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布置奇葩作業「數1億粒米帶到學校」,怎麼數?

瀟瀟書社


好好一道數學題目,被老師弄成了笑話!

事實過程

教育是百年大計,對教育者的素質也是一種考驗,“數1億粒米”的作業就非常突出的顯示了這一點。

9月6日,佛山一位四年級數學老師在微信群裡跟家長們佈置作業:“今晚數學作業有一項是數1億顆米粒,辛苦家長們督促孩子們完成。”家長跟老師溝通時,老師還說:“一粒一粒地數。”“明天用食物袋裝好帶回學校,不用拍照。”

然後家長和網友就瘋了:且不說,如果一個人每秒鐘數3個數,不吃不喝不睡,理論上從1數到1億需要一年時間;而且,按顆粒飽滿的普通大米600粒米左右重50克計算,1億粒米是8333.3千克!!按這位老師的通知,怕是學校要變成國家戰備儲糧庫了。

網傳的截圖最後,該老師通知各位家長:“可能我估計錯了米的重量了,明天不用帶回學校了,家長讓孩子們數就可以了。”並補充道:“如果今天晚上沒有時間,完成不了,就放到週六日的時候再完成吧!”

故事背景

單純從對話截圖來看,這位老師一開始就犯了錯誤,她自己沒有考慮過“1億”究竟要數多少時間,“1億粒大米有多重”,還要求孩子們把大米帶到學校去,那學校就成了戰備糧倉了。如果她動手計算過,就不會把作業題目出成這個樣子了!

更令人憂心的是,這位老師被指出作業題目存在問題之後,還不肯承認自己弄錯了,考慮欠妥。其實承認一下錯誤,大家都會原諒——誰不會犯錯誤呢?

當然,我們不知道後面Ta跟家長是如何解釋的。只要我們看一下課本上內容,就知道這位老師錯在哪裡,應該如何解釋了。人教版四年級數學課本《1億有多大?》是這樣的:

先測1000個,1億=十萬個1000,那麼於是就有了:


這種方法其實很棒,在糧油系統、種子學者考慮糧食、植物種子的時候,還在真就是這麼做的,而且有一個名詞叫做“千粒重”就是在風乾狀態下1000種子的重量是多少克。對於比較大的種子可以算百粒重。

所以這個題目應該這麼出“如果要你計量1億粒大米有多重,你打算怎麼做?動手實驗一下,到底有多重呢?必要時可以求助家長。”這樣的話,老師佈置完題目之後,就不需要再跟家長反覆溝通解釋了。

討論

實際上,在2015年的時候,就有新聞報道有老師佈置孩子們去數1000粒大米,或者稱量100粒大米的重量。當時還有家長覺得這題目是奇葩。

作為家庭作業來說,這類題目出的其實相當好,“1億粒米”出的比“1000粒大米”還好,因為它既反映了把課本教學內容舉一反三,靈活應用,讓孩子們掌握一個實踐技巧;而且還拓展了“數學課”的內涵,作為基礎數學,本身就不應該侷限在紙面之上,而是生活裡認識世界的有效工具;更何況,瞭解“1億”這個數字,是需要超越純手工實踐的層面,是一種揭示深層關係的科學思維方式。

所以,這類題目本身不是貶義上的奇葩,我們反而應該歡迎各科老師們別出心裁,多出這類動手又動腦,讓人耳目一新的題目。只有如此,我們才能把課本上的知識,變成科學創新所需要的必要技能。

只是,老師直接佈置作業給家長,似乎欠妥,微信群的便利不應該如此使用。家庭作業是佈置給孩子的。做得如何,有沒有做出來,做完,本身就是對孩子和家長的一種衡量方式。老師應該根據平時作業給出的反饋,必要時再跟家長進行溝通了解,看究竟是什麼具體原因。


好好一個題目,被這位老師弄成了笑話,也許我們不應該單純責備這位老師,更應該從時下流行的看似便利,實則偷懶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著手,深入考慮應該如何改變教育現狀,使之更有利於孩子們的成長,和國家科學創新實力的增長。


松鼠老孫


近日,小學數學現奇葩作業:帶一億粒米到學校!

作業佈置後,家長提出疑問,老師答曰:一粒一粒的數!

接著,老師可能意識到不對,就說不用帶米到學校,數不完留到週末數!



然後,有家長把此作業公佈於網絡,引網友熱議,於是當事老師出來解釋:

佈置作業的老師解釋說,這只是一次體驗類作業,有一些同學已經通過估算的辦法完成了,網傳的截圖沒有截完整。 初衷是估算而非真的去數,希望孩子發揮想象。目前已有約10人完成作業。其實就是讓孩子回去跟家長玩個遊戲,看看通過什麼樣的知識可以估算出1億,體會一下1億到底是個什麼概念。

最後,看看網友們對此事的看法:

1 這應該就是開拓孩子和家長的思維吧,可能真的不是讓眼巴巴的數一億……只是尋求方法……

2 這還不容易?拎一小袋,說這就是,不夠的話,你數數,差多少!

