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大象」快節奏跳舞?浙大管院葛亞力:3大維度推動政府數位化轉型

政府數字化轉型是政府為適應數字化社會環境,主動轉變政府組織、管理和服務模式的行為。只有政府對其業務進行創造性、革命性、徹底(或重大和完全)的重新定義——不僅僅是當前業務的數字化,更是對管理和服務層次、內容,組織活動、流程、業務模式和員工能力的方方面面進行重新定義的時候,成功才會得以實現[1]。

如何讓“大象”快節奏跳舞?浙大管院葛亞力:3大維度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

哪些動力在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

政府數字化轉型從本質上看,就是一種生產力發展推動生產關係的變革。近幾年,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生產力的極大提升,相對而言,生產關係則遠遠跟不上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了。也就是說,生產力是政府數字化轉型的根本推動力,也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具體來說,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的動力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快速變化的互聯網時代,要求政府有快速響應變化的能力。技術的快速發展、產品的快速迭代、概念的快速創新、突發性事件越來越頻繁的暴發等,這一切都體現了兩個要求:一是"變",二是"快"。

"變"和"快"的要求對於一個"穩""重"見長的、強大笨重的金字塔型政府組織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和顛覆。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政府這頭"大象"不僅必須學會"跳舞",而且還要學會跟著快節奏的音樂靈活的"跳舞"。

其次,公眾的預期持續上升。互聯網的應用在不斷改善公眾體驗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公眾的預期[2]。這種預期包括交互體驗、服務效率、服務時間、服務地點等方面的要求。

而傳統金字塔結構的政府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很難適應這種個性化、多樣化的要求。雖然,各地政府都在不斷努力提升服務水平,譬如建立政府的辦事服務中心、一站式的服務網站、浙江省的"最多跑一次"等,政府這些工作一直都在努力提升,並且實際上很大程度提升了政府的服務水平。但是,總是難以跟上公眾對政府服務不斷提升的預期,這就需要政府有一個突破性的服務創新。

第三,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靠單個企業已經很難與同行競爭了。也就是說,市場已經從企業間的競爭,上升到了供應鏈之間、價值網絡之間的競爭,甚至是區域優勢的競爭。這必然推動政府服務從辦事服務、企業服務,上升到面向供應鏈、價值網絡,甚至更高層面進行服務。雖然,市場以企業競爭為主,政府主要關注市場失靈的部分。但在政府主導的國企中、在關注市場失靈的層次上,仍然可以有所提升。只有這樣,政府服務才能有效推動經濟的發展。這對現有的政府管理體系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如何讓“大象”快節奏跳舞?浙大管院葛亞力:3大維度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

第四,快速發展的經濟環境,對政府宏觀調控能力也提出了極大挑戰。作為地方政府,不但要理解國家的總體戰略部署,還需要對整個社會、經濟、環境等有快速、全面、有效地"感知"能力,宏觀調控能力和敏捷、科學的決策能力。宏觀調控能力薄弱,是目前政府管理中的一大問題。在這個方面,既有政府的管理轉型問題,也有領導個人的認知轉型問題。

第五,現有的政府管理體系很難適應上述種種要求,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政府"感知"力弱的問題。所謂政府的"感知"力,就是信息下向上傳遞的能力。政府的這個傳遞"通道"存在嚴重干擾,信息失真、信息不全面、信息無效等問題比較嚴重,這對領導的管理、決策工作產生很大的不良影響,也阻礙了政府執政能力的提升。

如何加速政府數字化轉型?

