,就是把手機的上下游企業做高效的串通,在小米手機上實現產業鏈的最具競爭力的組合,以此來打動消費者。小米的思路在過去幾年也帶動了很多企業進入手機領域,也用類似的思路、方式做起了手機。

手機行業發展到今天,競爭已經進入到白熱化階段,在工業設計、科技領先度等方面都從行業跟隨發展到了行業引領的角色,中國手機廠商在全球市場佔有率就是很好的證明。

華為和小米的發展也是尤為突出。

其實華為做手機由來已久,在很多人還不知道華為這個品牌的時候,實際上華為就在做手機了,那時候華為做的是白牌手機,也就是說,華為的手機上面的logo不是華為,而是跟華為定製手機的運營商,手機上的logo是個運營商logo。

在2G手機時代,歐美運營商定製手機是很慣用的方式,他們用補貼的方式送給用戶手機,運營商賺取話費,華為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做手機的。

後來,大家都懂的,iPhone出現了,諾基亞倒了,摩托羅拉也不行了,手機行業面臨新一輪的洗牌機會。

於是,小米起來了,華為也開始打出了“華為”“榮耀”“麥芒”的品牌,開始走品牌化手機的道路。

回到問題本身,華為和小米的比較,這兩家企業的發展思路是完全不同的。

小米的產品體系分為三個大類:手機、電視和路由器,以手機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入口,路由器作為智能家居的入口。小米這幾年下來,以小米手機自身的成功模式,複製出了很多小米生態鏈企業,零配件選用市場內的頂級配件,產品設計力求做到精細,產品的品類選擇外國貨和國貨質量差距大的產品,所以,小米生態鏈的發展模式贏得了很多用戶,在中端市場做出了很不錯的成績。

而華為的發展則是以自身的ICT技術為基礎的。大家都知道,華為是做通信設備起家的,從通信起家的華為,這些年打敗的競爭對手是相當不少,在中國,讓思科一蹶不振,在全球市場,也使得愛立信這樣的傳統通信廠商越做越頹敗。

憑藉華為對通信行業的理解,華為進軍IT行業也是所向披靡,在雲計算、大數據等方面的研發、市場擴張上也一路披靡。

華為在手機領域的進步更是可圈可點,所以,也才有上面的問題。

我覺得,華為和小米雖然是在手機上有激烈的競爭,但兩家企業的發展路徑卻是大不相同,不能做簡單的類比。


來自科技行者團隊的知識產權老師


科技行者


就未來五年講,華為會是一哥,但再過幾年,小米的後勁就會體現出來。華為作為中國的一個良心企業,出品都是精品,但過於單一,我們會接觸到的華為物品,無非就是手機,路由,與這兩樣的附屬品,範圍實在太過於窄了。而小米不同,她是大雜燴,她在布一盤大棋,而且已經初現規模,每樣都專注,每樣都良心打造,是中國少有的小件器精品鑑造商,中國應該要有這樣的企業。為什麼說是鑑造,而不是製造呢?這就是小米的長處了,利分你我,很多企業願意跟她合作,想跟她合作。小米前期到現在,她本身不具備製造功能,但她很聰明,會利用別人的長項來運作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她要做的就是設計,鑑造,營銷,把錢賺進口袋,但最終她也會把核心的技術掌握在手,比如芯片,她是一個聰明而又具實力的企業,到最後,我們會發現自己身邊的所有東西皆出自小米之手,包括牙刷,紙筆,再最後你會看到連小日本的牙刷,紙筆也會是小米出品。而華為因為過於專注單一的幾項最終會敗在小米手下,這也是華為過份親力親為的短處。任總是僅次與褚時健的實幹型企業大家,德高望重,令人佩服。小米雷總,後起之秀,也將引領中國製造轉入中國設計的先驅,也是未來能把商品賣到全球的一箇中國企業。


柏豫


客觀地說,我就客觀地回答。

華為基於強大的技術積累與不斷創新所以在不斷強大,未來將會繼續建立其在通訊領域、手機領域的強大技術優勢,這是一個實業為主的公司,所以叫做技術公司。華為的未來我們只能估算一半左右,另外一半,由於人工智能剛剛起步,而華為正在大力開發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切,這一半,要看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才能定奪。

小米事實上不是科技公司,充其量就是個互聯網公司。互聯網也能產生偉大的企業,參照阿里巴巴。小米的夢想就是打造一個生態圈,這個圈從目前小米的商品構成來看,非常大。如果小米踏踏實實做好產品質量並對消費者用心服務,小米的未來不可估量。

兩者誰走得更好?現在不好說。如果華為藉助手機領域的優勢來做生態圈構建的話,我相信華為比小米走得更好。這是目前能看到的東西。


創一視角


準確的來說,兩家公司現在的用戶定位不太一樣,華為產品定位的是中高端的用戶,而小米定位的是中低端,雖然,兩家公司現在正在朝著自己的弱項發力,比如小米mix2定位高端,而華為也開始重視低端這一方面的利潤,但終究只是探探水而已,沒敢大面積的投入。

可以這麼說,小米是國內中低端手機廠商中的老大,而華為是國內中高端手機中的老大!

