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以湯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林

伊春市,以湯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林

【總則】伊春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以湯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旅遊城市和黑龍江省東北部中心城市。東部與鶴崗市毗鄰,東南部與佳木斯市毗鄰,南部與哈爾濱市毗鄰,西南部與綏化市毗鄰,西北部與黑河市毗鄰,北部嘉蔭縣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邊境線長246千米,面積32800.29平方千米,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伊春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林,號稱為“天然氧吧”。被譽為“祖國林都”、“紅松故鄉”。伊春市的市樹、市花和市鳥分別是紅松、興安杜鵑和啄木鳥。伊春先後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地級市民生髮展100強、世界十佳和諧城市、中國自然水域漂流之鄉等稱號。

伊春市,以湯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林

【地理位置】伊春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地處東經127°37′——130°46′,北緯46°28′——49°26′。東與蘿北縣、鶴崗市、湯原縣相鄰,南與依蘭縣、通河縣接壤,西接慶安縣、綏稜縣,北通遜克縣;北部嘉蔭縣與俄羅斯隔江相望,界江長246公里。全市行政區劃面積32 759平方公里。

伊春市,以湯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林

【歷史前言】伊春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周朝,時為肅慎族的活動區域。戰國到南北朝時為貉、扶余、寇“伊春嘎山”漫汗和豆莫婁屬地。隋唐時期,屬黑水靺鞨七部之一的黑水部和河北道黑水都督府。

遼宋時期屬東京道女真五國部屬地。金代,伊春為上京會寧府蒲與路所轄。元屬遼陽行省水達達路。明朝為奴爾幹都司屯河衛轄區。清初,為寧古塔昂邦章京轄地。1662年(康熙元年),寧古塔昂邦章京升為鎮守寧古塔等處將軍,伊春地屬之。1683年,寧古塔將軍所轄西北地區設置黑龍江將軍,伊春在其轄境內。1698年,黑龍江將軍之下設置齊齊哈爾副都統,伊春為其轄境。

清末民初,劃歸湯原縣管轄,為原始森林地區。東北淪陷後,1941年11月建成綏佳線鐵路後,於1942年7月修建湯林線鐵路南岔至伊春段,日本殖民主義者開始進行掠奪式地亂砍濫伐。1945年春,偽湯原縣公署於伊春設立伊春街。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隸屬湯原縣南岔區管轄,1949年10月設置伊春鎮。1950年建立伊春森林工業管理局,下設南岔等5個森工分局。為了適應森林工業生產發展的需要,松江省人民政府於1952年7月報請設置伊春縣。同年9月29日,東北人民政府民政部函告:“經中央內務部批示,同意將湯原縣伊春林區劃出,成立伊春縣,縣府設在伊春街”。全縣共7.5萬人,為丁等縣。12月1日,伊春縣政府正式成立,由松江省直轄。1954年7月,將小白、朗鄉兩鎮劃歸鐵力縣管轄。同年8月,松、黑兩省合併後,由黑龍江省直轄。

1957年7月2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伊春縣,設置伊春市(地級),以原伊春縣的行政區域為伊春市的行政區域,市人民委員會駐伊春鎮。伊春市由省直轄。同年11月20日,省人民委員會通知,撤銷原伊春縣的伊春、南岔等13個鎮和佳林鄉的建制,分別設置伊新、南岔、雙子河、五營、帶嶺、翠巒、美溪、浩良河8個市轄區。1958年2月13日,召開伊春市人民代表大會,正式設置伊春市,撤銷伊春縣。同年8月,改隸松花江專區。

1960年增設新青、五星、大豐、東風、紅星、上甘嶺、烏馬河、大西林8個市轄區,全市共轄16個區。1962年12月,將16個區調整為11個區,撤銷了東風、紅星、上甘嶺、烏馬河、大西林5個區。翌年4月,撤銷五星區,併入五營區。

伊春市,以湯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林

1964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撤銷伊春市,設置伊春特區,試行“政企合一”的體制,“實行雙層領導制度”,有關企業工作以林業部為主,有關地方工作以黑龍江省人民委員會領導為主。同年12月,設置烏敏河、上甘嶺、友好、東風、紅星5個區,全市共為15個區,基本上是1個林業局1個區,“政企合一”。

1965年4月,撤銷伊新區設置伊春鎮和伊東區。1966年4月,撤銷伊東區併入烏敏河區。1967年5月5日,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伊春市革命委員會,伊春特區隨之撤銷。同年設立烏伊嶺區,將伊春鎮改為伊春區。1969年10月,設置西林區;撤銷浩良河區,併入南岔區;撤銷雙子河區,併入友好區。1970年4月1日,設置伊春地區,實行地市合一。同時,將黑河地區的嘉蔭縣和綏化地區的鐵力縣劃歸伊春地區管轄。伊春地區由省直轄。是時,伊春地區共轄15區、2縣。

1979年12月14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伊春地區,恢復伊春市(地級),由省直轄。原伊春地區的嘉蔭、鐵力兩縣仍歸伊春市領導。1983年12月24日,省人民政府批准,烏敏河區更名為烏馬河區,東風區更名為湯旺河區,大豐區更名為金山屯區。1988年9月1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鐵力縣,設立鐵力市(縣級),由伊春市代管。至此,伊春市共轄15個區,領導1個縣,代管1個市。

2004年,伊春市轄15市轄區、1縣級市、1縣,伊春區、帶嶺區、南岔區、金山屯區、西林區、美溪區、烏馬河區、翠巒區、友好區、新青區、上甘嶺區、五營區、紅星區、湯旺河區、烏伊嶺區、鐵力市(縣級市)、嘉蔭縣。

伊春市,以湯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林

【人口】2016年末全市總人口1175812人。其中城鎮人口949882人;鄉村人口225930人。男性人口584865人,佔總人口的49.7%;女性人口590947人,佔總人口的50.3%。全市出生人口4662人,出生率為4.74‰;死亡人口9806人,死亡率為8.2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47‰。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8.8。

伊春市,以湯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林

【交通】航空:2009年10月,伊春林都機場正式通航,可直接飛往哈爾濱、北京等地。

鐵路:哈佳線上的南岔、帶嶺、朗鄉、桃山、鐵力等重要景區與北京、天津、山東、遼寧和哈爾濱等省市有直通列車;湯林線上的金山屯、美溪、伊春、五營、湯旺河、烏伊嶺等景區可直通哈爾濱。

伊春市,以湯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林

【旅遊文化】截止到2012年底,伊春轄區內建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個。它們是:黑龍江豐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黑龍江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星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烏伊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青白頭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