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投資人制度,真有必要嗎?

這段時間,網貸病了,於是有很多人忙著給它問診開方。

有人說,是網貸平臺出了問題,魚龍混雜泥沙俱下,所以一定要設置市場準入門檻。

也有人說,是借款人出了問題,威懾不足老賴橫行,所以要上徵信。

最近,終於又有人想起來,網貸的投資人也有問題,畢竟,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所以,還要建立完善的合格投資人制度。

照這個理論,當發生食品安全問題時,消費者們恐怕也要做一些反省。就是因為他們貪便宜、圖省事、沒有認真去辨別不良商販,所以才會給不良商販以可乘之機。

推而廣之,疫苗出現問題,教育出現問題,也要怪家長們。現在的家長啊,連養娃的基礎知識都沒學,對養娃過程中的一些風險都不瞭解,居然就敢生娃,實在是不像話。都說做父母是這世界上唯一不需要崗前培訓的職業,現在看來,這個唯一的例外也不應該存在。

至於滴滴順風車出現風險,除了滴滴平臺和司機之外,乘客也要有門檻。單獨出行不能乘車,顏值高的不能乘車,身體不強壯的不能乘車,或者乾脆連性別也限制一下,女性和偽娘不能乘車。

在我看來,建立合格投資人制度其實很容易,但沒有太大的必要。只要東拼西湊,挑挑揀揀,很快就能弄出一套像模像樣的制度來,不僅寫著滿滿的保護,還透著滿滿的善意。

但投資人未必買賬。

幾年前在一場互聯網金融的高峰論壇上聽來一句話,是一位學者講的,他說,每個人都有受騙上當的權利。

這是一句政治不太正確的話,但我深以為然。越是受到限制,就越是渴望突破限制的快感,人性就是如此。

遠的不說,就說投資領域的例子吧。私募、信託都是有嚴格的合格投資人限制的,初衷是為了保護投資人,但總有不符合條件的投資人想方設法去投資,合投、代持、定向委託,花樣百出,無所不用其極。

如果不是近來打破剛兌的聲音越來越大,如果不是私募跑路的案例越來越多,這樣的擦邊球恐怕會愈演愈烈。

再比如,房價過高時,部分地方出臺限購政策,但結果通常是越限越買,越限越高。

如果不是房產稅眼看要出臺,增加房產持有成本,如果不是限價限購限售等政策圍追堵截,大家的炒房熱情恐怕不會這麼快消退,房價恐怕也不會這麼快恢復理性。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如果要保護投資者,一味的限制是沒用的。

近期,我們也發現,網貸行業裡確實存在著一些可能確實不太適合投資網貸的人。

前些天,我們寫了幾篇文章,呼籲出臺更嚴謹的P2P借款人失信行為認定措施,便有投資人炸了毛,罵聲一片。(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文末的鏈接,或者從歷史消息裡翻來看看。)

稍微冷靜點兒的,意識到可能會有“冤假錯案”存在。但他們認為亂世應用重典,寧殺錯不放過,至於那些個別的特例,改革總有陣痛,做事總有代價。

也有蠻不講理的,認為老賴就是老賴,有什麼好認定的?不還錢還有理了?

也有腦回路清奇的,認為我們在給老賴們出點子,甚至推導出我們就是老賴。

他們對套路貸現象視而不見,對暴力催收視而不見,對那些同樣可憐的年輕人視而不見。他們是受害者,在他們的邏輯裡,受害者是弱勢群體,天然就代表著正義。

如果不能毫無保留地支持他們,那便是邪惡的,至少也是不夠正義的。

這還沒完。後來,我們寫了一篇反映“網貸技術培訓”批量製造老賴的文章,依然有投資人在跑來大罵,“大家舉報這個傻逼媒體,天天為老賴出謀劃策。”這大概就是得罪了他們的後遺症。

對於這樣理解能力有限卻又極有主見的投資者,千萬不要限制他們,一定要充分尊重他們。

另外,如果真的出臺了合格投資人制度,碰巧,他們中有人通過了合格投資人認定,那將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啊。

就是因為你們說我合格,我才會投資,現在出事了,你們就不認賬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