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全國政協常委建言:護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

“進一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根本在於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辯證看待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構建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制度體系,確保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剛剛閉幕的全國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強調。

在8月21日的全體會議上,多位全國政協常委、委員圍繞生態保護和汙染防治攻堅戰中的問題和建議作大會發言。其中,關注自然資源領域的常委們提出,要推動國土空間統一生態保護修復,積極構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保護森林草原生態屏障,保衛綠水青山,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推動國土空間統一生態保護修復

全國政協常委、自然資源部副部長曹衛星發言指出,中共十八大以來,各級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管理部門協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土地綜合整治、礦山土地復墾、海岸生態修復、土壤汙染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同時也要看到不少地方自然資源過度開發利用,生態系統退化甚至遭到破壞,資源安全和生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生態文明建設正處在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

曹衛星表示,實現自然資源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需要全力推動國土空間統一生態保護修復,立足多功能定位、多模式實施、多元化投入,積極構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為此他建議:

——落實機構改革要求,加快形成生態保護修復一體化工作格局。本次機構改革,通過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為自然資源管理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體制保證。

——明確中央投資渠道,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機制。建議中央財政設立“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專項資金”,主要用於事關國家生態安全、自然生態受損嚴重的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統籌使用中央自然資源資產相關收益,加大一般預算支持力度。

——堅持國土空間規劃統領,構建生態保護修復長效化制度保障。實現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統保護和修復治理,要建立目標明確、行動一致、協調配合的長效化體制機制。

——制定技術標準規範,夯實生態保護修復科學化監管體系。要建立目標一致、要素融合、指標銜接、協調優化的生態保護修復技術標準規範。

增強林草碳匯功能,營造綠色生態空間

全國政協常委、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表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要做好“減法”和“加法”兩篇文章。推進國土綠化,加強林草經營,是做好“加法”的重要途徑。

他指出,當前保護和發展林草資源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是森林資源總量不足,碳匯功能不強。我國森林覆蓋率為21.66%,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1%。全國還有宜林地面積5.9億畝亟待綠化,但目前適宜造林的土地大多處於乾旱半乾旱、荒漠石漠化等地區,造林條件越來越差、難度越來越大、成本越來越高,造林投入與需求之間矛盾十分突出。二是林草經營力度不夠。全國中幼齡林面積16億畝,正處於快速生長階段,亟待開展森林經營增強碳匯功能。三是對採用生物工程治理汙染耕地重視不足。四是林草碳匯計量監測體系和碳匯交易政策不完善。

為此,劉東生建議:加大投資力度,加快營造綠色生態空間。各級政府財政應加大造林綠化、森林撫育、草原經營、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工程建設投資力度,提高資金補助標準,構建健康穩定功能強大的森林和草原生態系統,有效增加林草碳匯功能。

同時完善土地利用規劃,為國土綠化提供更多生態空間。對中央明確的退耕還林還草土地做到應退盡退,同時將部分重度汙染耕地納入退耕還林還草範圍,並進一步完善退耕還林還草政策。

創新造林綠化和林草增匯機制。加快建立健全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把林草碳匯項目納入國家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在項目開發和管理等政策和機制上加大支持,使林草碳匯通過碳交易,獲得經濟效益。

草原生態建設到了爬坡過坎關鍵時期

全國政協常委、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董恆宇指出,長期以來,我國90%左右的天然草原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目前草原總體質量較低,優良等級僅佔24%,年均覆蓋度低於20%的面積達42.8%。導致生物多樣性銳減,涵養水源能力下降,淨化空氣、防汙固碳等生態服務功能衰退,區域沙塵暴頻發。

近年來,我國加大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力度,成效明顯,但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目前到了“進則全勝,不進則退”的爬坡過坎關鍵時期,形勢嚴峻、矛盾突出、任務艱鉅。

為此,董恆宇常委建議,樹立生態第一的新理念,把保護修復草原生態屏障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採取切實措施,減少草原載人載畜量。加大投入,像保護基本農田一樣保護基本草牧場。大幅提升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生態轉移支付”力度;設立草原發展基金,建立草原生態獎補長效機制,提高補助標準;中央對事關全局的重大專項直接投資。全面提高草原生態工程的規模、質量和效益。發展生態草業,確保肉奶產品無汙染、綠色有機,增加牧民收入。

就“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重要原則,常委、委員們在發言中也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董恆宇建議,儘快修訂草原法、森林法,出臺溼地法、草原生態區管理辦法,劃定生態紅線,強化紅線管控,因地因時禁牧、休牧、輪牧。全國政協常委、湖南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潘碧靈建議,要加快出臺生態補償條例,將溼地、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等具有重要保護功能的區域,基本農田、未汙染耕地保護區等為保護大氣環境、耕地和土壤環境作出貢獻的區域,以及部分限制開發區域,納入生態補償範圍。全國政協常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戚建國代表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發言提出,健全完善自然保護區法規制度,持續抓好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李惠東代表民革中央發言建議,加強基層綜合執法隊伍建設,大力提升執法能力和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