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之最美「野長城」!

“廣武長城——最美野長城”,疑竇頓生,難道長城還分野的和非野的嗎?後來才知道,人們把沒有人為地修復和保護過的長城稱為“野長城”。

大同之最美“野長城”!

大同地區的長城與其它地方相比,荒煙蔓草,蜿蜒曲折,橫貫東西,多了一分其它地方沒有的蒼涼和獨特風采。這裡沒有人為地保護和修復,很有歷史的滄桑感,是一種原生態的野性美,稱得上是最美野長城。

大同長城歷史悠久,且資源富集厚重。境內歷朝歷代都有長城遺蹟,包括趙長城、秦長城、漢長城、北魏長城、隋長城、金長城、明長城、清長城,堪稱為“長城博物館”,在中國長城史上佔有很重要的位置。特別是明代的大同鎮,屬九邊極衝之地,為了防禦蒙古鐵騎的強悍攻勢,頻繁修築長城,不斷增強長城的體量和規模,形成了氣勢恢宏的大同明長城。在歷史上發揮了無可替代的軍事、政治、民族融合、經濟文化交流等作用。它不僅是宏大的軍事工程,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經典文化符號。

大同之最美“野長城”!

大同之最美“野長城”!

大同之最美“野長城”!

大同明長城,史稱邊牆,東起天鎮縣東北鎮口臺,西至丫角山(今內蒙古清水河子上村東山)。與北京地區磚石結構的長城相比,大同境內的長城、烽火臺皆為平地起牆,倚山築臺,全部用黃土夯築,只有靠近城堡的重要地段,城臺才用磚包。山牆一色,渾然一體,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風格。更有以地形地貌跨山越溝,蜿蜒曲折、墩臺林立的奇觀盛景。走近時,不僅能欣賞長城雄姿,還能感受當年修築長城時融入的軍事防禦思路。

大同明長城上修築的邊牆五堡處,城牆高5米以上,是大同範圍內明長城較為突出地段。五堡即鎮邊、鎮川、宏賜、鎮魯、鎮河,分佈在市區西北50公里處,每堡相距25公里。鎮邊堡東接陽高縣,堡城周長1公里;鎮川堡東接鎮邊堡十六墩,堡城周長也為1公里;宏賜堡東接鎮川堡十九墩,堡城周長1.5公里;鎮魯堡東接宏賜堡十五墩;鎮河堡東接鎮魯堡二十墩。堡堡相連,環環緊扣,像一把“連環鎖”。如今,遺留下來的土夯長城歷經幾百年風雨侵襲,牆體已斑駁陸離,斷斷續續,但雄姿神韻猶在。站在這裡望向墩臺,一個接一個,向遠方延伸過去,蜿蜿蜒蜒的邊牆映入眼簾,還有那殘破長垣,無聲傾訴著遙遠的過去,見證著悲壯的歷史。

大同之最美“野長城”!

作為歷史的實物豐碑,大同長城的那種穿越時光而來的蒼茫深邃之美,那種鋪陳在眼前的壯麗厚重之美,帶給人視覺上的衝擊力,難以言表。更有長城所蘊藏的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像一首迴旋在歲月深處的交響樂,雄渾、磅礴、大氣,激盪著人的心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