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部編本初中「愛國憂民」古詩詞賞析題

初中語文| 部編本初中古詩分類賞析題:愛國憂民篇

賞析目錄

  • 1.過零丁洋
  • 2.春望
  • 3.己亥雜詩
  • 4.山坡羊·潼關懷古
  • 5.泊秦淮
  • 6.漁家傲
  • 7.春望
  • 8.己亥雜詩
  • 9.山坡羊·潼關懷古
  • 10.泊秦淮
初中語文|部編本初中「愛國憂民」古詩詞賞析題

過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首聯寫了作者個人和國家的兩件大事:因科舉而走入仕途和國家危急存亡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2、辛苦遭逢起一經"中"一經"指的是:儒家經典

3、詩中第二聯,運用比喻的方法,詩人以"風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依,時起時沉。將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

4詩中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運用雙關的修辭暗示了形勢的險惡和作者境況的危苦(惶恐不安和孤苦伶仃)。

5對尾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名句從抒情方法和內容上做簡要分析。

這一句採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6、結合我國曆代名人志士對待生死的價值觀,舉例談談你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人難免一死,為拯救祖國而死,一片丹心垂於史冊,映照千古,詩句表明了詩人捨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如: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初中語文|部編本初中「愛國憂民」古詩詞賞析題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詩中"草木深"表面上寫的是山河依舊,草木蔓生的情景,實際上是寫草茂人稀,荒涼蕭條,物是人非的社會狀況;一個"深"字,表現了國家因戰亂而荒蕪的景象。(本句運用了反襯的寫法)

2、首聯中"破""深"字煉得極好,試分析其表達作用。

"破"寫出國都長安淪陷,城池殘破,處處是斷壁殘垣、破磚碎瓦的破敗景象,使人觸目驚心。"深"字寫出令人滿目悽然之景。

3、你怎樣理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句。

兩種理解都可∶一種觸景生情,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墜淚驚心。二種移情於物,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已的感情)

4、詩人用"抵萬金"來形容什麼?

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對妻子兒女強烈的思念之情。

5、請展開想象,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展示的畫面,並揭示詩句的含義。

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因焦慮憂愁不停地撓頭嘆息。老人昔日那長長的頭髮如今紛紛斷落,已經短得無法梳髻插簪。含義∶這一細節,含蓄而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情懷。

6、結合全詩內容,體會詩題中的"望"字包含哪兩層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國破山河在"的慘景,另一方面是渴望戰爭儘快結束,期盼親人團聚,國泰民安。

7、最後兩句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寫出了人憂愁,煩悶的情狀,把憂家憂國的感情表現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8、賞析千古名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誇張戰火連續不斷,多麼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鳴。

初中語文|部編本初中「愛國憂民」古詩詞賞析題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兩句詩採用了哪種抒情方式?抒發了詩人怎麼樣的思想感情?

借景(物)抒情(間接抒情)。詩人抒發了繼續為國家(民族)效力(或∶對理想和信念執著追求)的思想感情。

2、這首詩寫詩人離京的感受,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抒發了詩人複雜的感情。

3、請你談談名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樣的心志?

表明作者要為國為民儘自己最後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或:表現了他一貫的關心國家前途命運的一片痴情。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兩句,移情於物,是新生命的讚歌。落花的生命並未終結,而是獲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為培育新一代的鮮花發揮作用。"落紅"護花是崇高獻身精神的象徵,表達了詩人對理想和信念的執著追求。王老師已經退休五年了,還一直做我們的課外輔導,他這種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龔自珍詩句描寫的那樣∶"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啊!

