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朝有什麼冷知識?

你211684


慈禧太后這個老妖婆雖然誤國,但是他卻是一個發明家。同時作為一個最尊貴的女人,最喜歡的發明還是在女性用品上面。當然這種事情如果被外人知道,慈禧太后難免會受到一些詬病。她的這項發明,是在西逃的路上被偶然發現的,簡直是奇技巧淫。



雖然當年慈禧是西逃,但是對外宣稱是外出狩獵。一路上帶著大小的車輛,叮叮噹噹的往前跑。其中有輛車很顯眼,周圍都是用黃布包著,旁邊還跟著很多侍衛。原來這輛車不是別的,正是慈禧的私人用品。

當時慈禧的年齡也大了,很多東西如果換了根本用不慣。所以乾脆在逃跑的時候,連塊芝麻大小的東西都要帶著。所有的侍衛一路上都是小心翼翼的呵護,但是根據墨菲定理,越害怕的東西越容易發生。

他們在逃跑的路上遇到一條小溪,慈禧作為太后當然是先行過去。她剛剛前腳一走,後面就亂成了一鍋粥。如果按照順序一個一個過,還沒什麼問題。但是偏偏在前幾天有人傳出說八國聯軍的部隊跟了過來,他們已經提心吊膽好幾天了。


走著走著突然人開始擁擠起來,隊伍也出現了混亂。看守這輛馬車的侍衛,擔心馬車在水裡面不好走都是石頭。 於是頭領就讓人把東西每兩個人一組抬著,從上面還搬下來一個用黃布包著的梳妝檯。具體的不知道里面什麼東西,但是看起來很重要,就用了四個人抬。

可是這些人剛走到溪水的中間,不知道是誰腳下一滑,梳妝檯突然歪了。不過抬桌子的一名侍衛眼疾手快,用手一扒拉。雖然是拉住了沒有全掉子去,但是裡面有兩個抽屜突然漏了。旁邊的侍衛統領一看嚇壞了,趕緊到水裡面去撈,最後撈到是兩個空的抽屜。

這一下子後面的人嚇壞了,丟了什麼東西是要掉腦袋的。八旗子弟的貝勒薩博哈聽到有騷動,就騎著馬過來看看情況。情況一瞭解之後,他也是嚇得不輕。趕緊跑到前面的管事太監那裡詢問情況,小心翼翼的問道梳妝檯裡面有沒有什麼重要的東西?


大太監一聽情況,狠狠的颳了他一眼:“你在這裡等著,我去前面問問太后的貼身侍女。”沒過一會兒一個小太監氣喘吁吁的跑過來:“因為這幾天情況比較特殊,裡面很多化妝品都是侍女貼身保管。但是抽屜裡面兩個核桃還在不在?”

這次輪到了薩博哈有點害怕:“核桃,什麼核桃?裡面全部都是空的”。這時小太監也不喘了,像看死人一樣看著他:“趕緊一點點去撈吧,要是找不到,你們這些人的命都不夠抵的”。薩博哈一開始還氣不過:“我們這都跑到太行山了,要是真的想吃核桃,我去附近給她找也行。”

小太監一聽可是樂壞了:“那可是慈禧太后的寶貝,就算是一千一萬個核桃,都不一定出來一個。還想著用別的核桃來代替,乾脆把你們腦袋都砍下來做核桃吧。”說完頭也不回的就走了。但是薩博哈心想不行還得找。


就趕緊回去張羅著附近的侍衛,十個人排成一排,從頭到尾一點點的去摸。從當時晌午的太陽正南,一直到了下午天剛稍黑。終於在兩處淤泥裡面,找到了兩個小核桃。薩博哈像是捧著炸彈一樣,小心翼翼的找到管事太監。

管事太監一看說道:“這東西我只是聽說很寶貝,我也沒見過,等我拿著去問問那邊的宮女。”在太監走後的十幾分鍾裡面,薩博哈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生怕有什麼不對。過了一會還是那個小太監過來:“是那兩個核桃沒錯,慈禧老佛爺很開心,估計還要賞你一些東西。”