如前所述,政府數字化轉型是政府為適應數字化社會環境而進行的政府組織、管理、服務模式、業務以及流程的創新,這是一個"互聯網+管理"的融合創新。

什麼是"互聯網+管理"?簡單地說,那就是用互聯網手段拆解管理體系,並按更適應環境、更高效的方式進行重新組合。

那麼,如何進行組織?根據我們的研究,提出了三個維度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的框架,即能力維度、服務維度、管理維度。

如何讓“大象”快節奏跳舞?浙大管院葛亞力:3大維度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

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的三個維度

政府數字化轉型的三個維度

(1)能力維度

政府能力是政府做好服務和管理的基礎,也是持續創新、不斷適應變化的前提條件。

從能力維度,總體上看,轉型工作是從當前業務工作優化、部門工作優化,向跨部門優化、政府智慧化方向提升,要讓政府逐步從業務視角、部門視角的碎片化政府,變成從客戶視角整合的一體化智慧政府。

在數字化政府的建設上,除了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普遍應用外,還要有非常關鍵的幾個提升或轉變:

一是從"固化流程"的建設思路轉向"應變力"提升的建設思路;二是信息傳遞從政府部門內部的"層級彙報"模式轉向全社會、全方位的"綜合感知"模式;三是組織形態要從"人人組織"變為"人機組織";四是管理決策要從"經驗決策"變為"科學決策";五是工作從"開環粗放"變為"閉環高效";六是工作從"領導驅動"變為"數據驅動"。

在此基礎上,相應的管理服務模式、機制、方法都會有很大的變革。

(2)服務維度

在服務維度,除了提升服務效率和服務便捷性之外,更主要的是要把服務從事項、事情,上升到事業、產業和區域等更高的層次。事項、事情的服務只是方便了辦事人員,事業、產業和區域等更高層次的服務則是幫助企業發展、產業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維度上層次越高,政府對社會、經濟、環境的貢獻越大,當然,需要的能力和專業知識也越多。

事項、事情都比較具體,易於理解。所以,把服務維度從事項到事情,雖然做起來會有不少困難需要突破,但理解起來還是比較容易。而從事情到事業、產業,就需要思維和專業能力上的突破了。

服務維度的幾個層次之間,上下層既有一定的依賴關係,也有一定的獨立性。層次間的依賴關係就是說,要做好上一層次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賴於下一層次工作是否做好,譬如,"事項"都做不好,"事情"就很難做好。層次間的獨立性就是說,做上一層工作不一定要在下一層工作都做好的基礎上進行,也可以在"事情"還沒有100%完全做好的情況下,未雨綢繆開始考慮拓展"事業"層的服務。

(3)管理維度

在管理維度,我們可以分為事務層、業務層、部門層、行業層、城市層等幾個層次。管理維度的層次提升,小的方面說是對工作整體能力的表現,大的方面說就是執政能力的提升。從電子政務建設的內容看,目前,在管理維度上,絕大多數的系統都是在事務層,業務層管理都非常少。而所謂宏觀調控能力,則是在行業層、城市層的能力建設。提升管理層次,是政府提高執政能力的需要。

從表面看,管理維度的層次只是管理範圍的擴大、管理層級的提升。實質上,這是要求管理者的格局提升到相應的高度,也即是所謂"站得高,看得遠"。有些領導勤奮努力,但很難成大事,其原因之一就是在格局高度上不夠,他們既沒有深度,又沒有高度;既不懂得細節層面上的變化對大局的影響,又不懂得在格局高度上進行變革。

在管理方法和技能上,不同層次的管理有不同層次的方法。政府數字化轉型的過程,需要結合經濟學、管理學以及各行業管理的科學管理方法,並將這些領域的專家和能力融入政府的數字化體系中。

如何讓“大象”快節奏跳舞?浙大管院葛亞力:3大維度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

政府數字化轉型面臨哪些挑戰?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政府數字化轉型所需要的各項技術都已成熟,包括IT技術、管理技術、經濟學等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非常成熟的技術。但是,要真正實現政府數字化轉型,還是會有很多難點:

