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話:上鋪板兒

上鋪板兒:是洛陽話兒,商店的門板兒、窗戶板兒就叫:鋪板兒。洛陽老城人過去把人家的商店叫鋪兒per,絕不是鋪子啊,是洛陽人獨有的發音,像:藥鋪兒、雜貨鋪兒、菸酒鋪兒等。

在洛陽老城東、西、南、北大街及其他主要街道,我們都能看到不一樣的民房,雖然也是藍瓦、藍磚普通民居,但臨街面牆可大有區別,窗戶也展示商品、大門要強化安全保護,所以在上下都設計有木槽,便於鋪板兒扣合;鋪板兒背面都寫有標記,不會混亂。早晚上、下鋪板兒一般都是夥計兒乾的活兒,當然,人少的時候,老闆兒也得幹。

當今洛陽已經有四個仿古景區類似明清古城,唯一缺憾的就是這個滑槽“鋪板兒”忽略了。窗欞、門窗、挑簷,走廊、立柱啥的都模仿的很是那麼回事兒,沒鋪板兒是不是很遺憾?也可能是治安好了,老百姓的意識提高了,沒必要設計這個玩意兒啦?

我們在電視劇《大宅門》裡能看到上鋪板兒這樣的畫面,人家在仿古及拍攝電影時很注意細節,洛陽在仿古領域總是跟著人家腳步走,設計師都是大牌,但都不是洛陽人。結果模仿的似像非像,總是給我們這些老洛陽人感覺:這兒,已不是洛陽,超越了北方街景的狀態,過譽豪華或土的太狠的味道....

我給大家在網上下載了幾張圖片,可以看到鋪板兒,新模仿建築基本都省略了這套裝置。

洛陽話:上鋪板兒

洛陽話:上鋪板兒

洛陽話:上鋪板兒

洛陽話:上鋪板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