今年雙十一手機品牌銷售排行榜上,華為小米都說自己是第一,但是不管怎麼樣,兩家公司一個第一,一個第二是沒跑了!

華為作為中國通訊傳統品牌,在專利技術方面要遠遠領先於小米。華為目前擁有世界第一大量的專利申請,在專利戰中優勢明顯,麒麟CPU的雄起,和本身就具備的強大基帶優勢,讓華為擁有相當好的起步器;在手機領域,華為在線上線下的產品定位也更紮實。

小米也不甘示弱,雷軍通過小米智能家居生態佈局,例如小米手環、空氣淨化器、小米移動電源、小米路由器、小米電視、小米電池、小米智能插線板等等,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消費者的習慣。今年小米還與中國電信簽約合作,推出日租版“米粉卡”,1元500M,3元不限量,從通信角度去增加用戶的粘性。

值得指出的是,我們在這裡討論的華為從來都不僅僅是一家手機公司,而是一家信息通訊解決方案供應商,涉獵範圍極廣;

而小米也不僅僅是一家手機公司,而是一家產品線覆蓋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視、智能硬件的生態互聯網公司。很難說從長遠來看哪家公司能走得更遠:華為依仗其強大的技術實力樹立更強的國際影響力,在國際市場攫取更多市場份額;小米則依靠驚豔的硬件產品走向世界,建立自己的生態體系,甚至成為下一個互聯網巨頭。

不過到目前為止,小編還是看好華為多一點!當然也不是看不好小米,比如小米最新出的mix2,小編就很喜歡,特別想買一臺!(不過小編沒錢買不起,你們誰送小編一臺啊!ヽ(•ω•。)ノ只是覺得小米以後一定要轉型了,畢竟靠低端市場是堅持不了太久的。最後附上小米mix2的美圖!(喜歡就點擊關注小編吧!)


墨韻星辰


我沒用過小米 我同事米6 到現在打開個遊戲 一點都不卡 或許人家愛惜 我的華為榮耀8 說實話有點卡 進遊戲慢 很捉急啊!

家人買的p20pro 我玩王者吃雞 給我閃退了 不知道是什麼問題 華為總體漂亮 耐看 像青年人 我總覺得不怎麼適合。


用戶6714510659911


小米和華為兩家手機廠商在中國都屬於一線品牌,目前來說,華為的銷售量是要高於小米的。關於以後誰能發展的更好,我們可以來討論一下。

目前,2017年下半年華為在中國的銷售量達到了第一名,在世界上首次超越了蘋果,達到了銷售量的第二名,僅次於三星。小米在國內銷量為第四名,在全世界的銷售量也排在了前五名。所以,但現在的從銷量來看,華為的銷量更佔有優勢。


在技術研發方面,華為在研發方面投入的資金已經超越了蘋果,是研發資金投入最多的手機廠商。而且,有投入就有回報,華為自家研發的處理器海思麒麟已經在世界高端市場站穩了腳跟。是繼三星和蘋果之後第三家能夠自主研發soc芯片的手機廠商,並且把自己研發的處理器運用在旗艦手機方面。


小米在這方面則是差了很多,今年雖然發佈了第一款自主研發的處理器澎湃s1。但是,在性能和功耗方面仍然屬於低端水平,只能用在千元機上面。而小米的旗艦機型更多的則是運用高通的驍龍處理器。



在銷售市場方面,華為在線上和線下都佔據了一席之地,線上有榮耀和小米競爭,並且兩分天下,線下有華為正牌系列佔據主要地位。而小米則是主要佔據線上銷售市場,在線下並沒有多少份額。雖說,最近小米開始發力線下,但是仍然和華為有很大差距。


綜合來說,無論是科技實力還是銷售定位顯然是華為更佔有優勢。所以華為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如果覺得小編說的不錯那就點一下上方關注按鈕吧。這裡每天都有你想要的科技資訊和手機廠評測。


科技微雲


單純從手機行業講,未來怎麼樣還不好說。畢竟十年之前從沒人敢說諾基亞手機會涼的透透的。如果用華為公司和小米公司的角度講,這兩家肯定走的都不會太差,可能華為的路途走的更為通暢。不管怎樣,華為還是小米,都是國內優秀企業,只要不出大的戰略失誤,總能有一番作為的,不管是不是在手機行業還是在其他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