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溫度,從前滿大街的招牌,就是一場書法展

漢字的溫度,從前滿大街的招牌,就是一場書法展

1950年代,舊時招牌,出自名家手筆,逛街如看書法展


在沒有電腦特效的年代,滿大街掛著的都是手寫的招幌。

一個老手藝人的名字,就是一塊金字招牌。

某某藥店,某某飯莊,認準一個人的手藝,就是認準了這塊牌子。

馮唐在一次聊書法的時候就說起,你看到那些舊時招牌上的手寫字體,也許不會想起是某種書法體,卻讓人覺得溫暖,有回家的感覺,就是所謂的人氣。

我想,這也就是漢字所能給人帶來的溫度。


【從前時光慢,手寫招牌裡都是人情味】

漢字的溫度,從前滿大街的招牌,就是一場書法展

民國時期街景

追溯到一個世紀前的民國時期,店鋪招牌都是別出心裁,耐人尋味。

老北京有句順口溜:“看玩意上天橋,買東西到大柵欄。” 民國時期北京的大柵欄街,是北京的中心地段,全長不過兩百多米,卻是商賈雲集,招牌林立的地方,36家店鋪,幾乎每家都有一個關於招牌的故事。

漢字的溫度,從前滿大街的招牌,就是一場書法展

19世紀20年代老北京人買年貨,街上的店招隨風飄揚


大街小巷上手寫的招牌,帶著不同人的風格,充滿人情味。寫得一手漂亮的字,是讀書人引以為豪的資本,名家或顯貴的墨跡,更被認為是商家的“鎮店之寶”。

漢字的溫度,從前滿大街的招牌,就是一場書法展


知名的書畫店寶古齋的招牌,清光緒的老師翁同龢來題寫。老北京最有名氣的店全聚德,開店之初找了一位秀才為招牌題字,一塊招牌掛了100多年。

手寫招牌,是在清朝榜書基礎上演化而來的,以楷書為主。招牌字體始終要“肥一點,要有力”,才顯得沉穩,讓人看了舒服,流露出與時代相符的奮進朝氣和鏗鏘風骨。

漢字的溫度,從前滿大街的招牌,就是一場書法展


永安堂藥店門前掛著兩個幌子上寫著:“永安堂遵古炮製飲片丸散膏丹;永安堂自運川廣雲貴生熟藥材。”

並不滿足在招牌上只寫經營項目和店鋪名號的人們,開始尋求別緻的表達。

林語堂這樣觀察過:“北京的店鋪,過去都用八個字標明其特點。有的刻在匾上,有的用黑漆漆在店面兩旁的粉牆上,都非常貼切。‘塵飛白雪,品重紅綾’,這是點心鋪。

‘味珍雞蹠,香漬豚蹄’,是桂香村。煤鋪的門額上寫著‘烏金墨玉,石火光恆’,很美。八面槽有一家‘老孃’(接生婆)的門口寫的是:‘輕車快馬,吉祥姥姥’,這是詩。 ”

漢字的溫度,從前滿大街的招牌,就是一場書法展


招牌曾經是店家著力經營的一小塊天地,既要言簡意賅,又要體現獨特之處。那時候,招牌上的文字,語言都那麼美。


【如今快節奏,制霸街頭的都是快印店美工款招牌】

漢字的溫度,從前滿大街的招牌,就是一場書法展


如果舊時的招牌是生猛的老虎,那麼到了今天,便只剩下乖巧賣萌的小貓和偶爾撒潑的野貓了。

招牌聲勢漸微。

大規模街道整治,新的街道里面整齊劃一,舊的招牌全部連根剷除。招牌只能平貼於店外,不能懸於街道上,招牌的高度、方向、大小都被強制格式化。繁密的招牌所代表的,街道旺盛的生命力,卻也因此遭到政府管制。

漢字的溫度,從前滿大街的招牌,就是一場書法展


手寫的招牌幾乎消失,退縮到零星小攤上偶爾一見。招牌不再是一個品牌的載體,需要選材精細,描金繪銀。它的功能也僅僅是一塊廣告位,為了在極為有限的空間中儘可能塞下菜名、手機號等實用信息。

缺乏品牌意識的店家,不再願意花心思琢磨。街邊快印店批量生產的招牌,開始統一霸佔了街道。

漢字的溫度,從前滿大街的招牌,就是一場書法展

並且當中文書寫進入電腦時代之後,現代的電腦字庫之中,缺少一款具有民國氣息的楷書字體。招牌可選的字體就陷入了僵局,能拿得出手的只有黑體、宋體、楷體和仿宋四種簡體字字形。快印店的年輕美工只能在有限的字體列表中,單曲循環。

漢字的溫度,從前滿大街的招牌,就是一場書法展


噴繪布、KT板,彩色點陣字燈片,低像素電子屏幕,現代招牌幾大巨頭,霸佔街道。再也見不著那個執大筆,在黑漆木板上,一筆一畫細細描摹招牌的身影。

走上街頭,我們有時候會發現,相鄰的店鋪甚至會使用同樣的字體。而當背景色被統一時,你簡直分不清楚,這一家到底賣的是餛燉,還是房子。

我們開始懷念上一個時代的招牌風景。


【招牌的底子是生活】

漢字的溫度,從前滿大街的招牌,就是一場書法展


現在,臺灣、澳門等地的沿街騎樓,還留有招牌大展身手的空間。香港的街頭依然招牌林立。“名人夜總會”、“烈唇酒吧”、“百老匯海鮮酒家”,“鑽石皇宮桑拿”,琳琅滿目的招牌向街道大幅伸出,再也沒有比霓虹燈招牌更能代表香港的了。它提醒著你這是哪裡,背後生活著怎樣一群人,他們想要些什麼。

香港學者譚智恆寫道:“從前,五花八門的霓虹燈招牌,代表著獨立經營、風格迥異的個體小商戶,如今已漸漸被連鎖店與國際品牌取代。新的招牌往往是了無生趣的巨型噴畫廣告,上面滿是超寫實的人像與消費品,覆蓋著建築物的整堵外牆,在泛光燈照耀下,晝夜不分,沒留下半點想象空間。”

漢字的溫度,從前滿大街的招牌,就是一場書法展

個性化設計的招幌,能夠表現一個城市的個性,看見不同的人是如何按照自己的需求去改造生活、表達自己。而當這一切轉向規範、完整漂亮時,它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就消失了。

曾經,招牌是城市的一種另類視覺語言。成千上萬的招牌擁抱著街道,以獨有的精緻古樸傳遞著各種訊息:每一塊牌子,都蘊含著人情的氣息。在這樣的街上,你的慾望和城市糾纏在一起。

舊時招牌的底色,是活色生香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