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京看病有時候真的不是去看病而是去致貧

北京兒童醫院門口,大量的家長為了省一點住宿費,在露天而眠。

很多網友看了很震驚。

到北京看病有時候真的不是去看病而是去致貧

其實多年前在醫院就看習慣了。重症患者尤其是患兒的家屬,為了打持久戰,夏天睡廣場,冬天,睡醫院走廊或大廳,(陪床可以租一個行軍床,那也花不起)

日常飲食分幾等:盒飯(醫院食堂的)算一等了。

附近地攤上的煎餅果子、泡麵、饅頭。(二等)

別人吃剩的盒飯。(三等)

這個還不是最悲催的,我在中原某省的貧困戶家裡,親眼看到他們的吃食,是從附近醫院食堂淘的泔水桶殘渣,拿回來洗洗,就吃。

當時我就震驚了!至於嗎?這戶人家的奶奶(其他人病殘,或年幼)坦然地說,吃了好多年了,沒事,從來都沒事兒!

所以這就是風雅事件中,看到他們為“兒童醫院沒準備好床位,臨時加號的”“火車上沒有給飯,只有泡麵”“飛機高鐵沒有了,變成火車(臥鋪)”而Diss某些志願者時,我也覺得難以置信。

在一線城市,能給你加上號,不容易了!

到北京看病有時候真的不是去看病而是去致貧

人家能給你買泡麵,不容易了!說到底,還不是為了救你的孩子?

哎……

所以我才特別恨那些消費別人善心的人,有太多人需要幫助,收了捐款不給小孩治病對社會慈善事業的打擊太大了。(文/秦嵐)

人怎麼可以這麼雙標呢? 某些媒體怎麼可以這樣雙標呢?

到北京看病有時候真的不是去看病而是去致貧

普通外地網友老百姓不知道北京醫療資源是啥情況,你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