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行業碳配額分配技術指南有望出台,首批重點排放單位名單擬定中

全文1923字,閱讀大約需要

3分鐘

南方能源觀察

微信號:energyobserver

[email protected]

eo記者 馮潔

9月5日,發電行業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動員部署會暨培訓會在京召開。這是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轉隸、生態環境部“三定”方案出臺後,氣候變化領域的第一次全國會議,也是發改和環保兩大系統少有的“同框”。

會上,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莊國泰表示,中央和國務院機構改革將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職能從發改委轉入環保部,是出於“從源頭減少化石能源消費,協同推動大氣汙染防治,打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汙染控制”的重大考量。目前,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相關的機構改革,部委層面已經到位,地方層面仍在持續推進中。莊國泰表示,希望地方發改部門現階段繼續對碳市場有關工作予以支持,生態環境系統要加強與當地發改部門的溝通協調,儘快熟悉掌握碳市場相關業務工作,做好交接準備,確保各項工作不斷不亂,有序推進。

莊國泰表示,下一步,全國碳市場將重點推進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建立完善全國碳市場制度體系,推動出臺交易管理條例,適時發佈企業排放報告管理辦法,市場交易管理辦法,核查機構管理辦法等重要的配套管理制度;二是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碳排放權的註冊登記系統,交易系統和數據指導系統,作為全國碳市場的重要基礎設施;三是推動重點單位碳排放報告核查和配額管理,督促指導各地全面完成三是推動重點單位碳排放報告核查和配額管理,督促指導各地全面完成2016、2017年度重點排放單位歷史碳排放數據的報送、核算與核查,以及制訂監測計劃有關工作,加強第三方核查機構培訓和管理工作力度,對各地方提交的數據進行彙總分析,提高數據的質量。在深入開展調研並充分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

發佈發電行業配額分配技術指南,組織開展發電行業配額適算工作,梳理確定首批納入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名單。四是強化基礎能力建設。

莊國泰在會上還表示,全國碳市場在做好發電行業全面動員的同時,將著手擴大覆蓋範圍的基礎準備工作,開展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等重點排放行業的前期技術工作。

自全國碳市場於2017年底啟動以來,碳市場建設如何與電力市場改革協同推進,是行業關注的重要問題。對此,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建議,完善電力行業市場機制,提高碳市場的減排成效。王毅解釋說,碳市場是一種基於價格的政策工具,只有在完善的市場機制下才能發揮作用,而我國目前採用計劃發電配額、固定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的政策,碳價的高低變化無法體現在發電成本中,不利於減排也不利於碳市場發展。電力體制改革中如何讓碳市場的成效更好地發揮,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需要中央的決策和企業的配合。

由於全國碳市場運行明確從發電行業起步,再逐步擴大覆蓋範圍,從今年4月起,中國電力聯合會受環境保護部氣候司委託,開始配合研究制定發電行業配額分配和發電行業碳市場運行測試方案研究等相關工作。

中電聯黨組成員、專職副理事長王志軒在會上提出了電力行業參與全國碳市場的特點和必須要考慮的幾個問題。王志軒指出,儘管煤電發電比重在近十年內下降了十幾個百分點,但我國以煤電為主的電力結構還將持續較長時間。在降低“棄風”、“棄光”的背景下,煤電可以幫助解決可再生能源出力的波動性問題。此外,根據中電聯統計分析,以2005年為基準年,2006-2017年,通過發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電煤耗和線損率等措施,電力行業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13億噸,有效控制了電力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增長。其中,供電煤耗降低對電力行業二氧化碳減排貢獻率為45%,非化石能源發展貢獻率為53%。這也意味著,電力行業二氧化碳減排的空間在下降。

環境保護部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會上重申了全國碳市場在生態文明建設、履行國際承諾中的重大意義,同時提醒,“不要過分放大碳市場的金融功能,也不要帶著做清潔發展機制(CDM)的眼光看待全國碳市場。”

李高同時希望,在全國碳市場建設問題上,各方要樹立大局意識,加強溝通協調,在機構轉隸、人員調整的同時,積極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持續推進,各地方環保廳和發改委要意識到工作的艱鉅性,建立協調機制,細化任務分工。

華能集團副總經理樊啟祥、大唐集團總工程師高志溥和粵電集團集團副總經理李明亮,分別介紹了三家發電企業的碳市場工作進展,建議加強碳交易與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綠證等相關排放配額交易政策的協同,同時考慮現階段電力市場的特點,比如煤炭價格、天然氣價格持續高位運行,電力市場競爭激烈,火電企業經營較為困難,循序漸進穩步推進全國碳市場,做好試點省市配額與全國配額的對接和過渡。

參加本次會議(培訓)除了各省市及建設兵團發改委、環保廳的代表外,還有來自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華能、大唐、華電、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國投電力控股、華潤電力控股、粵電集團等電力企業的代表,以及建築材料、有色金屬、鋼鐵、石油化工、造紙等行業協會的代表。

一秒找到eo君↓

发电行业碳配额分配技术指南有望出台,首批重点排放单位名单拟定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