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目前社會大量資本不進入A股?

股海淘沙063


為什麼社會大量資本不進入A股?這麼低的股價不撿便宜嗎?


其實認真分析下就可以理解,A股並不是便宜就是機會,會讓你進的來出不去的概率太大,資本多少都不夠成為炮灰。


目前A股每天的成交額不足3000億,和牛市的資金量相比只佔了五分之一的份額,兩市中2000多隻股票日成交不足千萬,並且有在進一步萎縮的跡象。

2018年上半年全球股市無疑是再次走牛,但是A股至今跌幅居全球首位,上證指數半年內跌去了-13.90%,深成指跌幅-15.04%,3500多隻股票中2920只下跌,上半年255只基金清盤,數量超四年總和,創出歷史記錄。

而時至今日指數下破3000點後,沒有大量資金入市,反而是出現不斷出逃跡象,機構上半年倉位已降至最低,這種情形下社會大量資本對股市是望而卻步,只有一些股民還在默默的接盤中。


什麼社會大量資本不進入A股,還有以下原因。

1,上市公司的問題頻發。

上市公司近年來的各種問題頗多,涉及業績造假,企業經營問題,包括奇疤減持理由,讓投資成了排雷遊戲,一不謹慎就容易買到地雷股,跌到懷疑人生。股權質押嚴重,大小非解禁成了股市下跌的原因之一,業績不佳下企業依然減持成風,讓股市跌跌不休,社會大量資本就望而卻步。


2,股市本質未變。

A股的主要功能是為企業融資,並不是和投資者共存的模式發展,不像歐美股市公平公正的角度出發,投資者入股市就是企業資金的貢獻者,大部分企業上市後並不真正用心在做企業,變成了人人皆知的上市圈錢,沒有為了企業長期發展的打算,社會大量資本望而卻步。


3,股市內部問題發酵期。

不僅是上市企業問題,股市還存在內部和外部因素的影響,導致了股市跌勢難止,並且上漲遏制下跌放任的監管包括去槓桿等問題,導致了市場流動性不足,大量資本不敢入市。


4,其它產品有可比性。

相對樓市,相對其它的理財產品存在更穩定,並且前景好的環境下資本更願意流入房子和穩定的理財項目中。


總之目前的市場環境很差,不僅是社會資本不流入,很多股民也對股市失去了信心,吸引不了股民的再次介入,吸引不了大資金的參與,股市將會處在一個較長週期的低迷環境中。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A股現在每天的成交額在4000億左右,只有2015年每天2萬億成交額的五分之一,有很多資本從A股中撤了出來。

為什麼資本不斷流出,而不是不斷流入A股呢?解釋這個問題,需要從多個角度分析。

一、熊市階段,市場缺乏機會

今年年初依靠藍籌股暴漲,大盤差點摸到3600點,之後藍籌崩盤暴跌,帶領指數擊穿多個關口,侯寧3300點的鐵底,李大霄3000點的兒童底統統沒有保住,最低下探到2691點。

現在是不折不扣的熊市,熊市的悲觀預期會讓資金流出,而資金流出又會造成股市下跌落實熊市,進而再一步影響預期,這時候看不到哪裡是底部,資金怎麼敢進來。

二、全面寬鬆後,市場已經不缺錢,更缺信心

上週宏觀政策出現重大調整,在貨幣寬鬆的基礎上,財政政策同樣積極,全面寬鬆時刻到來。雖說不搞大水漫灌,但放出的水總會有溢出效應,股市會從中受益。

目前看資金進場意圖不明顯,態度不堅決,主要還是長期下跌之後的悲觀情緒影響,市場缺乏信心。

既沒有明顯的機會,也沒有進場做多的信心,社會資本自然是不願意進股市來玩的。信心能不能修復,重點看我們的財政政策能否真正刺激經濟平穩增長。

做A股,還是要緊跟政策。


首席投資官


最近一段時間,A股市場反反覆覆,昨天跌一個1%,今天就漲了一個2%,今天給你一個跌停吃麵,明天就給你箇中陽反彈,讓所有的市場參與者都感覺到了過山車的刺激。但從市場量能上來看,一直也沒有放大,甚至有的時候還是縮量的。那麼為什麼社會資本不能夠進入到A股市場呢?這裡可以從兩個方面上來看。