薩博哈心想:“東西我也不要,只要能保住我脖子上面這個腦袋就行。”幾個月後這隊人馬陸陸續續的來到了西安,慈禧太后把一切安頓好之後,就開始按照路上大家的表現論功行賞。由於薩博哈找到核桃有功,就決定賞他一個自己的貼身侍女。


在結婚的當天晚上,一番雲裡霧裡之後,薩博哈開始有點納悶:“你做了這麼多年老佛爺的貼身侍女,你說那兩個核桃究竟是什麼東西,她竟然如此的寶貝?”當時那名侍女本來不想告訴她的,畢竟弄不好很有可能掉腦袋。但是都已經嫁給他了,也沒有什麼好隱瞞的。

“那兩個東西不是簡單的核桃,是老佛爺平時用來化妝用的粉楦。因為老佛爺的年紀比較大了,兩邊的腮都開始往下陷。平時化妝的時候很容易塗不勻,就把這兩個核桃含在嘴巴里面。當年我們為了讓她更好的咬住,我們這些貼身的宮女,從十幾歲進宮開始,就輪流的用自己胸給他磨平,最後才是你看到的樣子。”

薩博哈這才嘆了一口氣,這老女人真是誤國啊。含個啥不好,非得用核桃。大清不亡,真是天理難容。


史之策


想必大家對戊戌六君子、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都非常熟悉,對他們的義舉以及先進思想也頗有敬佩,但是大家知不知道他們中有人竟然提出過要出賣國土的想法,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譚嗣同變賣國土以完成變法的想法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譚嗣同變賣國土的想法,這件事情他並沒有公開提出來,不過在他和他老師歐陽中鵠的書信中提到過這個想法。

原文我們就不復製出來了,大概意思是他覺得西藏、新疆等地太過於偏遠、沒有太大的用處,以當時清朝的國力又無法保護這些地方。

所以他覺得應該把新疆賣給當時的俄國、把西藏賣給當時正盤踞在南亞大陸上對西藏虎視眈眈的英國。


他覺得如果把這兩塊地方賣出去了,那到時候誰拿到的錢將可以減緩滿清曾經龐大債務所造成的巨大壓力。

也可以讓他們因為缺少金錢而出現的變法困境得到解決,並在這個過程中請求英國和俄國保護清朝十年的時間,讓清朝得到發展的機會。

最後譚嗣同談到了其他宏偉的計劃,覺得如果要實行自己這個計劃,把這兩個地方賣出去的錢肯定是不夠的,所以他就覺得到時候也可以把東北或者蒙古這兩塊地方給通通賣出去,用每平方里五兩銀子的價格賣出去。

他覺得以這兩塊土地的遼闊其他國家肯定是暫時支付不了那麼龐大錢財的。

所以他覺得其他國家不一定全部要用真金白銀來買這些土地,如果想要買這些土地,他們可以拿槍支、大炮、鐵艦或者生產這些武器的機器以及建造鐵路的材料來抵押一部分的錢財。

這就是譚嗣同宏偉的變法計劃,記載在了他寄給自己老師的書信中。

他給自己的老師歐陽中皓寫過很多書信,在譚嗣同的老師死後多年,他老師的孫子特意整理了他寄給自己老師的書信。

然後在1940年的時候出了一本《譚嗣同書簡》,裡面就專門收錄記載了譚嗣同這個想法的書信。


與譚嗣同有雷同想法的康有為

除了譚嗣同有這個想法之外,康有為也有過這樣的想法,在康有為自己寫的《我史》當中,他就提到過他變法的幻想。

在他的想法中變法應該是這樣的:訓練一百多萬人的軍隊、購買一百艘的鐵甲戰船、在各個省份的府縣之中開辦各種各樣的現代學堂、成立現代的銀行、發行紙幣替代金銀。

而如果要完成他的這個幻想,錢肯定是少不了,到時候要如何籌集這麼一筆龐大的金錢呢?