4、這首詩前兩句中的"浩蕩離愁"這一詞語直接描寫了詩人的心境。

初中語文|部編本初中「愛國憂民」古詩詞賞析題

山坡羊·潼關懷古

元·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中國古典詩詞意蘊豐富,字字珠璣。你認為"峰巒如聚,波濤如怒"中哪一個詞用得最好?請說出理由。

"峰巒如聚",群山好像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一個"聚"字,既寫出了潼關被群山包圍的險要地勢,又賦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們守衛著潼關。或"波濤如怒"波濤洶湧澎湃好像在發怒,一個"怒"字,既寫出了黃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關處於黃河之邊的險要。

2、簡要賞析"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作者對以往歷史所做的概括與評判∶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依舊過著痛苦的生活。作者以滿腔義憤揭示了封建社會對人民殘酷的剝削和壓迫,語言剛正率直,說理入木三分,表現了深刻的思想性。

初中語文|部編本初中「愛國憂民」古詩詞賞析題

泊秦淮

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1、這首詩首句連用了兩個"籠"字,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

秦淮河水邊夜色朦朧(或"迷濛")和冷寂(悲涼)的景象。

2、上詩的最後兩句表面上寫"商女不知亡國恨",實際上另有弦外之音。那麼,本詩的言外之意是什麼?請簡析。

運用曲筆,諷刺哪些王公大臣、官僚貴族等封建統治者,因為當時的唐朝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他們不以國事為重,反而尋歡作樂,毫無亡國之憂。

3、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什麼人?全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醉生夢死的統治者。全詩表達詩人憂國憂民憂憤的思想感情。

初中語文|部編本初中「愛國憂民」古詩詞賞析題

漁家傲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1、上闋中塞下風景"異"在哪裡?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異"在(1)秋天邊塞的大雁過早飛向衡陽,且毫無稍事逗留之意。實際上寫塞下極寒,與家鄉吳地大不相同。(2)風吼馬嘶同不斷起伏的號角聲混雜,構成塞下特異的"邊聲"也是中原所沒有的。坐落在崇山峻嶺間的孤城,當暮靄生成、夕陽西下時,便緊閉城門,和內地城市華燈初上時的景象迥然不同。表達了詞人的思念家鄉、渴望建立軍功的思想感情,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於朝廷腐朽、軟弱,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懣不平。

2、"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寫出了塞外怎樣的景緻?試加以描述。

群山連綿,炊煙裊裊,夕陽西下,一座孤城,表現了邊塞的悲涼。

3、"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抒發了將士們怎樣的情懷?

抒發了將士們壯志難酬、思鄉憂國的情懷。

4、這首詞的上、下闋分別以什麼表達方式為主?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上闋側重於描寫,下闋側重於抒情。全詞表達了戍邊將士建功力業的英雄氣概和濃濃的思鄉之情,側面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苦。

5、全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複雜感情?

a、慨嘆功業未立;b、思念家鄉。其他如"壯志難酬、有家難歸"、"愛國的情懷、思鄉的苦悶"之類的意思也得全分。

6、請揣摩"霜滿地"在表達上的作用。

借邊地夜景表達悽清悲涼之感;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表現了守邊將士寒夜戍守的艱辛。

7、請賞析"長煙落日孤城閉"的妙處。

寫出了塞外的奇異(壯闊)風光,反映宋朝守軍力量薄弱,軍情緊急;為下闋抒情作鋪墊。

8、"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描寫了什麼景物?在詞中起到什麼作用?

此句形象描繪了坐落在崇山峻嶺間的孤城,夕陽西下時,便緊緊地關閉城門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與中原的不同。同時點明瞭戰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

9、"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這一句的意思是什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此時此刻,駐守在邊關重鎮、滿懷鄉愁的將士們個個難以入睡,將軍整日操勞,染白了雙鬢;久徵在外的士兵們艱辛異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淚。抒發了將士們壯志難酬、思鄉憂國的情懷。

10、請對"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作簡要分析。

運用典故揭示了詞人和征夫們的心理:思鄉而不能回,尚未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初中語文|部編本初中「愛國憂民」古詩詞賞析題

破陣子

宋·辛棄疾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1、根據你所掌握的歷史知識,說說"了卻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麼?

