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原生態水處理技術

一種原生態水處理技術

沼澤過濾(bog filter)又叫做沼澤石子過濾、植物石子過濾,由於這種過濾的非常生態美觀、不需要維護、水質持久清澈、構建方便、材料便宜而備受歡迎,尤其對於家庭池塘飼養錦鯉烏龜更是最佳方案。唯一的缺點就是要告別玲琅滿目的濾材。

沼澤過濾的原理非常簡單:主缸的水經水泵抽到沼澤缸的底部,經過滴流管出水,然後在沼澤缸中填充小石子,在上面密植水培植物(比如美人蕉、銅錢草、虎皮蘭等等),水會從沼澤缸底漫上來,在此過程中,髒東西會由於重力和砂石阻力而減速,被附著在砂石上的細菌吃掉,轉化為氨氮(可被植物根吸收的有機肥),氨氮再被植物根吸收,最後乾淨的水流回主缸,完成淨化。參看圖一圖解:

一種原生態水處理技術

圖1:內部邊緣式沼澤過濾

淨化水的方式:

1.水向上流+密集的石子=物理過濾

2.石子表面附著大量細菌,異養細菌將糞便轉化成糞便,還有消化菌和反硝化菌存在。

3.大量水培植物的根鬚,向下汲取氨氮(有機肥料)

由於水漫上來的方式類似於沼澤地,所以該方法被稱為沼澤過濾(bogfilter)。但是它和真正的沼澤不同,真沼澤需要土壤/腐植,它沒有。

一種原生態水處理技術

魚菜共生(Aquaponics),是該方法的鼻祖,但是沼澤過濾青出於藍,他們的區別是魚菜共生採用水從上流到下,沼澤過濾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需要經常維護,否則容易堵塞,自下而上的物理過濾效率更高,維護頻率低、植物不容易爛根。

沼澤過濾適合於陽臺及戶外的池塘、蓄水池、中大型魚缸、大號塑料週轉箱。

建造沼澤過濾非常簡單,可以再池內靠邊隔開一個區域,也可以在池外放一個稍高的箱子,還可以在水池中間放一個陶製瓦盆,各種各樣做法,如圖1則是內部靠邊用隔板隔開做的。

一種原生態水處理技術

圖2:外部式抬高水位沼澤池,種植一年後植物非常茂盛

一種原生態水處理技術

圖3:另外一種抬高水位的沼澤池

一種原生態水處理技術

圖4:池中央 陶盆式沼澤,自帶湧泉瀑布效果

圖4:池中央 陶盆式沼澤,自帶湧泉瀑布效果

一種原生態水處理技術

圖5:你能看到這個池塘的過濾器嗎?它是沿著池子邊緣造的沼澤過濾.

需要避免的錯誤!!!!

1. 石子床的太深。這是最主要的錯誤,不需要超過30公分的深度。

2.石子的尺寸太大(或太小)。應該使用9mm左右的鵝卵石,因為太大髒東西都流出來,太小容易堵塞。

3.錯誤的尺寸。 沼澤池的面積起碼是池的10%,如果養錦鯉或烏龜,需要起碼25%。

4.植物的數量不夠。能多少種多少

5.錯誤的植物。有很多植物的根莖發達,容易堵塞底部管道。

6.在加入植物的時候清洗根泥。不要這麼做!因為植物在長出水根前會餓死。

7.沒有將植物拿出花盆。需要拿出來,否則就不能利用它的根部。

8.餓死沼澤地。千萬不要在水泵和沼澤池中間增加濾桶等物理過濾措施,這樣會適得其反,使得植物得不到營養。

一種原生態水處理技術

建造沼澤池簡單步驟:

1.不管是什麼方案, 都需要製作一條pvc滴流管,管儘量稍微大一點,孔徑開大些,放置在沼澤池底部,聯通水泵。滴流管孔徑向下45°。

2.在沼澤池裡填充2/3的9mm鵝卵石(事先沖洗)

3.設置好出水口管道,也可以採用滴流管。

4.種上植物,最好是帶點泥的。

5.鋪上剩下的石頭直到看不見水位。

6.水泵儘量離出水口遠。運行水泵,等待水清後加魚。

一種原生態水處理技術

可供添加選項:

1.增加一個溢流管,防止水漫金山。

2.在底部滴流管出水管增加一個分流到表面,作為日後清洗管道用,平時用管帽蓋住。

3.在底部用大鵝卵石或著其他材料做一個假底部,防止堵塞管道。

4.做一個石子斜坡通往沼澤池,烏龜可以爬上去躲避或者生蛋。斜坡裡面還可以藏更多過濾器材。這個看各位想象力了。

一種原生態水處理技術

成本計算:

這肯定不能包括造池子的費用或者買魚缸的費用。

1.塑料箱20元或者用隔板5元。

2.pvc管道和配件:20元。

3.水泵:30元。

4.小號鵝卵石50~100元。或者下部分用陶粒更便宜15元

5.植物到樓下采不用錢。或者買一些好一點的50元。

總計:70到200塊錢搞定。而且不用維護的,這裡省了很多錢。


分享多一些大神們的成果:

一種原生態水處理技術

一種原生態水處理技術

一種原生態水處理技術

一種原生態水處理技術

一種原生態水處理技術

一種原生態水處理技術

一種原生態水處理技術

一種原生態水處理技術

一種原生態水處理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