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衛立煌?

天藍海藍542


衛立煌算的上是一個比較傳奇的人,僅僅是從的他的發跡史來看,衛立煌就堪稱勵志的典型人物。衛立煌從基層做起,由警衛員做到了軍長,僅此一點就可以甩開那些黃埔捷徑的將領了。並且衛立煌確實是一個非常革命的人,如果不是為了革命,他也不會在孫中山落魄時投靠他。

在北伐戰爭時,衛立煌就因為戰功卓著而提拔為團長,衛立煌這個十分的崇拜孫中山和三民主義。衛立煌也算的上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曾經就表達過等到孫中山先生革命成功,他自己就卸甲歸田,然後在共和之下種種地就行了。但是理想主義總是會被現實所打敗,衛立煌也是如此。

蔣介石背叛革命之後,衛立煌陷入了人生的一個低谷,因為孫中山先生逝世,衛立煌一時間感覺前途渺茫,更是不知道怎麼來實現孫中山先生的遺願,最後衛立煌只能聽命於蔣介石。但是面對蔣介石的一些倒行逆施,衛立煌很是糾結,尤其是九一八事變之後,衛立煌十分的糾結。

最後衛立煌其實已經看到了蔣介石是救不了中國,在得知共產黨的一些政策之後,尤其是共產黨的抗日主張之後,衛立煌瞬間表示了贊同。衛立煌一直同八路軍有往來,是國民黨中少數真心實意幫八路軍抗戰的將領。一場忻口會戰,其實就證明了衛立煌的勇猛,對於衛立煌這樣的將領,還是要持肯定態度的。


小司馬遷論史


衛立煌,與三位近現代重要人物——孫中山、毛澤東、蔣介石都有非同一般的關係。他是孫中山的衛士,蔣介石的“五虎上將”,與毛澤東是朋友,做過八路軍的“上司”,曾是被中共通緝的“戰犯”,後來又被任命為新中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終其一生,衛立煌的經歷如同一道難解的謎。最令人費解的是,在遼瀋戰役中,衛立煌為何暗中策應中共,葬送了國民黨數十萬軍隊?這其中又有什麼不為人所知的內情?要解開這一謎團,就得從衛立煌與共產黨的歷史淵源說起:


“剿共“干將遭遇西安事變

衛立煌,字俊如,1897年生於合肥,祖父兩輩皆為貧農。1911年武昌起義,不滿15歲的衛立煌即應徵加入新軍。

大革命受挫後,他轉道武漢,加入湘軍,成為職業軍人。後經民主革命人士介紹,赴上海加盟孫中山先生討伐袁世凱的隊伍,成為孫中山的衛士。

北伐戰爭中,衛立煌屢立戰功,成為最年輕的營長。 為扮老成,他開始蓄起“八字鬍”,一直到1949年喬裝出逃時才不得不剃去。

驍勇善戰的衛立煌,多次與紅軍作戰,“剿共“曾給他帶來很大的榮譽。1926年,衛立煌就任師長,但因與蔣校長一非同鄉二非黃埔系,難以得到蔣介石的信任,只是所謂的“雜牌軍”,二人由此芥蒂叢生。

1932年,蔣介石調集63萬大軍,對革命根據地發動第四次“圍剿",時任國民黨軍第14軍軍長的衛立煌,被蔣介石委派充當先鋒,而蔣嫡系部隊卻養精蓄銳。(這也是蔣校長常用和得意的一招,驅虎趕狼)

在湖北黃安(現紅安),衛立煌與紅軍激戰。結果慘敗,連衛立煌身邊的特務連都損失殆盡。只因援軍及時趕到,衛立煌才倖免被活捉。後來,衛立煌向徐向前說道:“如果當時紅軍再前進200米,我就被俘虜了。”

“圍剿”失敗,各部畏縮不前,蔣介石嚴令部隊出擊,衛立煌親率一師兵力,沿山間小路,直撲鄂豫皖邊區軍政中心——金家寨。紅軍寡不敵眾,衛部未遇抵抗,便“不戰而勝”。

衛立煌即電告佔領金家寨,蔣大喜過望,親臨慰勞,除賞以重金外,還讓國民黨政府頒佈命令金家寨設新縣治,名為“衛煌縣”。須知這可是極大的賞賜,民國曆史上,繼孫中山後,這是第二個以人名命名的地方,足見其當時聲名之顯赫。

儘管戰功赫赫,與劉峙、顧祝同、蔣鼎文、陳誠並稱蔣介石“五虎上將”,但衛立煌始終並末獲得實權高官。

西安事變前,蔣介石任命衛立煌為“陝甘寧邊區總指揮”,再次充當急先鋒和炮灰,脅迫東北軍張學良、西北軍楊虎城部,圍殲紅軍。然而,西安事變槍響,讓他們成了階下囚。當時,衛立煌、蔣介石、朱紹良、錢大鈞等要員隨同家眷四五十人,被囚禁於西京招待所。

衛立煌自認作為“剿共“干將,自己“必死無疑”。然而,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我黨不計前嫌,相忍為國。對此,衛立煌感慨萬端,從此走上人生的新起點。


抗戰中喜結中共高層

1937年8月25日,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一個月後,更名第18路集團軍,隸屬司令長官閻錫山、副懷念長官衛立煌的第二戰區序列。


閻老西面對複雜局面,視自己“在3個雞蛋上跳舞,踩破了哪個都不行”,遂撂了擔子,將作戰指揮權全全交予前敵總指揮衛立煌。這樣,衛立煌就成了八路軍名義上的上司。

蔣介石雖被迫抗日,但仍視中共為心腹大患,暗中加緊反共,嚴禁各部限制、監視八路軍,製造機會,好讓八路軍與日軍兩敗俱傷。對此,衛立煌時有不滿。

1939年秋,日軍兵鋒直指太原,閻錫山部節節敗退,求蔣介石增兵。衛立煌急率14集團軍揮師孃子關,進軍忻口。抗戰史上,國共浴血奮戰的著名忻口戰役全面開展。

忻口戰役後,衛立煌三次與周恩來聚會。周恩來對衛立煌說,中國軍隊雖然遭受眾多失敗,但只要接受教訓,依靠人民,改變戰略戰術,裝備精良的日軍是可以戰勝的。八路軍的平型關大捷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應把主力用於敵側,採取迂迴戰法打擊敵人,不可消極單純防禦作戰。周恩來一席話令衛立煌心悅誠服,新中國成立前夕,衛立煌逃往香港隱居,周恩來致信說:“你在太原結識的朋友歡迎你回來。”接到此信,衛立煌心領神會,很快成行。

抗戰中,衛立煌還三會朱老總,並與劉少奇會面。1938年4月,衛立煌受毛主席邀請,繞道訪問延安3天,受到抗日軍民最高規格接待。主席親設午宴,席間,主席破例飲酒,兩人留下8張合影。晚上,延安軍民為其舉行盛大晚會,主席親自致歡迎辭,懇請衛立煌對邊區工作以指示,讓其深受感動。衛立煌將其與主席等人的合影視為至寶,此後長期帶在身邊,一直到廣州被蔣介石下拘押時,才不得已銷燬。