第一個方面,市場缺錢嗎?這是一個最直接的感覺,如果沒有大量社會資金的存在,那就別談什麼進入A股了,自己吃飯都成問題,還惦記著給別人添菜。但從各方面綜合的信息來看,社會上是有大量的資本存在的,無論是從國民的存儲習慣、消費取向還有大宗商品銷售的情況來看,比如汽車、房屋等。社會資本的力量還是很龐大的。

就A股市場本身,在2016年年初到2018年年初兩年的權重藍籌白馬股的結構性牛市,很多動輒就上千億的大藍籌白馬股股價也是不斷的攀升,貴州茅臺能夠有200元漲到800多元。絕大多數權重藍籌股價漲一分錢都需要上億元的資金推動,那個時候市場中看不出來一點缺錢的意思。也許你會說那都是國家機構所為,但你也不可能忽視,其他社會資本的巨大推動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社會資本確實是大量存在的,也就是說,市場並不缺錢。


那麼說說第二個原因,既然社會存在大量的資本,為什麼不進入A股市場?其實很簡單:目前A股市場賺錢太困難,賠錢太容易。社會資本雖然錢多,但人並不太傻。倡導價值投資的時候,人家就幫你來抬轎子,以為你吃肉,我喝湯,但沒想到在2018年2月份直接給了一碗大面,權重藍籌白馬股陷入了深度回調,基本面不管用,業績不管用,反正啥都不管用,就是一路下跌到現在。想著調倉換股,玩一下中小創賺點菜錢,沒想到也是一個熊樣。雙管齊下的賠錢模式,讓很多社會資本裹足不前。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目前A股市場賺錢效應不足是導致,大量社會資本無法進入到A股市場的根本原因,只要這個原因解決了,人狠話不多,社會不差錢。

最近點贊很少,希望各位朋友多多動動小手,您的點贊與評論就是最大的理解與支持。


小散李大鵬


A股市場賺錢效應不足導致大量社會資本裹足不前


市值風雲APP


目前社會仍然存在一種現象,那就是民間資金多,投資渠道少;中小企業多,融資渠道少。然而,對於目前的A股市場,投資者缺乏了投資安全感,而股市長期以重融資為主導,社會資本往往是從股市中套現,而不是把錢投向股市,反而更願意把錢投向房地產領域,而鑑於資金的逐利性,實際上這些年來房地產更像是一個蓄水池,大量資本鎖定於此,反而降低了股票市場的吸金效應,而社會大量資本反而越來越不願意進入A股市場,而大眾對股票市場的看法也不斷冷淡,而多年熊市行情也導致投資者的積極態度逐漸轉變,這也是多年來股市融資定位過於嚴重的結果。


郭施亮


  • 目前的大盤其實下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沒有增量資金進來。存量資金也因為股市的下跌不斷萎縮。大盤目前的成交量不到高峰時的十分之一,想想真是後怕。也就是說,大盤現在全天的成交量有可能是2015年高峰階段開盤那幾分鐘的成交量而已。我記憶中,在2015年的大盤,開盤基本上都是百億級別以上的成交量。有可能成交量最活躍的前十幾分鍾,大盤的成交量就能過千億級別了。現在大盤全天的成交量也就在1200億以下,真是不敢想象啊。距離牛市才剛剛過去三年而已。

  • 那麼,A股真的很缺錢嗎?社會上是不是也很缺錢,沒錢進入A股了?其實A股缺錢是真的。因為新股發行得太多了。目前市場絕對是供過於求。股票數量太多,而資金規模跟不上。就造成了現在大部分個股基本上是沒有成交量的。只有少數個股有成交量。這樣的結果和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都是一樣的道理。流動性好的個股會因為其流動性而越來越受資金的關注。流動性不好的個股則因為流動性差,資金根本不敢關注。即使有心想買也怕到時賣不出去。