(1)社會認知屏障

由於"數字化"轉型、"電子"政務等詞彙有太明顯的技術含義,加上社會觀念對科學技術的迷信、輕視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絕大多數人都會把政府數字化轉型、電子政務等當作一個信息技術主導的工程。所以,許多地方政府都會讓信息技術部門為主導數字化轉型工作,建設任務也會找IT相關的專家和技術公司。而沒有認識到政府數字化轉型是一場政府的自我革命,比一般機構改革具有更大沖擊的變革。

政府數字化轉型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一把手工程",因為數字化轉型工程是要把整個政府進行創造性(甚至是顛覆性)的數字化改造。改造內容上到政府的發展戰略、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下到具體的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和方法。所以,"一把手"和主導政府數字化轉型的團隊對政府數字化轉型的理解水平,決定政府數字化轉型的深度。但是,通常"一把手"很難有時間和精力深入理解政府數字化轉型實質和巨大意義。

(2)人文社科缺位

技術進步是推動數字化轉型的根本動力,但不是轉型的直接動力。政府數字化轉型"應該圍繞角色/責任進行創新,圍繞洞察力、能力、行為以及操作程序進行創新"[3]。

要做好政府數字化轉型,單靠信息技術和領導的重視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運用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的知識和技術,譬如經濟學、行政管理學、管理科學與技術等。我們需要充分認識信息社會發展的趨勢及其對政府的要求,運用互聯網時代的新理念、運用管理科學和技術,構建新政府組織形態、新管理模式、新業務和新流程。這一切都遠遠超出了信息技術的範疇,需要不同領域,如人文社科專家的參與。

另一方面的問題是,不少人文社科專家缺乏互聯網思維,不瞭解信息社會發展的趨勢及對人文社科產生的深刻影響,也缺乏與信息技術的對接能力。有些專家雖然能夠結合互聯網的趨勢,但僅擅長理論研究,缺乏實際問題的應對能力。這也造成了人文社科專家的能力缺位。

(3)缺乏科學態度

在早期建設電子政務項目中,很少進行專業化的設計,更談不上頂層設計。後來逐漸開始做設計,但多數是免費設計,或者很低的價格請IT公司進行設計。現在智慧城市、政府數字化轉型的建設複雜度已大大提高了,但這種不設計、簡單設計、單IT專業設計、人為壓縮設計時間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

這種現象既有認知上的問題,更有缺乏科學態度的問題。單一的IT專業設計或用行政手段代替科學設計和規劃,其結果必然造成後續幾年工作的無效或低效。這也是我們這麼多年大量電子政務、數字城市、智慧城市等項目沒有重大突破的重要原因。

如果能用科學態度、科學方法來開展政府數字化轉型、智慧城市等建設工作,而不是急於求成、拔苗助長,其成效就會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

(4)缺少複合人才

政府數字化轉型涉及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環境等各個方面,首先需要的是管理科學與信息技術交叉的信息管理專業複合型人才。當前,在政府數字化轉型涉及的各專門方向上,社會上都有對應的專業人才。但能夠站在政府全局的高度,整合各專業的能力進行頂層設計的複合型人才卻奇缺,這是當前政府數字化轉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大問題。

除了缺少頂層複合型人才外,還存在各專業的專家知識老化、不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問題。包括一些知名的專業管理諮詢機構,由於不關注互聯網對社會、對管理帶來衝擊,仍然延用傳統的理論,導致一些諮詢項目看似做得非常專業,但理念明顯不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結果必然是誤導客戶,甚至可能影響客戶之後幾年的發展。

總之,政府數字化轉型是政府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一項複雜艱鉅的任務。根據長期的實踐與研究,我們提出了三個維度的轉型方向,希望能夠避免大家在深水區"摸著石子過河"。

1、數字化轉型.百度百科.2017-10-16

2、數字化轉型的五項關鍵驅動力.百度.2017-06-0321:31

3、緩慢的數字化轉型帶來的現實挑戰.Techtarget中國.2017-04-17

(作者系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高級工程師、浙江大學企業成長研究中心智慧經濟與電子政務研究所所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