延安之行後,衛立煌說,在延安,我看到了中國的希望和未來。事後,他廣招共產黨派來的進步學生,效仿八路軍組建戰地工作團,允許八路軍在駐地設辦事處,連貼身秘書也選擇共產黨人。後來,他甚至通過可靠人士,詢問參加共產黨事宜。

然而,這一切,自然也逃不過蔣介石的耳目。一位少將高參叛變,告密其有“通共”之嫌。蔣派人調查,雖無實證,但終存疑惑,蔣介石對人說:“衛會打仗,但不懂政治。”

1941年5月,蔣藉口中條山作戰失利,將衛立煌一擼到底,讓其領餉奉養在成都的老母。此時,周恩來對衛立煌說:“你是受了我們的累。”對衛立煌來說,此話也許是此時最大的安慰。


歐美考察之機密晤中共

1943年秋,蔣介石請衛立煌到重慶,恢復其上將軍銜,任命其為中國遠征軍司令。

1944年5月,衛立煌指揮中國遠征軍大反攻。5月,強度怒江,兵鋒騰衝。6月,宋希濂部主攻龍陵、芒市。17個師、16萬重兵壓向日軍,日軍瘋狂頑抗,據守松山天險。

中國軍隊沿山路秘密而上,衛立煌親臨煎魚勘察,其場景被美隨軍記者拍攝下來,並刊登於美國《時代》週刊上,衛自此名聲大噪。

當時,社會盛傳,中國遠征軍長官部改組為中國陸軍總司令部,衛立煌新任總司令。而在此之前,“五虎上將”中的陳誠、顧祝同已任國防部長、總參謀長,論戰功和資歷,衛立煌都在兩人之上。因此,衛立煌似乎信心十足,只等走馬上任了。

然而,命令公佈:何應欽為陸軍總司令,衛立煌為副司令,這讓衛立煌氣憤至極,久未移交就職。

抗戰勝利後,衛立煌再次被蔣介石所閒置,蔣介石一心內戰,但為拉攏衛立煌,也為日後投靠美國鋪墊,蔣介石出資讓其留洋考察。行前,衛立煌安排舊部,為來日東山再起未雨綢繆,另借出洋之機,通過海外親戚與中共聯繫。

1946年11月,衛立煌一行4人,由上海啟程,經日本到美國。4人中,除衛立煌與其夫人和秘書外,南京還強行派來一名軍統特務。1947年春,衛立煌離美赴歐。始到英國,夫人韓權華便致信在法國的姨侄婿汪德昭。汪是中國留法進步學生領袖,與中共有秘密聯繫。到巴黎後,衛立煌讓隨行軍統遊逛花花世界,自行方便,後密約汪德昭,一見面便開門見山,請其忙與中共聯繫。

兩人相見恨晚。衛分析中國未來形勢說:“將來回國,蔣還要用我,但我不會跟他走。” “那就起義麼?” “我決心這樣幹!”衛立煌執筆寫下致中共的電報,主要內容為:我意儘快結束內戰,決心站在人民一邊,與“有關方面”合作,鑑於當前環境險惡,希望絕對保守秘密。

不久汪轉告衛立煌,電報已通過某國,轉到“有關方面”,對方希望衛立煌選擇時機,做有利於革命之事。衛、汪約定相互聯繫的特殊電報密碼——以某一本書的頁數、行數、位數為密碼。如:5241,即52頁第4行第1個字。


受命暗助遼瀋之戰

不出衛立煌所料,1947年10月,蔣介石催衛立煌回國。同年年底,他結束歐美10國考察,返回上海。當時,國民黨在東北戰場損失慘重,僅剩鐵路沿線一帶。

蔣介石一見到他,就讓衛立煌赴東北上任。衛立煌試探推辭,蔣介石讓張群、顧祝同勸說,陳誠夫人也前來求情:“辭修(即陳誠)病得厲害,衛先生去東北有辦法,是救我們一家。”

蔣介石對衛立煌說:“我看你不用顧慮,你一定能把這個事辦好,萬一戰局失利,責任也不由你來負。”

話已至此,衛立煌表示同意,但提出須增援5個軍,蔣介石一口答應下來。

赴東北之前,蔣親自為其餞行。翌日,衛立煌即乘飛機奔赴東北。到瀋陽後,即收到汪德昭來自巴黎的密電。此電無人能懂,衛立煌拿出那本約定的書,很快明白了電報內容——“前次在巴黎發出的電報,已到達目的地。對方有回信,謂可以利用目前情況相機行事。”

衛立煌就任“剿總“要職,但未起義,一直是個謎。只有瞭解內情的人才知道,蔣介石始終不太信任衛立煌,對其還深有戒備之心,還留了一手。對衛立煌,只給軍事指揮權,不給人事任命權,高官任命,須由蔣親自下達,衛立煌難以全權調動部隊,連身邊的警衛團也難以指揮,而衛立煌的重要舉動,隨時都有特務向蔣密報。因此,衛立煌到東北,除要求派援軍外,只能按動不動,故意延誤戰機。

人民解放軍截斷瀋陽、錦州後,蔣嚴令衛立煌出擊救援。衛立煌則託詞說:“共軍慣用圍城打援,何況我們要經過三大河,部隊輜重很多,有被分割包圍的危險。“

此時,衛立煌還讓自己的心腹、”剿總“副司令陳鐵,伺機做廖耀湘和東北軍工作,但廖擁蔣堅定,東北軍高官也早被蔣所收買。衛立煌能做的,只是尋找藉口,拖延蔣介石破壞瀋陽工業的命令,儘量予以保護。

1948年10月2日,蔣介石飛抵瀋陽,召集師以上軍官訓話,大罵東北軍將領消極避戰。蔣介石還拋開衛立煌,親自指揮。此時,被困錦州之敵急盼瀋陽救兵,衛始終按兵不動。10月14日,人民解放軍攻克錦州,國民黨守敵範漢傑以下十多萬人被俘。此後,長春守敵迅速瓦解。國民黨60軍軍長曾澤生起義。10月18日,蔣介石再次飛抵瀋陽,怒稱要革除衛立煌職務。衛抓住最後機會,暗示廖耀湘”穩紮穩打,緩速推進“,使其喪失戰機,終成俘虜。

1948年12月25日,中共公佈國民黨43名戰犯名單,蔣介石名列榜首,衛立煌被列在第13位。其實,中共此舉意在保護衛立煌,否則會加重其”通共“之嫌。也正因為如此,完成”搞垮蔣“使命的衛立煌,才因此躲過殺身之禍,被蔣介石軟禁南京。

1949年月2月,老蔣下野後,李宗仁下令淨監視在衛家左右的憲警全部撤去,恢復了衛的自由。隨後,衛剃去多年留的鬍子,喬裝經上海轉至香港。為安全起見,遷入元郎鄉下隱居。


10月,大陸傳來喜訊:新中國成立。衛立煌大喜,於10月3日親筆擬就致毛主席、朱老總及周總理的賀電。內容如下:

毛主席:

先生英明領導,人民革命卒獲輝煌勝利。從此中國人民得偉大領袖,新中國富強有望,舉世歡騰鼓舞,竭誠擁護。煌嚮往衷心,尤為雀躍萬丈。敬電馳賀。朱副主席、周總理代致賀忱!