  • 而社會上是不缺錢的。看看那些買房的,想要買一套房子,還要交500萬訂金,還要排隊搖號。照樣蜂湧而上。到底有沒有錢?還是有很多錢的。只不過社會大量資金根本不敢進入A股。一進股市深似水。你聽到的到處都在虧錢,不是小虧,而且是大虧。有些個股已經淪為仙股。還有虧損股,垃圾股,地雷股,造假股不斷出現。一不小心,本金就沒了。象之前買入樂視網的,不僅本金沒了,融資的還要倒貼錢。多麼可悲的事實啊。


  • A股目前是上市容易,退市難。如果加快退市制度,完善股民買到地雷股的賠付機制。讓小散不再因為地雷血本無歸,有可申訴的途徑,我想這是可以看到的希望。社會上的大量資金也會因為制度的健全敢於進場。否則,就目前的情況,即使是有錢人也不敢把全部身家壓在這跌跌不休的股市中。即使投也是少量的資金。
  • 因此,只有從根本上去改變一些制度才能徹底挽回老鄉的心。只有讓小散賺到錢了的市場才會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場。否則,即使社會上大量資本也只能無奈觀望。資金是進來賺錢的,不是進來當韭菜的。

最近問答點贊好少啊,雖然行情不好,但還是希望多多幫忙點贊哦,謝謝!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關注!


股海重生2015


社會資金不願意流入股市不是因為人們沒錢,相反有錢人還是很多的,每一次P2P爆雷都是幾百億的規模,不流入股市的根本原因還是股市有問題。

有一條規律是越有錢越容易賺錢,這點也適用於股市,但這是建立在有大量散戶群體基礎上的,目前的股市活躍的散戶太少了,有大量資金的用戶也不好賺錢。

這彷彿是一個海洋生態系統,蜉蝣生物的多少決定這片海域物種的多樣性,散戶就如同蜉蝣一般的存在。都知道吃蜉蝣是很安全的,但是鯨魚要吃鯊魚那就要考慮下,大家都是吃肉的,撕破臉對誰都不好。

如果股市的錢不好賺,外面的錢更不好賺,那社會資金還是會流入股市的,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外部環境是要好過股市的。最起碼投資房子到現在都還是成功的,2018年年中報告顯示,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9.7%,這個增長率是所有固定資產中最高的。

除了房子當然還有五花八門的理財產品:基金、網貸、美元、黃金等,基金和網貸部分收益還是不錯的,關鍵是穩定,放著不動就行,不像股票那樣不知所措,比股票風險還小。美元和黃金應該是價值投資的典範,最近離岸人民幣匯率很不穩定,如何保值避免資產縮水才是首要考慮的,股票這樣投機性強風險高的自然不是首選了。

最後社會資金不流入股市和中國股民也有關係,我們號稱有1.18億股民,考慮一人多戶的原因,保守估計實際股民差不多為3000萬。這3000萬股民有相當一部分是湊熱鬧的,聽說牛市來了,打點資金參與下,聽說熊市來了,賬戶都不要了。

這些人的投資理念很清楚,在非牛市情況下那是嚴守“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的原則,對股市風險有著苛刻的認識,以現在的情況想讓別人把資金投入股市,那一定是沒睡醒。






徐徐成翔


這個問題本來很簡單,不想回答,但受邀幾次,還是說上幾句。有些觀點認為,資金總會流向估值窪地,其實未必。資金最大的特點就是“逐利”,這才是事物的本質。資金不願意流向股市,其根本原因在於“無利可圖”。還是看看股市的走勢就一清二楚了。今年以來,無論是什麼理由,A股連續下跌,跌破了5周,10周,30周,5月,10月,直到60月均線。也就是說,股指低於5年的持倉成本,買了5年都不能賺錢的資產,對於資金造成的損失是任何人也不願意看到的,更不願意去做。一個幾乎讓所有人都賠錢的市場,社會閒散資金自然不願意介入。相比股市,房地產就形成了鮮明對比。房價連續上漲,吸引了大量資金,甚至連上市公司都騰挪出資金,加入炒房隊伍。儘管出臺了多少次調控措施,各地方土地出讓有增無減,而且有兩位數的增長率領先於GDP。歷史上,股市也曾經吸引過大量社會資金,那就是在大漲的過程中。例如2015年,上交所單日成交資金就達到過上萬億,創造了A股市場之最。在國際資本市場,美股的連續上漲,就吸引了世界各國的資金流入。連不少A股投資人都去炒美股,包括QDII。港股大漲,內地資金也頻頻流入港股。所以個人認為,市場的氛圍決定了資金的流向,能賺錢才有買賣是基本規律。


