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能見證自己鍾愛的電影口碑逆襲,大概是一個影迷最幸福的事。

這種轉變不僅證明了影迷本人超前的欣賞水平,也代表著社會文化的變遷。

今天說的這部經典電影,有極強的典型性:張藝謀導演的《英雄》。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從上映時被罵到狗血淋頭,到十五年後大眾輿論敬而遠之,《英雄》重新站在了東方古典美的高度上,俯瞰眾生,也在世界文化博弈中為中國隊扳回一局。

經過十五年的討論更迭,互聯網上對《英雄》的罵聲已經稀疏無多,反倒是為它平反的呼聲越來越高,比如豆瓣頁的討論區——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用今天流行的話來說,當年《英雄》遭遇毀滅性口碑的原因是“三觀不正”,在大眾眼中,作為意見領袖的國師張藝謀怎麼能歌頌殘暴的秦始皇呢?高曉松在近年的節目中依舊不依不饒——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高曉松用孟姜女反推秦始皇是暴君,接地氣且有很強的煽動性,通過質疑“宏大”來批評第五代導演的“歷史侷限性”。張藝謀在多年後的採訪中講出了另一種可能,如果最後秦始皇厚葬無名,那這個意識形態觀眾是不是就能接受了呢?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言語中帶著無奈和譏諷,大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英雄氣概——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但歷史沒有如果,故事的結局成了無名被秦始皇洗腦放棄刺殺,張藝謀為了渲染英雄的悲壯拒絕了第二種可能,《英雄》也就成了大陸知識分子眼中“對統治者歌功頌德”的作品。

故事放在今天,放在黑色電影的範疇,恐怕不難解讀出“隱喻”“諷刺”等意味吧。

除了意識形態,華語大導在商業浪潮中集體迷失,也是大眾主要的攻擊點。

《英雄》的後三年,被大眾寄予厚望的國內大導通通拍出了飽受爭議的作品:陳凱歌《無極》、馮小剛《夜宴》、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紛紛在大眾的口水中淪陷,一起來看這些電影的短評——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有人認為,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文化精英墮落成了票房奴隸,始作俑者當然是《英雄》,因為它開啟了華語電影的大片時代。

從前期籌備策劃、類型片明星制到拍攝製作、宣傳發行,《英雄》都不同於以往的國產片操作方法,而是採用符合商業規律的市場化運作。製片人張偉平開創了很多國產電影從未有過的營銷手段,比如包租公務機、拍賣影像製品版權、人民大會堂首映等等。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與此相對的,是《英雄》全球1.77億美金的票房收穫,在那個匯率1:8、一個牛肉包子賣兩角錢的年代,這個商業回報不可謂不是奇蹟。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除了大家說爛了的年度票房佔比27%外,《英雄》也霸佔了內地票房記錄長達4年以上。《英雄》還是唯一一部獲得北美周冠軍的電影,並且是兩週冠,同時日韓票房登頂。十五年後,無論你承不承認,《英雄》都是中國電影產業化的開端,是票房大賣的標誌。

它也為中國電影人定義了大片的標準:大投入、大宣傳、高票房、高爭議。

此外,觀眾也是頭一次能在一部電影中看到這麼多影星。

事後,張藝謀對《英雄》表示可惜,可惜的並不是觀眾上綱上線,而是再也湊不齊這麼多“處在巔峰時期的演員了”——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有人說張藝謀這話不對。

眾星雲集的電影在今天已經屢見不鮮,甚至一定程度上成了過時的賣點,在碗哥看來,類似《封神傳奇》《富春山居圖》之流不配叫電影,明星淪為了戲子組團騙錢,前後創作環境截然不同,與《英雄》不具備可比性。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英雄》之前,電影是情懷,是藝術;

《英雄》之後,電影是產業,是回報。

電影的藝術特色用不著碗哥多嘴。

趙國的書法、秦國的箭陣,戈壁的流沙,張曼玉與章子怡對戰時舞起的漫天黃葉,還有無名與殘劍凌波微步時彈起的一滴水珠,都是華語電影史的豐碑,張藝謀用自己最擅長的色彩征服了所有觀眾。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第一階段:0:00-15:32。時間段內,青黑等冷色調鋪滿了屏幕,低色塊反差給觀眾一種混沌的質感,以此凸顯冷硬肅殺的氣氛。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第二階段:15:33-38:00。主基調是紅色,衣服是紅的,環境空氣也是紅的,給人一種詭異、不真實的幻境的感覺。其實,這裡的色彩給觀眾鋪墊了劇情,留下了思考空間。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第三階段:40:30-54:08。主基調是藍色,藍色,代表著憂鬱和悲傷。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第四階段:56:24-72:00。人物所穿顏色都是白色,身邊的場景也透亮起來。白色象徵著純潔,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武士心中的信仰不曾泯滅。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殘劍與飛雪相識的橋段,二人身穿綠色,綠色代表了希望、生機、可能性,詮釋了兩人感情的滋生和純淨,當然,也代表了嚮往和平的意願。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除了色彩,節奏也是《英雄》的一大亮點,這種節奏具象出來,像李白的一首詩。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儘管是個刺殺的故事,但《英雄》總體給人的感覺很緩,幾場打鬥動中有靜,亂箭長矛也並非雜亂無章,視覺效果過目不忘。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這些逼格滿滿的鏡頭有一個共性:詩意。

所謂詩意,在張藝謀看來,則是含蓄,直露就是沒有詩意。

“再難看的景色,一下雨、下雪就有味道了”

比如開場李連杰和甄子丹打鬥的雨景,張藝謀就下了功夫——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於是,我們第一次在電影中領略了詩意——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碗哥私以為,這是張藝謀獨有而他人模仿不來的,10年後王家衛《一代宗師》也頗有古韻,二者都勝在意境,巧合的是都有梁朝偉和章子怡擔綱主演。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最後粗淺地解讀一下《英雄》的含義。

看過電影的都知道,最後無名有機會殺掉秦始皇卻選擇了放棄。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原因是他想起了殘劍贈予他的兩個字:天下。

天下的基礎是飽受戰亂的芸芸眾生。殺掉秦王,天下興許會更亂;不刺或許戰亂結束,天下統一。為天下報仇,不如為天下統一,無名放棄刺殺,死於亂箭之下,這就是英雄。

十五年後,再沒人敢說它是爛片

普通人為自己而活;

英雄為天下蒼生而活,甚至為此而死。

可能在平時看來,他們都是普通人,但在社會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挺身而出,把自己的小我,與社會的大我融為一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