煌十月江電


對於衛立煌,大陸方面始終熱情呼喚,但衛一直舉棋不定,他最大的疑惑是:自己是中共公佈的43名“戰犯”之一,共產黨真的能做到既往不咎嗎?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周總理的來信終於打消他的所有顧慮,信的內容是:“在太原晤過面的那位朋友,請姑父和姑母回來!”

1955年,他主動找到中共駐香港部門,請安排行止,表示願隨時返回祖國大陸。

3月14日,衛立煌和幾位隨從從香港九龍密抵澳門。次日凌晨,乘坐一條經過改裝的不起眼小船駛入祖國大陸。而這次他的“歸來”,受到了全世界的矚目。

迴歸後,新中國給予衛立煌極大的信任和榮譽,他先後被推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又接替龍雲擔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60年,衛立煌因病醫治無效,於1月17日安然在北京逝世,享年64歲,安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衛立煌的一生豐富多彩,其經歷也代表了國共內戰時國民黨內一些高級將領為何內戰外行的原因所在。蔣介石用人唯親,始終排除異己,不得人心,為人薄情寡意而刻薄成性。對其親信盲目信任,非親信百般排斥,其失敗也決非偶然而是必然了。

讓其意想不到的是,他所信任的嫡系黃埔軍中高層將領,有很多都已暗中棄暗投明。他,又如何能得以不敗?


總體來說,衛立煌是一個“善始”、“善終”的愛國軍人,雖然早年也曾犯下過錯,但其後能幡然醒悟,毅然走向人民革命的道路,心中始終裝著家國和民族。而死後將其骨灰安入於八寶山公墓中,也許是對他一生的戎馬生涯最大的褒獎和肯定。


八零印記


對於國軍將領,想要了解的更多,可以多看看《大決戰》系列電影,縱橫是看了很多遍啊!其中對兩軍的評價也還算客觀,縱橫不明白的一點是,導演給衛立煌那麼多內心戲是為那般。

衛立煌是一個很厲害的人,早在抗戰爆發前,就從警衛做到軍長,你不佩服都不行,今天縱橫就來講講衛立煌這個人。

投奔革命,建功立業

自幼就有從軍夢想的衛立煌,在1914年到武漢學兵營學習,一年期滿後,投奔粵軍的吳忠信,當時蔣介石是粵軍的總參謀長,吳忠信和蔣介石是同學,因此經常在一起,所以,衛立煌結識了蔣介石。

對於孫中山先生的歷史,從1912年之後就有點暗淡無光了,大部分都知道孫中山在這段時間發動了護國和護法運動,實際上,並沒有取得什麼太大的成功。

1917年孫中山成立軍政府,孫中山被推舉為軍政府大元帥,衛立煌經吳忠信介紹,擔任大帥府的警衛,護法運動失敗後,衛立煌又被安排到許崇智那裡當排長,在閩西戰鬥中,因為表現優異被晉升為連長,22歲的時候又被提拔為營長。

1921年陳炯明叛變,衛立煌又因功被擢升為團長,可以說,在追隨孫中山過程中,也是衛立煌早年投身革命,建功立業的歲數。

衛立煌就是在這段時間,一直追隨孫中山,先後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北伐,平定商團叛亂,和東征陳炯明,從警衛做到團長。

從北伐到中原大戰

1925年孫中山去世,衛立煌悲痛不已。當年九月,衛立煌隨軍參加了第二次東征討伐陳炯明。

1926年蔣介石決定北伐,衛立煌在東路軍,屢立戰功,在討伐孫傳芳和周蔭人約兩萬人的頑強抵抗,兩軍激戰六晝夜,衛立煌因功升任副師長,師長。北伐過後,衛立煌又被升為副軍長。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因為石友三倒戈,南京受到威脅,蔣介石召衛立煌回南京進行招募新兵,四個月,衛立煌招募了一個師的兵力,並接受原四十五師番號,任師長,1931年改師先是改為第十師,後擴充為第十四軍,衛立煌任軍長。

其實,這個軍長早在北伐結束時就應該給他,只不過當時黃埔系的何應欽給自己的哼哈二將,劉峙和顧祝同一人弄一個軍長,衛立煌就只能當副的了。

抗日戰場,彰顯虎威

正因為衛立煌在戰場上的表現,因此被稱為蔣介石的五虎上將,而且是虎將。

但是這員虎將最厲害的地方還是在抗戰時期所表現出來的。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衛立煌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一職,8月衛立煌率領第十四軍在保定下火車,準備和日軍作戰,在豐臺附近,衛立煌與日軍岡本鎮臣第二十三聯隊遭遇,衛立煌的部隊和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因此,衛立煌“支那虎將”的名聲大震。

日軍後來向晉西北靠攏,衛立煌馳援山西,衛立煌成為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在忻口與日軍展開戰略要戰,衛立煌的部隊正是在忻口打出了中國軍人的氣勢,任弼時曾評價說;“忻口戰爭是華北抗戰中最激烈的戰爭”。“衛立煌將軍指揮下的全線部隊,雖遭受了重大傷亡,毫未動搖,許多忠勇將士的英勇奮鬥,是值得每個同胞永遠紀念的。”

最後由於娘子關被突破,衛立煌只能命令部隊退出忻口陣地,向太原靠攏。

1938年衛立煌指揮所屬部隊在太行山區的韓信嶺一帶展開,構築工事,採取陣地戰的辦法,進行了繼忻口之後的第二次阻擊戰。

1943年衛立煌擔任第二次遠征軍司令長官時遠征緬甸,該戰消滅了盤踞緬甸的日軍,打通了滇緬公路,成果輝煌。


衛立煌可以說是蔣介石嫡系中的雜牌,用到你的時候就把你調來,用不到的時候就一腳踢開,衛立煌也不慣蔣介石包子,你踢我,我就撂挑子,所以,蔣介石和衛立煌之間的關係很微妙,自己又無法成為陳誠、何應欽、胡宗南這樣的親信。