麻辣SC


資本都是逐利的,如果一個市場沒有了賺錢效應,就不會有資金進來,所以,資金都是往有利可圖的地方流入,例如:

一、房地產:

雖然房價已經很高了,但是老百姓對房價上漲的預期依然存在,購買房產依然是很多人認為比較妥當的投資,因此,許多社會資本流入了房地產市場,有人曾做過統計,目前我國全國的房產總市值達到了430萬億(不知道這個數字是怎麼統計的,權當作為一個參考),而目前滬深兩市按照今天的收盤價計算,總市值只有50萬億元,不及房市的20%!

二、大資金不玩二級市場,改玩一級半市場,例如各種創投項目:

雖然現在很多人都感覺到目前整個市場資金都很緊張,但是細心的朋友卻會發現最近兩年有一個非常怪的現象,那就是:各種創投項目融資滿天飛,我每天看財經資訊的時候都會看到報道某某創投項目第幾輪融資融了多少億,這樣的報道漫天飛,感覺這些投資公司都不缺錢的樣子,動不動就是幾十億上百億的投資,其實,不是這些社會資本不關注A股,而是這些資本把目光轉向了一級市場或者一級半市場,即:新股發行前的火速介入,這樣做不僅收效快,而且利潤也很可觀,一旦上市就可以迅速完成套現,兌現利潤!(當然也有做失敗的案例,但是隻要總體是賺錢的就可以了)

三、買漲不買跌,股市短期缺少賺錢效應:

資本都是逐利的,如果股市短期沒有賺錢效應,自然不會吸引資金進場,不管是大資金還是廣大散戶,大都有買漲不買跌的交易心理,越是下跌越沒有資金敢進場,再加上目前不論是A股還是美股等國外資本市場,還存在一定的下跌空間,所以,很多資金都在觀望!

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性建議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K濤資本


在去槓桿的大背景下,市場可流通的資金供給嚴重減少,流動性緊張,錢荒的局面客觀上也決定了流入a股的資本就會大量變少,郭嘉隊護盤資金當然也就心有餘而力不足,即便今年多次降準之後,a股的場內資金依舊沒有得到改善,那麼央行釋放的流動性究竟去了哪裡呢?答案很明顯,那就是地產,尤其在今年上半年,不少地區出現了搶購的想象,甚至需要繳納大額保證金才有購房資格,社會資本普遍流向樓市,當然也就擠壓了投資者投資a股的資金。

另外近三年a股的賺錢效應本身就不強,在年年看不到希望的情況下,投資者對於a股投資的熱情也降到了冰點,願意堅守的人就肯定會減少,尤其近幾年美股、港股等股市不斷走牛,而a股唯獨跟跌不跟漲,因而更加失望,不僅不會流入,反而會萌生退意。

更何況今年a股的投資環境本來就不好,美聯儲加息導致人民幣出現貶值,考慮到投資a股匯率的風險,外資也不太可能會進入,還有中美貿易摩擦是不是的敲打a股,國內經濟增速也趨緩,投資者的觀望氣氛也非常濃烈,也進一步佐證了a股場內資金不足。還有閃崩股的增多,地雷股的不斷出現也令投資者十分恐慌,投資信心也容易受到打擊。


綜上因素導致了大量社會資本最終沒能流入a股,大家怎麼看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認可我的回答,點贊並關注是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