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也有選秀,《柳堡的故事》男主角就是從全軍部隊挑選出來的

現在很多人喜歡追星,也會把自己喜歡的演員叫做男神或女神。同樣過去的人們也有自己的偶像,像《柳堡的故事》主演廖有梁就是當時很多人心中的男神。

50年代也有選秀,《柳堡的故事》男主角就是從全軍部隊挑選出來的

所以當時有這麼一句話“軍官就看王心剛、戰士就看廖有梁”。當年廖有梁是從華東軍區甚至全軍部隊所有漂亮小夥子中經過重重篩選,萬里挑一被選中的。可見當年為電影選主演,比今天的各種選秀像“加油好男兒”什麼的標準要高得多。他當年一出場,比現在的小鮮肉驚豔多了。

廖有梁憑著一件白襯衫 、一身舊軍裝,一雙神采飛揚的大眼睛,一副樸實略帶孩子氣的純真笑臉, 就把那個陽光燦爛、氣宇軒昂的“副班長”李進表現得讓人印象深刻。

50年代也有選秀,《柳堡的故事》男主角就是從全軍部隊挑選出來的

廖有梁和陶玉玲主演的《柳堡的故事》可以說是那個年代非常經典的一部愛情電影,在描寫戰爭時期的軍人生活的影片中,不著重大規模戰鬥的描寫,而是寫年輕人兒女情長,而又不失其革命軍人的英雄本色。

抗戰勝利前夕,(江蘇寶應縣)柳堡地區解放了,新四軍開了進來。四班副班長李進在二妹子家養傷的時候,兩人產生了感情。部隊離開後,土豪劉鬍子欲霸佔二妹子,二妹子堅決不從,她心裡一直想著李進。部隊接到二妹子弟弟小牛送來的求救消息,率隊返回柳堡,救出了絕境中的二妹子。但李進還是以革命大局為重,安憮好二妹子,重返抗戰前線,期待勝利後重逢的日子。

50年代也有選秀,《柳堡的故事》男主角就是從全軍部隊挑選出來的

“九九那個豔陽天,十八歲的哥哥坐在河邊......”《柳堡的故事》的這首插曲,也非常好聽,至今廣為傳唱。

50年代也有選秀,《柳堡的故事》男主角就是從全軍部隊挑選出來的

1950年,十二歲的廖有梁就參軍了,穿著最小號的軍裝也還顯得很長。他參軍以後,還參加了“抗美援朝”,這個小小的文藝兵,一直活躍在戰場上、坑道里,做些戰勤和鼓動工作。所以他在電影《柳堡的故事》中扮演李進是那樣真實鮮活。

50年代也有選秀,《柳堡的故事》男主角就是從全軍部隊挑選出來的

1964年,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將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拍攝成電影,廖有梁在影片中飾演了從上海入伍的新戰士童阿男,廖有梁把童阿男從一個青年學生,成長為一位合格的解放軍戰士的過程演繹得自然真實,人物鮮活生動,“童阿男”的形象再次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50年代也有選秀,《柳堡的故事》男主角就是從全軍部隊挑選出來的

1963年毛主席接見了廖有梁、陶玉玲等演員。周總理為了能讓更多的人看到此劇,指示將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拍成電影。

50年代也有選秀,《柳堡的故事》男主角就是從全軍部隊挑選出來的

廖有梁後來轉業到上海兒童藝術劇院、上海青年話劇團、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工作,主演過影片《都市裡的村莊》、《在被告後面》等,參加過話劇《傻子進行曲》、《OK,股票》、《入城》的演出。

50年代也有選秀,《柳堡的故事》男主角就是從全軍部隊挑選出來的

廖有梁與武漢軍區的一個舞蹈演員結了婚,並很快有了一個兒子。文革之後,廖有梁轉業到了上海,那時他已經過了不惑之年。到了上海後不久就離了婚,廖有梁就一個人在上海。1999年廖有梁不幸去世。

有人說,在上百部文革前的經典影片中,再也找不到比廖有梁更清純、更陽光的翩翩少年。

50年代也有選秀,《柳堡的故事》男主角就是從全軍部隊挑選出來的

當年那位“十八歲的哥哥”也永載中國電影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