最後在蔣介石敗退臺灣的時候和蔣分道揚鑣。


史論縱橫


衛立煌是一位戰功赫赫的虎將,但是由於他並非蔣介石嫡系出身,所以蔣介石一直以來對他並不信任,而衛立煌對蔣介石也並不忠心,且聽本人細說之。

衛立煌字俊如,安徽合肥人,出身於孫中山衛隊,是粵軍最根紅苗正的將領之一。1918年,孫中山衛隊改編為粵軍由陳炯明率領援閩,隸屬許崇智麾下的衛立煌表現出色受到孫中山表彰一戰成名。此後衛立煌按部就班的參加了粵桂戰爭、平定商團叛亂、東征陳炯明等一系列戰役,升任旅長。

1925年,廖仲愷案爆發,在蔣介石的陷害下,許崇智含冤離去,衛立煌被蔣介石收編。此後衛立煌在蔣介石麾下參加了北伐戰爭、圍剿紅軍、平定“閩變”等一系列戰役,戰功赫赫。

抗戰爆發,衛立煌擔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他曾率軍血戰鄭州,重創岡村寧次,但這時候他與蔣介石也開始了離心離德。他曾頂著輿論壓力多次給八路軍發放軍餉,甚至當朱懷冰部與八路軍搞摩擦被殲滅時坐視不救,引起蔣介石震怒,衛立煌被剝奪兵權。

1943年衛立煌在遠征軍反攻滇西時再次被蔣介石起用,他指揮軍隊一路攻克芒友、睕㓅等重鎮,與友軍在南坎勝利會師,這是衛立煌人生最輝煌的時刻,也是他為民族做的最大貢獻,衛立煌的抗日功績永垂不朽。

解放戰爭中,衛立煌接手被陳誠搞的支離破碎的東北戰場,開始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表演。他屢屢拒絕蔣介石的指揮,先將軍隊分散退入錦州、長春、瀋陽等大城市,然後在解放軍猛攻錦州時坐視不救,甚至在敗局已定時阻止廖耀湘兵團撤退,使東北國民黨軍隊全軍覆沒,令蔣介石目瞪口呆。

衛立煌在新中國成立後輾轉回到內地,這令人不禁對他在東北的所作所為浮想聯翩,有人說衛立煌早被我黨策反,但1949年新華社公佈的國民黨戰犯名單中,衛立煌赫然在列,事實真相如何,只能歸於塵土了。


林屋公子


衛立煌將軍是著名的高層愛國人士,抗日名將!

全面抗戰爆發後,衛立煌將軍擔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率部參加太原會戰,在太原北大門——忻口與日軍板垣師團大戰,因為火力極為懸殊,中國軍隊傷亡倍於日本,但是日軍始終未能在戰鬥中突破衛立煌軍正面防禦。太原會戰結束後,華北正面防禦作戰結束,衛立煌擔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擔負黃河防線。1941年10月,衛立煌響應南北兩線向日軍發起的攻勢行動,率部收復被日軍偷襲而陷落的鄭州。

在擔負第一、二戰區司令長官期間,衛立煌積極以實際行動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堅決抵制各種勢力對統一戰線的破壞。特別對於八路軍,衛立煌不干預、不破壞、不搞摩擦,反而給予大量援助。1940年初,國民黨朱懷冰部無故進犯八路軍太行軍區,遭到痛擊向衛立煌求救,遭到嚴詞拒絕。即便是蔣介石親自下令讓衛立煌遏制八路軍發展,衛立煌也是先與八路軍事先商定達成統一意見後再有限執行。

衛立煌的這一愛國行為遭到國民黨上層攻擊,蔣介石也因為衛立煌袒護八路軍行為感到不快,於1941年年底將其調離第一戰區。

但是蔣介石深知衛立煌是一位極為難得的大將,1944年5月重新起用衛立煌擔任中國遠征軍總司令,發動滇緬會戰。而衛立煌也以國事為重,從不計較個人恩怨,被重新起用後全力以赴指揮軍隊作戰,一舉將日軍打垮,殲敵數萬。滇緬會戰的勝利一舉扭轉了國內豫湘桂會戰帶來的惡果,國內戰場各路大軍隨即發動反攻作戰直至將日軍徹底打垮。

抗戰後,衛立煌借赴國外考察之機遠離內戰戰場。直至1947年國民黨軍惡化之際才被蔣介石召回,擔任東北剿總司令。然而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加上內部矛盾,衛立煌在遼瀋戰役中大敗虧輸,從此隱居香港。直到1955年在新中國政府召喚下才重回大陸,繼續為國效力。


20世紀戰史大揭秘


要客觀評價一個人物,就要了解他的生平,只有對人物的人生經歷瞭然於胸,才有發言權。

想要評價衛立煌,也是必須要知曉他的過往。

衛立煌,字俊如,又字輝珊,出生於1897年,安徽省合肥城衛楊村(今安徽省合肥市淝河鎮衛鄉村)人,他的父親衛正球是鎮上的田賦官,哥哥衛立炯後受革命思想影響,辛亥革命時成為安徽和縣軍事訓練班主任。

衛立煌從小在村裡私塾讀書,後曾追隨哥哥衛立炯參加革命活動。1914年,衛立煌考入湖北陸軍學兵營,然而畢業後他並沒有加入北洋軍,而是投入到粵軍第二軍,成為一名大頭兵。因為是表現優異,他很快就當上了班長。

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軍政府,衛立煌幸運地被選入孫中山的衛隊,擔負起保衛孫中山安全的責任。1918年,北洋軍發動對廣州的攻擊,衛立煌奉命調入許崇智所部,多次戰鬥中,衛立煌表現神勇,很快就升任了營長。之後,他還參與了鎮壓商團叛亂和平定陳炯明戰鬥,因功升任為補充旅旅長。孫中山還曾經特地贈送了他一張署名照。

1925年,許崇智為蔣介石排擠出軍隊,所部被改編,衛立煌所在旅被改為第9團,衛立煌出任團長。北伐戰爭時期,衛立煌所部屬何應欽指揮,期間衛立煌的軍事才能得以展現,在與福建周蔭人部、浙江孫傳芳部交戰中,都取得了勝利,他也因此升任為第14師師長。

1927年,國民黨軍隊擴編,衛立煌升任第9軍副軍長兼第14師師長。1928年,他又被安排入北平陸軍大學進修。中原大戰時期,衛立煌被任命為第45師師長,期間他擊敗石友三,解除了南京之圍。中原大戰後,衛立煌被任命為中路軍第6縱隊指揮官,奉命對工農紅軍進行“圍剿”,之後他又參與了多次對蘇區的“圍剿”,因“戰功”得到榮升。

1933年,第19路軍發起“福建事變”,衛立煌被任命為第5路軍總指揮,前往鎮壓,最終事變被平定。1936年西安事變時,衛立煌作為隨行人員也被扣押,事變解決後得以被釋放。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初期,衛立煌被任命為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前敵總指揮,名義上來講,當時的八路軍屬於他的管轄範圍。因而他的部隊與八路軍有過多的接觸,他本人也是跟八路軍展開積極合作,支援大批槍支彈藥以及各種物資補給。