3 解聘吧,讓他下崗在家數完一億米再說”!有網友指出:“600粒米左右為50克,若以10千克一袋米計算,起碼要833袋大米。“

結束語:教法而已,勿需多論!


遊戲大咖王


當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網上對那位老師一片罵倒聲,彷彿說老師腦筋壞掉了。

這個問題奇葩嗎?似乎大家貌一看都覺得很奇葩,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去想,就會覺得它不奇葩。

其實,與其說老師讓學生回家數一億粒米,不如說老師是考同學一個方法問題。當碰到如此大的數據的時候,你會選擇怎麼做。

學生完全可以採取變通的辦法,我先數一百粒米大概是多少,如果一百粒米還太少沒法計量,可以考慮數一千粒米是什麼樣的情形,一千粒米堆放在那裡體積大概是多少,秤一下重量是多少。

數完了一千粒米,然後再乘上相應的倍數,那不管幾億粒米都是可以出來的。而當這個數據出來後,學生就知道一旦上了億的級別,將是怎樣一個龐大的數字。即使是小小的米粒上了億就有那麼多。那麼一億棵樹呢?一億隻貓呢?一億口人呢?……

對於小學生來說,建立這麼大的數據概念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他們也很難去理解當數字到了億量級會是什麼樣的狀況。如果有時間有空閒,你去數一數,然後算一算,在腦中建立這樣數量級的概念未必是壞事。老師又沒有要求你全部靠數囉。關鍵是在這個過程中怎樣發揮自己的智慧。

任何事出來後都可以從多方面想一想,而不是急著去罵老師。雖然我當老師不會讓學生這麼去做,但是,我覺得這個老師出這樣的問題也沒啥毛病。等閒視之,別急著去罵娘。


蘇小妮


其實,不少人都在吐槽一億粒大米的問題。顯然進入誤區了。這個題目很好回答,一張白紙就能解決。

首先,去超市買一兩(50克)大米,然後數數多少粒,記錄數量。

然後用一億除以一兩米的數量,就會得知需要多少兩大米。

最後根據一兩大米的價格,計算出一億粒大米多少錢。

把這些計算羅列清楚後,在下面加上一句,老師,您給報銷嘛?給錢以後,我馬上去買!

這不就好啦?


戰國34264647


據瞭解,這應該是數學教學裡的約數吧,先數一百粒,再估計十個那麼多,就是一千,再估計十個一千,就是一萬,以此類推…並不是一粒粒的數…不過一億是多了點,一萬差不多了。


xwqs


我不知道家長們的脾氣是真的好還是裝的。這樣的老師直接讓他下崗。 我女兒二年級的時候也有奇葩作業我當時就懟回去第二天找人直接讓他下崗了。不能慣 當個老師以為家長都得聽他的都巴結他。老師是授業的不是扔個蘋果 看家長們戲精般的表演


煙雨墨相隨


看個這個新聞的時候我還以為是老師說錯了,也許是1萬粒,定睛一看,什麼!!!!一億粒人工一粒粒的數,於是我的大腦開始飛算,已24小時不吃飯不上廁所不睡覺不休息拼了老命1秒鐘數2粒耗時5000萬秒約等於13889小時約等於578天,578天??這是在逗我嗎。我又算了一下一億粒米的重量,普通大米1斤差不多6000粒,一億粒約等於1萬6千斤。天啦,這個老師是不是沒有用腦袋思考過這個問題,很懷疑這個老師的水平,到底是故意而為之還是二。

現如今的小學老師給學生布置書本外的作業很常見,例如去動物園識動物,帶一些常見的小動物回學校,剪紙等等,這本該是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出發點是很好的。可現實中個別老師佈置的作業脫離實際,異想天開。舉個例子,我之前聽我一個親戚說他孩子的老師要求學生收集礦泉水瓶蓋子回學校,結果他們小區超市的礦泉水都被家長買完了,這事已經夠離譜了,可和數一億米比起來簡直小巫見大巫。

素質教育本該是全面發展,可被個別老師帶到溝裡去了,這類異想天開毫無意義的作業只會讓學生累家長煩,這不是教育是徹徹底底的糊弄,出這類作業的老師實在是讓人失望。這位老師自己無知可以,可千萬別誤了學生。


兔子說說事


作為一個初中數學老師,我想說的是,我很贊同這個老師提出的問題,就像當年1+2+3+4+5……+100一樣,在高斯沒出來之前沒人會做,你不把問題提出你怎麼知道小孩子到有有多聰明。數學考驗的不是讓你計算,而是去尋找問題背後的方法和本質。


月色撩人o


為什麼不數小米?

為什麼不數小麥?

為什麼不數玉米?

為什麼不數星星?

為什麼不數羊🐑?

為什麼?


範52507441


隨便拿一袋米,就說我家孩子數完了這是一億粒,請老師檢查一下看看孩子作業完成的準確不準確,所有家長就坐在那裡看她數,不數不行,不數就去教委告他,給孩子留作業怎麼可以不負責檢查,誰們家的老師只負責考試不負責判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