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率高達91%!全球首個銷量精準預測「水晶球」的研發離不開這個團隊

消費者最近喜歡什麼?想買什麼?該進多少貨才不會造成庫存不足或積壓......這些問題,通過“問”一個“水晶球”,就能知道準確答案。這事兒聽起來,怎麼都覺得和童話科幻故事一樣玄乎、虛幻甚至有點不靠譜。

前段時間,在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霍寶鋒團隊的學術支持下,天貓智慧供應鏈就發佈了這樣一款“水晶球”,經過公證處公證,該“水晶球”預測準確率竟高達91%,成為全球首個銷售精準預測系統。

準確率高達91%!全球首個銷量精準預測“水晶球”的研發離不開這個團隊

天貓發佈全球首個銷售精準預測系統“水晶球”

這個“水晶球”為何這樣神奇?智慧供應鏈預測又是什麼?成功預測意味著什麼?日前,霍寶鋒在出席2018天貓消費電子生態峰會(TES)時對這款“水晶球”銷量精準預測系統做出了評價,還剖析了智慧供應鏈預測與全面供應鏈管理的含義及所需具備的能力。在他看來,新時代下,通過智慧供應鏈預測創造與引領消費者需求,是平臺商及廠商們發展的重要通路。

準確率高達91%!全球首個銷量精準預測“水晶球”的研發離不開這個團隊

浙大管院教授霍寶鋒(前排右一)

據悉,天貓智慧供應鏈所發佈的"水晶球"銷量精準預測系統,可向品牌商提供未來滾動365天基於貨品、貨品分倉等維度的銷售預測。經過對海爾、美的、西門子、Kindle等10大品牌的銷量預測情況及實際結果的公證,"水晶球"的預測準確率高達91%。

預測準確率91%很高嗎?

霍寶鋒表示,消費電子類產品需求相對彈性。"水晶球"能在以店鋪為單位和28天為週期的情況下,達到90%以上的預測準確度,實屬了不起。

過去的銷量預測主要是基於歷史數據針對傳統商品進行的,所以在面對脈衝式促銷和快速發展的消費電子行業時比較乏力。沒有精準的銷量預測信息,商家只能大量備貨或面臨缺貨風險,這就造成很高的供應鏈成本,而成功進行智慧供應鏈預測,就能避免上述風險。

霍寶鋒認為,天貓作為平臺商將對銷量數據的精準預測傳遞給商家,協調商家的庫存預測及管理,是非常優秀的供應鏈整合者。

神奇"水晶球"從何而來?

據公開資料,天貓智慧供應鏈起步於2014年雙11後,歷經多次更新迭代,預測準確度不斷提升。2017年底,天貓對西門子、飛利浦、方太、小熊等10個不同行業的品牌旗艦店和專賣店進行銷售預測。不久後的年貨節,天貓以行業(大電、小電、數碼)為維度進行預測,準確率最高達95%。這些都可謂是"水晶球"的大型"實戰"。

天貓資深算法專家周虎成所帶領的15人算法團隊在"水晶球"上下了很大功夫。作為合作方,浙大管院霍寶鋒團隊也為"水晶球"的研發絞盡腦汁。結合專業理論與企業調研,霍寶鋒團隊展開了深入分析與討論,最終為天貓算法團隊提供了供應鏈預測維度、研發方向等學術引導與支持。

通過上百次的創新算法預測角度以及多次選用不同特徵因子,"水晶球"終於成功問世。源源不斷的數據化作數千個商業因子湧進"水晶球",經由巨量的計算,"吐"出一串關於未來的數字。周虎成表示,"水晶球"的一大優勢在於比較擅長預測由大促引發的"脈衝式"消費。

霍寶鋒表示,"水晶球"全面整合了庫存預測和需求預測,是供應鏈預測的一次突破。當然,"水晶球"尚處起步階段,未來的進一步整合,還需要天貓平臺與品牌商之間達成擁有一致目標的戰略聯盟;在貨品、價格、庫存等多方面信息共享;最後,實現流程協調。

供應鏈預測到底有多難?

霍寶鋒說,供應鏈預測包括庫存(生產)預測、需求預測、智慧供應鏈預測三個層次。隨著技術與商業模式的變革,庫存精準預測變得非常艱難。供應鏈預測轉向了需求預測,精準的需求預測能助力庫存預測,降低供應鏈成本。

事實上,需求的精準預測也存在巨大難度。首先是脈衝式消費需求。在"雙11""6•18"等促銷時,消費者的需求是井噴式的,且每次大促銷都會創出歷史新高。在這種需求變化下,想要達到精準預測十分困難。在新零售與全渠道的背景下,隨著消費全景化,消費者可以在各種渠道以各種方式接觸到商品,並以各種方式購買和獲得商品。因此,商家要完全預測需求更是變得難上加難。

在此背景下,需要進行需求精準預測,並反饋給生產商,幫助生產商協調生產及庫存情況,收集生產商能力信息,不斷調整銷售策略......這一系列工作,需要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者來完成。

智慧供應鏈預測,需要做什麼?

此外,霍寶鋒強調,供應鏈預測不能止步於需求與庫存,還要進行智慧供應鏈預測。隨著政治、經濟、文化的變革與發展,消費者需求日新月異,如果無法跟上潮流的腳步,就會被淘汰。

現如今,有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支持,未來的消費需求會走向何方,讓人期待。對未來進行戰略預測,創造與引領消費者的需求,是平臺商及廠商們發展的重要通路。

戰略預測需要企業擁有對環境的變化感知與反應能力,以及對環境變化趨勢的感知。這些能力要建立在對技術、科學、文化、社會、風俗等方面的感性理解與理性分析之上。此外,還需要從供應鏈整合的角度進行戰略聯盟、信息共享、流程協調等,確保整條供應鏈的全面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