1939年,衛立煌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開始主政河南生涯。期間,他也是給予八路軍諸多方便,跟八路軍的來往較為密切,因此還受到了國民黨情報機構軍統及中統特務的特別關注。而對於蔣介石所要求的遏制八路軍發展壯大的命令,他也是置之不理,因而受到蔣介石的猜忌,於1941年被撤除軍職,調任為軍事委員會西安辦公廳主任。

在抗日戰時期,衛立煌的表現,是稱得上為“抗日名將”的。他所參與的忻口會戰,破壞了日軍的作戰部署,1941年,他還親自率領軍隊,擊敗岡村寧次收復鄭州,從而讓日軍的作戰部署未能得逞。

1942年,中國遠征軍組建,衛立煌被起用為第1路軍司令長官,後因與八路軍接觸過多而被撤職。1943年,陳誠所指揮的中國遠征軍表現不利,衛立煌又復起,被任命為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最終不負所望,指揮了緬北滇西反攻等諸多戰役,打通中印公路的戰略任務。

衛立煌在國民黨軍隊中,可以說是戰功赫赫,雖然不是黃埔系出身,也不是蔣介石的小老鄉,卻是位列蔣介石的五虎將之一,日軍華北最高司令官香月清司稱他為“支那虎將 ”,史迪威也認為他是國民黨軍隊中少有的戰績突出的將領。然而,在蔣介石的眼裡,衛立煌並非是“符合標準”的嫡系人員,又是和八路軍交情太好,因而衛立煌始終是難以為蔣介石所信任。

1946年,衛立煌被安排出國考察,在內戰初期得以置身事外。1947年,遼瀋戰役即將打響,衛立煌被蔣介石緊急召回到國內,被任命為東北行轅代主任兼東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

遼瀋戰役初期,衛立煌的軍事規劃與蔣介石的部署有著極大的不同,常常不願意執行蔣介石所下達的命令,因而與蔣介石的矛盾也逐漸加深。隨著戰事的深入,軍事統帥之間指揮不和,國民黨軍隊在戰場上連連失利,以致於錦州為解放軍所攻克。之後,衛立煌被撤職查辦,為國民黨特務所監視扣押,而同時他也被列入瞭解放軍公佈的戰犯行列。

1949年1月,蔣介石被迫下野,李宗仁上臺,衛立煌得以逃脫,前往香港。在香港居住一段時間後,1955年,經過相關組織的秘密安排,衛立煌順利回到祖國大陸,受到了當時有關領導人的熱烈歡迎。

回到國內以後,衛立煌曾任職過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常委等職務,他還擔任過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一職,1958年,衛立煌被查出糖尿病併發心臟病,之後就很少出席各種活動,1960年,衛立煌因病在北京去世,時年為六十四,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縱觀衛立煌這一生,他是極有軍事才能的,是國民黨五虎將中最會打仗的一個。他在抗日戰爭中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是名副其實的抗日愛國將領,他也因此登上過《時代週刊》。無論是中國方面,還是日本軍隊,或是西方世界,像衛立煌這樣能夠得到三方都認可的國民黨將領是極其稀少的。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夜狼文史工作室


菸酒閣大學士國軍將領系列二十二:陸軍上將、中國遠征軍司令官、東北剿總司令長官衛立煌。

自陳誠主持東北軍政後,亂命不斷、昏招疊出。東北國軍節節敗退、丟城失地,一時人人皆曰陳誠可殺。不得已蔣介石請出衛立煌主持東北。

衛立煌,字俊如,安徽合肥人。他驍勇善戰、軍事才能傑出。在東征北伐、中原大戰、抗日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擔任過中國遠征軍總司令。日軍稱其為“支那虎將”,史迪威稱他是“常勝將軍”。


蔣介石撤銷東北行轅、保安司令部,成立東北剿總司令部,衛立煌任司令長官。為消除其顧慮,蔣介石甚至連貨幣發行權也給他。衛立煌頓時成為真正的“東北王”。

對於衛立煌其人,有人說是中共地下黨,早已被我黨策反,對於這點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但其至少是共產黨同情者,為共產黨開了很多方便之門。



衛立煌早期投奔革命,南下參加粵軍,任孫中山衛士排長。在東征北伐中,以戰功升一路升遷。

衛立煌(1897-1960年),字俊如,又字輝珊,安徽省合肥縣人。衛立煌自幼喪父,依靠長兄撫養和教誨。他勤奮好學,能作詩填詞;亦思想前衛、熱心革命。

1915年衛立煌於湖北陸軍學兵營結業後,南下參加革命。加入粵軍第2軍,又任孫中山警衛排長。後參加許崇智討袁軍,因戰功任連長、營長,後在討伐商團叛亂中升任團長、旅長。

許崇智被蔣介石趕走後,衛立煌部被收編,從旅長改為第1軍第3師第9團團長。北伐開始後,衛衛立煌團在永定、鬆口戰役榮立戰功,升任第14師副師長、師長。

1927年,衛立煌率部在龍潭擊退孫傳芳部反擊,升任第9軍副軍長、南京衛戍副總司令。1930年奉命組建第45師任師長,中原大戰中負責拱衛南京。其後參加進攻蘇區。在西安事變中北扣留。


抗日戰爭中,衛立煌是八路軍、18集團軍的頂頭上司。他以國事為重,與共產黨和睦相處,頗多照應。

抗戰初期,衛立煌任第14集團軍總司令,八路軍屬於衛立煌節制。衛立煌就任第2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前敵總指揮後,第18集團軍(即八路軍) 又屬於第二戰區戰鬥序列。

衛調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後,也是如此。所以衛立煌經常和八路軍將領聯絡、開會磋商,協調行動。彭德懷回憶中說:18集團軍歸衛立煌所指揮,但他又從未指揮過我們。

衛立煌多次明確表示,凡是抗日部隊他都一視同仁。他排除干擾、頂住壓力,給18集團軍調撥、支援了大批武器彈藥、食品、服裝等軍需物資。1938年春,他一次撥給18集團軍100萬發子彈。

1941年底,國軍將領紛紛指責衛立煌立場不定,蔣介石也認為他不該偏袒八路軍。次年1月,蔣介石下令將衛立煌調離第一戰區,解除本兼各職,改任軍委會西安辦公廳主任,剝奪了軍權。

1942年1月,日軍入侵緬甸。3月中國組建中國遠征軍第1路軍,入緬與日軍作戰。衛立煌出任司令長官。在待命重慶期間,他與八路軍之密切關係被人告發,蔣介石改派羅卓英擔任司令長官。




抗日戰爭中衛立煌在多個戰區領導抗戰,屢立功勳。被日軍稱為“支那虎將”;史迪威稱他為“百戰名將”。

遠征軍第一次作戰失利,1943年蔣介石組成新的 中國遠征軍,再次起用衛立煌,出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執行打通滇緬公路,,保證大西南後勤戰略補給線的暢通,與盟軍協同作戰任務。

