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該如何理財?能承受怎樣的風險?

一、心態要好

其實很多投資人,在大環境好的時候,個個是大神,一個更比一個激進,生怕如果收益少了一個點後,自己就吃了大虧,而且沒踩雷之前,盲目相信各種神話,比如以前盲目信評級榜單,信背景,信老闆,信包裝的,這類人啊,一但遇到熊市時,往往就蔫了,比如像今年的網貸,過於冒進的人今年都很難避免踩雷。

踩雷之前各種冒進,偏左極端,踩雷之後,稍微看見平臺有些風吹草動,怎麼看這些風向都像是平臺要爆雷的節奏,然後自己嚇自己,搞的自己每天心神不寧,連覺的睡不好。搞的有點像小孩子去醫院一樣,以為去醫院就是找醫生打針,看見穿白大褂的也是要打針,然後就是各種恐懼,結果醫生看完後,只是小毛病根本就不需要打針就能恢復健康。現實中有一小部分人確實就是這樣的,以前沒踩過雷時,一直都很冒進,等到踩了一次雷後,然後才對自己的投資加倍關心,往往又容易關心過頭,就成了一朝遭蛇咬,十年怕草繩。

所以投資的心態一定要好,既不能無所畏懼的盲目冒進,也不能動不動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看啥都危險,成熟的投資人一定要把握好膽大和恐懼之間的度。

二、正視風險

理財產品的風險類型主要都有哪些呢?

1、低風險產品

理財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種,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要學會記賬算賬,這個事最基本的,通過記賬知道自己的收入來源有哪些,要花掉多少,能攢多少,自己存了多少錢,這些都是最基本的理財方式。

除了最基本的記賬算賬外,最開始時可以從一些低風險的理財方式入手,比如每月的銀行定期存款,如果收益低的還可以每月來個定期買貨幣基金,年化收益率都能超過3%以上,而且風險都是極低的,當自己錢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就可以買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能有3%甚至以上,這些低風險的理財方式,個人都不要把它當成是投資來看待,更多的應該當成是定期存款,讓自己的財富積少成多,每個人其實也不可能突然一下就給你冒出來一大堆財富,所有的財富都是慢慢積累起來的。

當自己的存款積累到一定程度後,也可以適當考慮如果自己原來只有剛需房,是否有條件可以買一套價錢便宜,面積小一些的房子來出租,如果租出回報率能超過3%,甚至更高的,其實也還不錯了,收益率能達到貨基水平,運氣好的話還能享受小房子的升值溢價。但一定要盯防房產稅,如果自己家裡面擁有房子的人均面積已經很高的,那就要慎重,後面出臺的房產稅也是個重大的不確定因素。

其它的低風險產品,就還有國債。

還有一個必須要考慮的就是剛需買房,要買房的話首先要規劃的是,自己手裡有多少錢,能從父母手裡要到多少,自己要買房子所在地的均價是多少,另外一個必須考慮的就是是否可以用房貸,可以從網上隨便搜一個房貸計算器,算一算自己還款的年份、利率、本金、每個月需要還多少錢、自己是否能承擔的起每月需要還的本息。

以上這幾種理財方式都是風險比較低的,幾乎適合類型的人投資。風險承受能力越差的,就越應該多配置這些產品。

2、較低風險產品

這些裡面個人認為包括配置優質P2P平臺,如果還想保守點,就考慮配置頭部平臺。所謂頭部平臺,我覺得平臺至少一年的利潤要過億的才能有成為頭部平臺的可能,賠本賺吆喝的,即使規模做的再大都不能算頭部平臺,今年幾家頭部平臺的利潤估計都要超過五億。其他的所謂的在各大第三方排名都很靠前的平臺他不一定就是頭部的,因為裡面還有一些是虧損的。

除了P2P以外,個人認為適當炒一些互聯網類的紙黃金,有成為偏低風險的產品,如果保守的,直接去銀行APP上面購買紙黃金,玩黃金主要就是差價,低買高賣,只要買的越低,獲利的希望就越大。一年下來,至少也能抓住幾次機遇。

另外不保本息的銀行理財產品,部分預期收益率也挺不錯的,但風險相對來說偏高些,不過可以定義為較低風險產品。

3、中低風險產品

二線的P2P平臺產品,債券型基金產品,定投指數型基金,藍籌股,績優股。信託和私募產品等,擁有多套房後還在繼續買買買。這幾個的風險都不低,傷到本金的幾率也不低,金融大環境好的時候,大家業績都好,遇到經濟環境差時,一損俱損,又出現同時虧損的幾率。這類產品的話,適合青年人考慮主要配置。

4、中等風險產品

這類的話如三線的P2P平臺產品,這類規模肯定小,業務真實透明;中小盤股票,看見指數基金就一次性就殺入不做定投的。這些都是中等風險的平臺。把握準了的時候收益都不錯,但稍不注意就會丟失本金。這類產品只適合風險承受能力偏高的人投資。

5、中高風險產品

買到垃圾股票,加槓桿玩炒黃金,高收益類的P2P平臺,一次性買入股票型基金後就不管不問的。每次都以為自己是抄到了底部,結果很多時候都是抄在山頂上,這些風險都偏高,傷到本金的幾率都較高,普通投資人最好都遠離,職業投資人可以玩玩。

6、高風險產品

這類都不叫投資,更準確的應該叫投機,比如股權投資,炒做超高息的P2P平臺產品,加高槓杆炒黃金,炒期貨,甚至那些炒空氣幣的。這些都是高風險,所謂高風險,就是一個不留神,本金就血本無歸的產品,我覺得即使是普通的投資人都不應該去玩,真有好機會的時候哪能輪上您啊,憑什麼又能輪到您去享受好處呢?最後往往都是十賭九輸,輸完後自己就悄悄離場。

投資有風險,他的意義往往就在於,不同的投資品種風險等級差距都很大,任何一個品種或者一個投資方式,他僅僅是個人理財的一小部分,老百姓也不應該把寶全部押到一個地方,萬一出現黑天鵝事件該怎麼辦呢?所以一定要均衡配置個人資產,根據自己風險承受能力,適當的傾斜配置該類型產品,切莫冒進,也沒必要杯弓蛇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