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央行重啓「逆周期因子」與祕魯新季魚粉預售進度刷新

近兩個月期間,匯易網已經多次提到,自6月中旬以來人民幣的持續貶值態勢,已然造成了我國進口魚粉成本的大幅上升,這也是我國魚粉廠商一度對秘魯新季預售魚粉“望而卻步”的主要原因之一。不過,8月24日(週五)晚間,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佈消息稱,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重啟“逆週期因子”,同時絕大多數中間價報價行已經對“逆週期系數”進行了調整,預計未來“逆週期系數”會對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發揮積極作用。消息發佈後,人民幣匯率迅速反彈。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在8月24日夜盤交易時間急速飆升,從6.88升至6.80附近,離岸人民幣匯率也不甘示弱,上漲超過800個基點。

那麼,究竟什麼是“逆週期因子”呢?“逆週期因子”是一個和定價機制相關的變量,可以把“逆週期因子”理解為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合理修正,即中央銀行以適度對沖貶值或升值方向的順週期情緒。中國央行上一次引入逆週期因子是在2017年5月26日,促使美元在當年剩餘時段下跌3.5%,在逆週期因子實施的7個月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路從6.86升值至6.40上方,升值幅度達6.7%左右。在人民幣兌美元上漲數月之後,中國2018年1月暫停使用該因子。

近期人民幣匯率急速反彈給我國部分魚粉廠商的採購積極性帶來了一定提振。若以當前秘魯超級蒸氣魚粉參考報價CNF1620美元/噸左右來計算,在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為6.8左右時理論進口成本約在11328元/噸左右(實際進口成本更高),和前期高點6.91相比成本已然下降180元/噸左右。在央行啟動“逆週期因子”的背景下,我國一些魚粉廠商考慮到規避匯率波動風險,加之秘魯生產部副部長曾表示新季中北部開捕時間或在11月底附近,這令近一段時間秘魯新季魚粉預售市場成交有所活躍。據瞭解,近半個月內秘魯新季魚粉成交量約在3—4萬噸左右,截至近期的總成交量約在5—6萬噸附近,其中多為中國買家採購。

總體來說,今年8月24日晚中國央行啟動的“逆週期因子”,給低迷已久的人民幣匯率走勢注入了一線“生機”,也令我國魚粉進口成本和高點相比略有下降,並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部分廠商的買盤熱情。不過,“逆週期因子”在發揮作用的初期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較大,但中期人民幣匯率走勢仍取決於相對基本面變化、貨幣政策走向等,因而仍存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同時,魚粉價格波動除了匯率因素之外,天氣及海洋資源形勢仍是關鍵因素,因而在魚資源形勢不明朗之際,我國魚粉廠商批量採購則仍需謹慎。

我國央行重啟“逆週期因子”與秘魯新季魚粉預售進度刷新

出處:魚粉觀察日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