1944年11月19日,衛立煌指揮遠征軍攻佔芒友,繼續佔領遮放,殲敵1000餘人。次年1月20日,遠征軍攻克鎮畹町,拔除了日軍在雲南是後一個據點。23日,第53軍與中國駐印軍會師。

1945年5月,衛立煌就任陸軍副總司令。經梅貽琦介紹,6月衛立煌與韓權華女士在昆明舉行結婚典禮。何應欽為主婚人,龍云為證婚人。1946年11月,衛立煌將軍偕夫人赴美考察軍事。


47年陳誠接手東北軍政後,軍事上一敗塗地,蔣介石需要得力大員整治東北。

日本投降後,國共爭奪關鍵點在於東北,東北人口眾多、重工業發達,幾乎沒有遭受抗戰破壞。所雙方在東北都是最強陣容:我方民主聯軍司令林彪、各部隊都是解放區抽調的精銳和和主力。

國軍派出的是最強戰將杜聿明,麾下有國軍五大主力之二的新1軍、新6軍,另有石覺13軍、劉玉章52軍、陳明仁71軍都是嫡系主力,蔣介石說國軍主力一半在東北,東北萬不可失。

山海關、四平之戰後林彪北撤松花江。47年杜聿明因腎病辭去東北保安總司令。蔣介石任命心腹陳誠執掌東北軍政。陳誠到東北後做了很多事情:裁減滿洲軍、盲目將主力軍拆分等等。

接著趕走新1軍軍長孫立人,撤了71軍軍長陳明仁、查辦52軍軍長張耀明;秘密調查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受賄舞弊,軍事上又節節敗退,搞得雞飛狗跳人心惶惶。



蔣介石放權太快,導致衛立煌坐大。衛立煌在東北的作為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消極避戰,表現的並沒有比陳誠好。

在人人喊殺陳誠情況下,蔣介石召回在歐洲考察的衛立煌。任命他為東北行轅主任,後改為東北剿總司令長官。為拉攏衛立煌,蔣介石把東北黨政軍大權全部了他。

東北主力和將領主要參加過遠征緬甸,能夠指揮他們的杜聿明、羅卓英都已調離。蔣介石只有剩下衛立煌的將可以點了。等到明白衛立煌的所為,悔之晚矣。

但是衛立煌到任後,在軍事方面思路與蔣介石相左,完全對立。蔣介石要求四處出擊爭奪東北,衛立煌以重兵守長春、瀋陽、錦州三點,實則自保,令蔣介石非常不滿。

1948年,國軍在全國已進入全面防禦。特別是東北只能龜縮在幾個大城市。蔣介石有心想把東北國軍撤到關內,但指揮不了衛立煌率軍南下,也協調不了傅作義北上接應。

這和淮海戰役,華東野戰軍與華中野戰軍聯手殲滅杜聿明集團,白崇禧在華中帶著幾個主力兵團(張淦兵團、宋希濂兵團)看熱鬧的局勢一樣一樣的。



衛立煌臨危受命,也打著小九九,蔣介石是秋後算賬的主,擅用追責制,張學良、韓復渠是前車之鑑。

1948年國軍軍事檢討會上誰都知道東北已不能守,但是微妙之處在於蔣介石與東北最高長官誰都不想先提出放棄東北的建議,誰也不想負責。

從軍事上說,東北民主聯軍(林彪4野)攻克東北只是時間問題,東北國軍縮成三個坨坨(長春瀋陽錦州),連飯都吃不上。

但是衛立煌的佈局自有他的道理:一是林彪東北民主聯軍沒有攻佔大城市的先例和作戰經驗,陳明仁71軍守四平足以說明戰例。

二是林彪圍城打援戰術過於犀利,讓衛立煌斷絕救援邊城念頭,與其出門送死不如守住一畝三分地。

三是退也是敗守也敗,不如看時局(主要是長春10萬守軍是雞肋,林彪圍而不打)變化,所以決定國共命運的遼瀋戰役,國軍將領想的是如何推卸責任,亂命疊出。

如廖耀湘兵團是東北國軍主力轄5個軍,蔣介石命其出瀋陽救錦州,衛立煌命其守瀋陽;錦州失陷後蔣介石命其走營口,衛立煌令廖耀湘回瀋陽。



遼瀋戰役,衛立煌反對率全軍退往華北,也反對出兵瀋陽救援錦州。

遼瀋戰役前,長春鄭洞國10萬國軍已被圍困多時;錦州範漢傑15萬國軍多為雜牌,唯有瀋陽20萬國軍是主力。

蔣介石對衛立煌據守大城市的戰略非常不滿,下令只留少部分兵力守瀋陽,其餘部隊編為機動兵團,南下錦州,衛立煌拒不執行。

9月12日遼瀋戰役在北寧路打響,林彪大軍跳過長春、瀋陽,直撲錦州,準備將東北國軍關門打狗。蔣介石親赴東北指揮,命令衛立煌率主力南下援錦,衛立煌以瀋陽只能固守以自保,不執行蔣的命令。

24日範漢傑錦州告急,蔣介石招衛立煌南京,逼迫瀋陽主力南下,並派顧祝同前往瀋陽督促執行,軍事會議上衛立煌與多數將領仍認為瀋陽至錦州千里,路途十條大河,側敵行軍兵家大忌。


衛立煌不斷催促廖耀湘回軍瀋陽,使得這個主力兵團司令官徘徊不定,一場大戰被他搞成四處遊行。

當時考慮東北主帥時,蔣介石擔心一般將領指揮不了東北幾十萬中央軍嫡系,衛立煌是廖耀湘等遠征軍將領的老長官,這是衛能主政東北的主要因素之一。

正因為衛立煌能影響東北主要將領,這才產生統帥間意見不和,廖耀湘等一干將領左右為難,不知所措。

10月3日,蔣介石再赴瀋陽,跳開衛立煌,直接下令廖耀湘兵團南下援錦,廖耀湘不敢抗命,率兵團5個軍南下攻克彰武,切斷林彪大軍退路。

蔣介石命令徐州剿總副司令官杜聿明飛赴葫蘆島,同時抽調華北國軍成立侯鏡如東進兵團,自葫蘆島攻擊錦州門戶塔山。


衛立煌意見與蔣介石相左,多次干預蔣介石和國防部的部署:

1是衛立煌親赴葫蘆島,告訴東進兵團侯鏡如,說東進兵團與廖耀湘匯合,是不容易辦到的,再三告誡要穩紮穩打,不要做無謂犧牲,直接與蔣要求的不顧一切拿下塔山唱反調。

第2錦州危機之際,蔣介石命範漢傑錦州能守則守,不能守可退葫蘆島。衛立煌則電令:錦州堅守不退,一退就亂。

第3錦州丟失後,蔣介石命彰武觀望廖耀湘收復錦州,或出營口從海路撤退,衛立煌不斷命令廖耀湘兵團撤回瀋陽,並讓工兵在遼河上架橋。致使廖耀湘舉棋不定,錯失撤退良機。

衛立煌唯一機會在於放棄東北,撤往華北,但他不願揹負丟失東北罪名。

衛立煌主政東北後,直接違抗蔣介石主力機動作戰命令,對於各地求援的報告視而不見,眼看東北城市一步步丟失,數十萬大軍龜縮在三個大城市,是兵家大忌。

為將者能戰則戰,不能戰則守,但守也是靈活防守,攻守兼備,龜縮在3個孤立的城市,彈盡糧絕靠空投只是杯水車薪,那是守死;不能守則走。

如衛立煌率瀋陽主力南下錦州,與傅作義集團遙相呼應,必要時經山海關南撤,林彪可能啃不動這麼大坨的國軍集團。


國民黨政權的敗亡從東北開始,遼瀋戰役後國軍士氣一落千丈。粟裕曾說:沒有遼瀋戰役開創殲滅國民黨重兵集團先河,淮海戰役這麼大的戰役想都不敢想。遼瀋戰役國軍將帥不和、派系林立,打的一堆糊塗仗,衛立煌負有責任。遼瀋戰役蔣介石派飛機接衛立煌離開瀋陽,以坐失東北罪名將其下獄,後被李宗仁釋放。


菸酒閣大學士


衛立煌是蔣介石五虎上將之一,說他是蔣介石手下第一名將毫不過分。

今天讓知事君好好給你聊一聊衛立煌。

1,安徽青年,國父保鏢。

衛立煌生在安徽合肥的一個基層官吏之家,1912年,15歲的衛立煌響應孫中山的二次革命,遭到鎮壓hiu隨革命同志流亡在外。1917年,衛立煌成為孫中山的衛隊成員,這是他革命生涯新的開始。

衛立煌一開始是粵軍許崇智手下,鎮壓商團叛亂和平定陳炯明叛軍後,衛立煌升為旅長。許崇智失敗後,衛立煌成為蔣介石部下。

2,北伐悍將,反共先鋒。

北伐戰爭中,衛立煌作為蔣介石嫡系部隊東路軍的團長,隨何應欽轉戰福建浙江等地,立功很多,南京城下,衛立煌成為14師師長,後來有擔任第9軍軍長,南京衛戍司令。

與蔣介石娶宋美齡同年,衛立煌與朱韻珩結為夫妻。衛立煌通過太太路線,成為蔣介石最信任的人。

在國民黨“圍剿”紅軍的戰鬥中,衛立煌成為反共反人民的急先鋒,曾擔任“鄂豫皖邊區剿匪總指揮”。

一二八抗戰的英雄部隊十九路軍被調到福建後,不滿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發動了反蔣抗日的福建事變。蔣介石軍隊在衛立煌帶領下,剿滅了福建事變。

3,抗戰名將,常勝將軍。

抗日戰爭是衛立煌軍事生涯的最頂峰,衛立煌長期擔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和第一戰區總指揮,不管是抗日救國還是統一戰線,衛立煌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抗戰中,我黨軍隊改編為八路軍,後來又改為十八集團軍,建制上歸衛立煌指揮,可是衛立煌尊重了八路軍的獨立戰爭地位,不干預、不奪權、不搞“磨擦”,屬於對八路軍很友好的部隊,我黨領導人對衛立煌評價很高。不僅如此,衛立煌支援了八路軍大量軍需和物資,1938年春,他一次就撥給八路軍子彈100萬發,手榴彈25萬顆。對此,衛立煌受到了蔣介石的猜忌。

抗日戰爭中,衛立煌打贏了這樣幾次戰爭。

  • 鄭州戰役。1941年,岡村寧次率領優勢軍隊偷襲鄭州得手,十天後,衛立煌率軍反攻,不到20天收復鄭州。

  • 滇西戰役。1943年,衛立煌率領中國遠征軍在滇西與緬甸交界地帶作戰,一舉收復滇西全部領土,打通了中印公路,保障了大西南的安全。

4,遼瀋戰役,與蔣交惡。

解放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召回在國外考察軍事的衛立煌,讓他主持東北戰事。但蔣介石不斷干涉衛立煌的軍事指揮,蔣衛之間的矛盾,最終導致遼瀋戰役我軍勝利,蔣介石失去了東北。

遼瀋戰役後,蔣介石撤銷了衛立煌的一切職務,從此之後,蔣介石用人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忠誠”,大量草包主持戰事,國民黨軍隊越來打越少,最終敗退到臺灣。

蔣衛交惡是解放戰爭的轉折點,它標誌著蔣介石用人標準的改變,也預示著蔣介石必將徹底失敗。

5,返回大陸,安享晚年。

衛立煌被蔣介石解除職務後還被特務監視著,解放前夕,衛立煌找到機會,逃到香港,聽到新中國成立,第一時間發回賀電。1955年,衛立煌迴歸大陸,成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常委等,為我國統一戰線工作作出卓越貢獻。

1960年1月17日衛立煌在北京因病逝世,終年63歲。

衛立煌一開始是蔣介石的親信,後來就被踢到一邊了呢?我覺得和衛立煌兩任妻子有關係。

衛立煌第一任妻子是朱韻珩,他和宋美齡是閨蜜也都是基督教徒,在宋美齡的影響下,衛立煌在蔣介石面前映像很好。

衛立煌第二任妻子是韓權華,韓權華是20年代北大校花,1945年6月,衛立煌和韓權華結婚,成了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的連襟。這次婚姻,也許意味著衛立煌與蔣介石漸行漸遠了。


歷史知事


今天聊聊衛立煌吧。衛立煌的外表胖乎乎的,在一些影視劇中是一個飯桶形象。但是我們要知道,影視中往往是虛構的,有藝術加工成分,即使飯桶曾經也是一個有理想的少年,而且也是一個悍將而非草包。

衛立煌出生於安徽,並非蔣介石的老鄉,但最終成為五虎將之一。在抗戰期間,衛立煌的戰功可圈可點,忻口戰役中,他表現出的軍事指揮才能,靈活權變,意志堅定,遠勝於同級將領。

可惜的是,如果不是劉峙的大潰敗,結果尚未可知。因此,衛立煌被日本華北地區最高司令官香月清司稱其為“支那虎將 ”,不敢再輕敵,最終被國民政府授予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令一些人不可思議的是,衛立煌在美國將領中的口碑還不錯,史迪威稱他是國民黨軍隊中最能幹的將領。甚至,美國出版的《中國人名大辭典》稱其為“常勝將軍”。可見,衛立煌是非常有能力的。我想,主要原因在於衛立煌有國際視野,與美國將領多次共事,1943年衛立煌擔任第二次遠征軍司令長官,表現出來的風度和水平,得到了公認。

遠征軍聯合美國,出兵緬甸,天氣溼熱,叢林複雜,打得都是苦戰硬仗,消滅了不少緬甸日軍,贏得了美國人的尊重。

1948年,戰局已經明朗,國民黨必然要敗亡。衛立煌不是蔣介石嫡系,自然不信任,還想讓衛立煌為失利背鍋。當年11月26日,蔣介石發佈命令:

東北剿匪總司令衛立煌遲疑不決,坐失戎機,致失重鎮,著即撤職查辦。

衛立煌先是避居香港,知道自己不能為蔣介石所容。1955年,他最終選擇與人民站在一起,回到祖國的懷抱。


1961年衛立煌去世後,張治中親自致悼詞,高度評價,認為他是一位“善始”、“善終”的“愛國軍人”,不失男兒本色。

歷史傳訊社,秉持原創,歡迎您評論轉發和寶貴點贊👍!