收復中原,統一國家。

2、辛棄疾儘管"白髮生",卻依然眷戀自己曾經浴血征戰的疆場。這種眷戀的情結從詞中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兩個細節中可以讀出。

3、試體味"沙場秋點兵"一句中"秋"字的表達效果。

既點明瞭季節,也為戰士出征增添了肅殺的氣氛。

4、這首次融夢幻與現實於一體,富於浪漫色彩。

5、這首詞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抒發了作者抗敵報國、建功立業的愛國情感和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悲憤。

6、"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這兩句詞,營造了一種什麼樣的氛圍?

營造了將士們奏樂吃肉、豪邁高昂的軍營生活氛圍。

7、為什麼說《破陣子》是"賦壯詞"?試結合作品加以解釋。

"賦壯詞"從題材上看是寫軍營中的生活情景,看劍,聽號角聲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場點兵,騎快馬,挽強弓,這種種情境都極勇猛、雄健。從思想感情上看錶達的是為國立功的雄心壯志。從語言風格上看壯麗而不"纖巧",所以叫做"賦壯詞"。

8、"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充分地表達了作者要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復失地的大業,以贏得生前的功勳,身後的美名的愛國激情和雄心壯志。"可憐"變雄壯為悲壯,充滿了作者壯志不遂的抑鬱、憤慨。

初中語文|部編本初中「愛國憂民」古詩詞賞析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

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1、第③段中的畫線句在詩裡具有兩種作用:一是實寫自然環境,交代了事件發展的具體時間並渲染了特定的氛圍、氣氛;二是烘托出詩人暗淡愁慘(悲涼、悲哀、淒涼)的心境,為下文寫詩人憂國憂民(關心人民疾苦)的偉大胸襟蓄勢。

2、怎樣理解"長夜沾溼何由徹"這句話?

作者慨嘆生活的困窘和無奈,只希望能早點天亮,反映了作者眼前生活的艱難。

初中語文|部編本初中「愛國憂民」古詩詞賞析題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表達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負,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2、"江城子"是這首詞的詞牌名,"密州出獵"是這首詞的題目。

3、請寫出"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蘊含的情感。

定將把弓拉得如圓月一樣去參加戰鬥,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表達了作者要報效祖國,抵禦入侵者,建功立業的決心。

4、賞析"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一句。

運用典故,委婉含蓄地拿魏尚自比,表達了作者希望朝廷能派人來赦免他的罪名,讓他得到朝廷的重新重用。

5、從表達方式上看詞的上闋重在敘事(描寫),下闋重在抒情。

6、詞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達什麼意思?

表達自己報效國家、禦敵建功的愛國情懷。

7、本詞上闕寫景,描寫了密州出獵的宏大壯觀的場面;下闕言志,抒寫了詞人渴望報效國家的豪情壯志。詞的上闕突出觀獵盛況的一個詞是"傾城"。

初中語文|部編本初中「愛國憂民」古詩詞賞析題

雁門太守行

唐·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1、本詩描繪了一場邊關戰爭,表現了守邊將士什麼精神?

誓死報國、英勇赴戰的精神。

2、"黑雲壓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試分析其成為名句的原因。

示例:一個"壓"字,把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以及交戰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等,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運用比喻和誇張手法,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情形。

3、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歌頌了守邊將士浴血奮戰誓死報國的英雄氣概,也表達了詩人立志報國(盡忠報國)的決心。

4、"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一句中"壓"和"開"字用得好,歷來被人們稱道,請簡要分析兩字好在何處。

比喻,誇張手法,渲染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和城內將士披堅執銳,嚴陣以待的情形;一個"壓"字,寫出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以及交戰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開"寫出了守軍披堅執銳嚴陣以待雄姿英發,士氣高昂和敵軍形成鮮明對比。

5.閱讀全詩,試從表現手法和內容兩方面談談你對這首詩歌的理解。

表現手法:示例一:首聯:運用比喻、誇張手法,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示例二:善於用典:頸聯用荊軻《易水歌》,表現將士們無所畏懼,勇往直前。尾聯用戰國時期燕昭王置千金於黃金臺上以招賢才的典故,既與戰爭地點吻合,又稱頌了天子對人才的重視和將士誓死殺敵,報效朝廷的決心。


圖文內容來源於“一趟作文課”,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