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買俄羅斯武器,是因爲俄制武器先進,還是因爲被「忽悠」?

小國買俄羅斯武器,是因為俄製武器先進,還是因為被“忽悠”?

T-14坦克再一次帶來了巨大的震撼。

不過,與2015年T-14亮相紅場帶給人們的驚豔相比,這次是讓人對於俄羅斯對武器系統的維護和保養大失所望。當網友在庫賓卡“軍隊-2018”論壇現場,近距離拍到T-14坦克的125毫米坦克炮後,發現這門炮不僅做工粗糙,而且保養得很差滑痕與火藥殘渣都未有效清理。對於號稱世界唯一的“第四代坦克”來說,絕對是無法想象的。

小國買俄羅斯武器,是因為俄製武器先進,還是因為被“忽悠”?

其實,在這裡討論俄羅斯人對武器保養和維護似乎沒有什麼意義。畢竟,畢竟在武器的維護和保養方面,俄羅斯人的聲譽一項不佳,而且價格非常高昂。所以,很多采購了俄製武器的國家,在進行維修保養時,往往都向其他國家求助。比如,印度的米格-21,就是讓以色列人呢幫助維護和升級。而馬來西亞的蘇-30戰機,則是求助於中國幫忙維護。

不過,讓人羨慕的是,俄羅斯的“售後服務”如此不及,但是在武器銷售方面,依然是高歌猛進。且不說俄羅斯傳統的武器採購國,印度、越南等依然對俄羅斯武器情有獨鍾;中東、北非的土豪們也揮舞著美金,從俄羅斯採購著各種戰機、導彈;甚至那些曾經的美國盟友,諸如土耳其等國,也開始從俄羅斯採購武器。整個2017年,俄羅斯共總額逾160億美元的新合同,未交貨訂單總額近500億美元。這讓俄羅斯佔據了國際武器市場23%的份額,並且保住了世界第二的排位。

小國買俄羅斯武器,是因為俄製武器先進,還是因為被“忽悠”?

俄羅斯的武器能夠取得如此銷售成果,至少在表面看來有這麼幾大優勢。首先,就是價格優勢,比如伊拉克就放棄了M1系列坦克,從俄羅斯採購了T-90系列坦克;其次,就是經過了實戰考驗,比如在敘利亞戰場上多次參與打擊反對派武裝的蘇-34戰機,其出口型號蘇-32就被北非土豪阿爾及利亞採購;再有就是,缺少附帶條件,比如向土耳其出口S-400導彈,沒有因為其是北約成員而設置各種障礙;最後,就是誰的生意都做,比如俄羅斯可以把先進裝備賣給印度,同時也能把武器賣給它的死敵巴基斯坦。但是,拋開這些表面優勢,我們去探究一下更深層次的東西,我們會發現這樣兩個問題。那就是俄羅斯武器的不可替代性,同時這些國家對於自己的軍事現代化是盲目的。

小國買俄羅斯武器,是因為俄製武器先進,還是因為被“忽悠”?

之所以說俄羅斯會忽悠,就是俄羅斯會將自己的武器誇耀的非常先進,而且基於大家對蘇聯時代的軍事工業的“信賴”,再加上美製武器不經昂貴而且購買時還有諸多的附加條件。所以,各個國家不得不採購俄羅斯武器。比如,前面提到土耳其採購S-400的採購案。對於“反導”有急切需求的土耳其,不僅無法從美國獲得“愛國者”導彈系統,又被壓制著不允許從中國購買“紅旗-9”。於是,面對唯一的選擇,土耳其只能向俄羅斯採購S-400。當然,在這方面屢屢吃虧的還有印度。最典型的就是在四代機研製方面,沒法子從美國採購F-22和F-35,又不能從中國採購殲-20和殲-31,自己研發四代機又不靠譜。所以,在與俄羅斯鬥智鬥勇多個回合之後,不得不繼續和俄羅斯合作研發蘇-57。

小國買俄羅斯武器,是因為俄製武器先進,還是因為被“忽悠”?

其實,俄羅斯武器的不可替代性,與很多國家對於武器的體系化建設其實根本沒有思路。很多國家的把軍事現代化幾乎簡單的等同於武器現代化,希望依靠幾件“殺手鐧”武器就能讓自己的軍隊擁有強大的戰鬥力。所以,在購買武器之時,注重武器的單一性能。比如,在防空武器系統方面,中國的FD-2000和FM-3000的單一武器性能似乎都不能無法與S-400相比。但是,兩者結合之後,就可以形成遠、中、近三層防禦體系(FM-3000可以兼顧近程防空)。對於中小國家而言,這兩型導彈的綜合作戰效果,要遠遠超過S-400。可惜,很多國家一葉障目,紛紛選擇看似射程更遠的S-400,反而放棄了建立完整防空體系的可能。

小國買俄羅斯武器,是因為俄製武器先進,還是因為被“忽悠”?

只可惜,這些國家不明白,這些武器的數據看似先進,一旦發生戰爭,如果沒有體系化的支持,將會不堪一擊。以印度為例,陸軍武器有購買自俄羅斯的T-90,還有引進韓國K-9技術自行組裝的“金剛”自行火炮;空軍方面有來自法國的“陣風”,還有俄羅斯的蘇-30MKI;海軍方面,有依靠俄羅斯武器技術建造的“德里”,還有以以色列技術為核心建造的“加爾各答”……這些武器平時看來威風凜凜,但是無法掩蓋的這些武器有不同的通訊標準,不同的數據鏈,甚至連後期維護都有不同的需求。一旦到了實戰,必然會亂成一鍋粥。別說先發制人了,甚至可能連還手之力都沒有。

說一千道一萬,如今的軍事現代化早已成為“大國”能力的體驗。而那些小國,只能買一些“殺手鐧”武器充當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