歷史傳訊社




衛立煌與我軍關係曖昧,因此老蔣是既想重用衛立煌又不得不防備衛立煌。

衛立煌是真正的愛國將軍,但是衛將軍愛國便意味著他不會絕對忠誠於蔣,偏偏衛立煌又是老蔣“五虎上將”中的虎將,後來衛立煌的所行所為簡直讓老蔣氣得咬牙切齒。

1948年12月25日,中國共產黨公佈43名國民黨戰犯,衛立煌位居第28號,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衛立煌與我黨關係明明很好,為什麼還是被列為戰犯了?



衛立煌從戎為國,從過河卒到虎將,從國府將領到我黨功臣。

衛立煌生於1897年2月16日,安徽合肥人,辛亥革命發生後參軍,後因參加二次革命遭到鎮壓。1914年衛立煌在武漢考入湖北陸軍學兵營,正是通過這段時期的學習,形成了衛立煌的軍事思想,造就了將來的虎將。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軍政府後,衛立煌被選為孫中山的衛士,這種殊榮可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成為“御前侍衛”。

1918年衛立煌被編入粵軍許崇智部,後來參加了討伐陳炯明的東征,因功升為旅長,也算是簡在帝心了。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老蔣趁機爭權,將衛立煌的上司許崇智踢出局,然後收編許部,衛立煌也自此進入老蔣的系統,後在北伐戰爭中受到老蔣的青睞,被升為14師師長。1930年任45師師長並率45師參加蔣馮閻戰爭,隨後又參加“圍剿”,因功被任命為“鄂豫皖邊區剿匪總指揮”。在1934年以後,衛立煌兼任了很多職位,可以說很得老蔣的器重了,畢竟衛立煌既不是老蔣的同鄉,更不是黃埔系,能到這種程度絕對是很難得的。



衛立煌在抗戰時期參加的最重要的戰役是忻口戰役,在忻口戰役中,衛立煌部雖然受到了日軍的重創,甚至是太原失守,但是在戰略上的勝利卻是難以估量的,打得日本鬼高呼衛立煌為“虎將”。也正是在忻口戰役中,衛立煌與我黨開始產生了默契,這種默契自產生後便再也沒有消失過,這是最難能可貴的。當時被改編為第十八集團軍的八路軍劃歸衛立煌將軍指揮,但是衛立煌卻不同於其他國軍將領那樣動不動給我軍使絆子,而是與我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甚至是朋友關係,他既不干預也不借機搞事製造摩擦,甚至在我軍補給困難的時候積極運作為我軍提供補給,這種事估計也就衛立煌做過了。

衛立煌自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兼河南省政府主席後,與我軍的關係變得尤為密切。老蔣的特務們不斷向老蔣告衛立煌的狀,說衛立煌可能有異心讓老蔣小心,連老蔣可能都在懷疑自己是不是養了個臥底。事實上,我也認為我黨在與衛立煌接觸的過程中應該存在潛移默化地“同化”衛立煌的行為。

1942年1月老蔣捋了衛立煌的軍權,後來組建遠征軍時有意讓他擔任司令長官,結果因為有人告狀,老蔣心裡也犯嘀咕了,害怕衛立煌倒向我黨,於是改任羅卓英為司令長官。不過,在羅卓英失敗後老蔣還是不得不將衛立煌抬出來,而衛立煌在緬甸戰場確實取得了重大勝利。後來老蔣在雲南組建陸軍總部,衛立煌擔任副總司令,如果不是老蔣正好何應欽踢過去的話,衛立煌還真有可能坐上總司令的位置。



如果說對老蔣對抗戰時期衛立煌的話還能忍的話,畢竟當時確實打著國共合作的旗號,那麼在解放戰爭時老蔣對衛立煌那絕對是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了。

1946年11日,衛立煌帶著夫人去美國考察。出國考察在國民黨是很講究的,胡漢民出國考察,馮玉祥出國考察,汪精衛出國考察等等,可以說幾乎全是出去政治避難的。衛立煌當然也不例外,因為當時的老蔣已經不在信任他了,所以不敢讓他參加內戰,他也正好可以藉機避開內戰,所以衛立煌也算是欣然前往。到了1947年秋老蔣在東北的局勢開始變得緊張,終於忍不住召回遠在法國的衛立煌。衛立煌回國後,老蔣立馬讓他當了東北剿總,但是衛立煌在東北的作為絕對能將老蔣氣得吐血,管你老蔣發了什麼命令,管你老蔣催的急不急,我老衛就是不出兵。老蔣見狀想將東北指揮權交給廖耀湘,結果衛立煌根本不聽,老蔣無奈之下只好親自去瀋陽把東北軍權交給了廖耀湘,最終東北國軍幾乎全軍覆沒。

衛立煌可以說是為我軍取得遼瀋戰役的勝利是立下了大功的,所以老蔣在遼瀋戰役後果斷罷免了衛立煌,這時候的老蔣已經將遼瀋戰役的失敗完全推到了衛立煌的身上,後來更是讓軍統特務逮捕了衛立煌。我黨聽到這個消息後,也很為衛立煌的安危感到擔憂,這時候正逢我黨擬發佈國民黨戰犯名單,於是便有了衛立煌的“光榮登榜”。衛立煌在聽說了這份名單後心裡懸著的石頭也終於落下了:“我有救了。”



1949年1月,老蔣通電下野後,衛立煌獲釋並趁機擺脫國民黨特務的監視和控制逃到了香港,直到1955年迴歸大陸。

衛立煌在1949年脫離老蔣的控制逃到香港,六年後的1955年3月我黨開始籌備和安排衛立煌回大陸。也許,我黨應該對衛立煌將軍說聲:“我們來晚了!”

1955年4月5日衛立煌抵達北京,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自迎接。4月26日,主席會見並設宴為衛立煌接風洗塵。衛立煌自迴歸大陸以後,受到了我黨的極大善待,因為他確實是有功之人,不管是在抗戰中還是在解放戰爭中,他曾先後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職。

1960年1月17日,衛立煌病逝。

朱總司令曾稱讚衛立煌為“在忻口戰役中立下大功的民族英雄”。

主席曾評價衛立煌:“有愛國心的國民黨軍政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