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喜歡你的肉體,但他還不忘記每天送包給你……

是喜歡你的肉體,但他還不忘記每天送包給你……

8月20日,是世界蚊子日。但這個日子並不是為了“紀念”蚊子,而是提醒人們注意蚊子是傳播疾病特別是瘧疾的重要媒介之一。

千萬不要小看這不起眼的蚊子,殺人最多的動物就是它,能飛700米高,祖上咬過恐龍……

於是常爸也來應景地講幾個關於蚊子的冷知識,表達一下我們對蚊子崇高的恨意。

蚊子為什麼只咬你?

是喜歡你的肉體,但他還不忘記每天送包給你……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看,蚊子是怎麼找到你的。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昆蟲學家研究發現,隔著36m遠,蚊子就能聞到你呼吸的CO₂和身上的汗味。

是喜歡你的肉體,但他還不忘記每天送包給你……

對於氣味,蚊子可不是單單喜歡人的“大喘氣”,汗味、腳臭味對蚊子來說也是“飯香”。

臺灣大學環衛所研究人員就發現:

腳越臭的人,越容易被蚊子咬,因為蚊子對汗水中的乳酸味道特別敏感。這個實驗過程用到了上百雙小學生的臭襪子(原來科學家也不是天天研究高大上的實驗啊)。

是喜歡你的肉體,但他還不忘記每天送包給你……

英國的詹姆斯▪洛根博士(James Logan)還認為,蚊子的複眼讓它容易辨認對比鮮明的顏色。所以親們,外出的時候皮膚黑穿白衣服或者皮膚白穿黑衣服更容易被蚊子盯上哦。

是喜歡你的肉體,但他還不忘記每天送包給你……

2

蚊子的就餐禮儀

吸血的都是母蚊子,大家知道吧?公蚊子在哪呢?公蚊子生活在草裡,喝花蜜吸草汁,人家才是真正的小仙女!

可惜與世無爭的公蚊子只活一個星期,而母蚊子居然可以活30天

是喜歡你的肉體,但他還不忘記每天送包給你……

(雌性按蚊頭部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圖)

母蚊子的“嘴”有6根管子,平時都藏在保護鞘裡,“扎針”的時候保護鞘收縮。

是喜歡你的肉體,但他還不忘記每天送包給你……

直白地說,蚊子就餐禮儀一點都不優雅,而是一個吐唾沫吸血撒尿的過程。

先來兩根管切開皮膚,其餘伸進去尋找血管。

是喜歡你的肉體,但他還不忘記每天送包給你……

找到血管以後,兩根撐開血管,第五根向血管裡吐口水(包括各種病毒、抗凝血物質),保持血液流動,麻醉神經,第六根咕咚咕咚喝血。

是喜歡你的肉體,但他還不忘記每天送包給你……

因為身體開始出現對抗凝血物質的過敏反應,這個時候,你應該會察覺到癢了。等蚊子飛走了,過敏還在繼續,血管周圍組織分泌組織胺,所以皮膚會慢慢長出一個大包或者是紅點。

是喜歡你的肉體,但他還不忘記每天送包給你……

雖然蚊子可以吸三倍自身體重的血,不過它吸血不是為了自己吃飯,是為了肚子裡的娃(卵)。原來蚊子是冒著生命危險為孩子找飯吃的媽,突然有點敬佩呢。

一隻蚊子通常兩三天吸一次血,平均嘗試20次才能吸血成功,將血液裡的優質蛋白質(血紅蛋白)留到卵裡。每次吸血為了儘可能多地留下蛋白,它還會邊喝血邊撒尿——把血液裡的水分排出去。

是喜歡你的肉體,但他還不忘記每天送包給你……

給大家看一下蚊子工廠流水線般下蛋的過程,簡直是處女座強迫症們的最愛——

是喜歡你的肉體,但他還不忘記每天送包給你……

被蚊子吸滴血不可怕,可怕的是蚊子向血液裡“吐”的各種病毒。它能夠傳播的疾病,熟知的有瘧疾,黃熱病(去非洲必備的小黃本要求打的就是黃熱病疫苗),登革熱,包括2016年肆虐南美的寨卡病毒,以及知道的人並不多的基孔肯雅(chikungunya) 病毒。此外,臨床曾在伊蚊中分離得到乙型腦炎病毒。

除流行性乙型腦炎(又稱日本腦炎)和黃熱病(Yellow Fever)外,其它的尚無疫苗可以預防,藥物治療也有限。

每年蚊子殺害的人類達到830,000人,是人類的最大殺手!

小小的一隻蚊子,人人得而誅之,即使殺光光,也不用擔心生態平衡,因為蚊子大概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滅絕了還不影響生物鏈的物種,這個結論在學術界尚有爭議,但是真的絕大多數科學家做實驗的最終目的就是怎樣幹掉它。

諷刺的是,千百年來智慧的人類一不小心滅絕了這個滅絕了那個,卻偏偏怎麼想辦法也滅絕不了一隻沒有大腦的蚊子(可能是因為它不能吃吧?)。

是喜歡你的肉體,但他還不忘記每天送包給你……

沒有啥特異功能的我們,可以買類似“365納米杜鎂絲冷陰極燈管”的滅蚊燈嗎?說實話,那就是一UV紫外線燈,蚊子有趨光性,但是更喜歡人的大喘氣兒(CO2),所以家裡沒啥用。

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推薦了4種驅蚊物質,均經美國國家環境保護署(EPA)註冊確認對人體安全,這些物質能夠通過干擾蚊子的嗅覺器官以達到驅趕而不是殺死蚊子的目的。

其中,檸檬桉葉油是唯一一個被推薦的純植物成分的驅蚊成分。可是,由於可能對敏感肌膚有刺激作用,CDC指出,檸檬桉葉油並不適用於3歲以下的兒童。

另外三種驅蚊成分為:

  • DEET,又稱避蚊胺
  • 驅蚊酯,又稱IR3535、BAAPE、伊默寧
  • Picaridin,又稱派卡瑞丁、埃卡瑞丁

上述三種都是化學合成成分,但經CDC和EPA推薦也是對人體基本無害的。美國兒科學會(AAP)也明確指出這些成分可以用於兒童。(不過AAP指出,雖然目前為止Picaridin被認為是安全的,但關於Picaridin的長期研究和測試仍有待完善。)

因此,我們大可不必一見到避蚊胺、驅蚊酯等化學成分就覺得如臨大敵,也不必過分迷信純天然植物提取成分,還應該根據自身情況,綜合考慮有效性和安全性兩個方面,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驅蚊產品,正確使用。

說回來,對兒童最有效又安全的防蚊用品,還是最最傳統的蚊帳。

最後,立秋了,面對更加猖狂的蚊子,只想說句,這只不愛只恨,打不死的小強:再見再見,再也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