這個時候康有為就提出了兩個解決的方法,第一個解決的方法就是將全國所有礦藏開採權賣給外國,這樣就可以籌到一定的錢財了。


而如果第一個解決方法籌到的錢不足以支撐如此龐大的變法,那就可以實行第二步方法了。

這第二步方法就是把邊外的土地賣出去,通過賣土地的錢籌集到變法的資金。

至於他所提到的邊外土地,肯定和譚嗣同所說到的省份是差不多的。

從這方面來看,譚嗣同和康有為果然是同一個世界的人,為了完成自己的變法,竟然想出了這麼異想天開的方法。


當然,我覺得這種想法應該不是他們兩個人分別獨自想到的,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有一個人最先想到了這個念頭。

然後在這個人念頭的傳播下,其他人才受到了他的影響。

當時走在一起的那一波變法人士不僅僅只有他們兩個人,或許其他人也有他們這種想法、只不過沒有被記載下來罷了。

大家想想以前對他們的印象,再想想現實中他們實際的變法強國計劃,這個時候大家應該感受到這段歷史的冷了吧?

清朝滅亡的最後一把推手是袁世凱

接下來我們再談一下關於袁世凱的冷知識,很多人都以為清朝是孫中山推翻的,雖然孫中山確實在推翻清朝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深遠的影響,但是實際上使清朝滅亡的人是袁世凱。


1911年10月份武昌起義爆發了,武昌起義如同平地驚起的巨雷,轟得搖搖欲墜的清政府大有一番倒塌的趨勢。

在武昌起義爆發後,當時正在美國什麼都不知道的孫中山接到消息後就匆匆坐船回到了國內,回到國內主掌起了大務。

不過因為當時袁世凱北洋軍隊實力太過於強大、起義軍太過於弱小的原因,所以他們想要滅亡清朝實際上是非常艱難的。


最終他們向袁世凱作出了妥協,聲稱如果袁世凱能將溥儀皇帝趕下皇位,那就推舉他成為接下來新式政府的總統。

於是在袁世凱各種逼迫下,當時垂簾聽政的皇太后在1912年宣佈了溥儀的退位、宣佈了大清的滅亡,而袁世凱最後也如願以償地成為了民國大總統。

從這方面來看,實際上袁世凱才是把清朝推翻的最後一把推手。


還有就是清朝不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的時候滅亡的,而是在1912年的時候才滅亡的,中華民國的建立也是如此,中華民國是在1912年的時候才出現,並不是在1911年的時候出現的。

關於清朝皇帝不能娶漢人女子的事情我們也有必要闢一下謠,首先清朝皇帝以及滿清貴族是可以和漢人通婚的。

只不過其中有一個限制,那就是隻有早期投靠他們、加入八旗旗籍或者成為八旗包衣的漢人,只有這些漢人才能和他們通婚,至於其他漢人女子是不能和他們之間發生通婚的。

所以說這就是關於清朝的冷知識,清朝是一個年代比較久遠、歷史又比較屈辱的朝代,關於這個朝代有很多大家都知道的知識,當然其中大家所不知道的冷知識也是如同天空中的星辰一般繁雜的,因為這些冷知識太過於繁雜、寫出來篇幅太過於巨大的原因,因此我們暫時就不一一去描寫出來了。


孤客生


我也來說幾個有意思的。

第一個,到了清末,傳統發聖旨比較慢,於是改成了用電報發聖旨。《清會典》記載:總理衙門規定,凡因緊急公事,皇帝下達諭旨或督撫上奏都可使用電報。

第二個,大家知道反清復明的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他原名陳永華,他有個兒子叫做陳夢球,他入了滿清漢軍旗籍,享受滿八旗待遇,還考中了進士。

第三個,現在越南這個名字,是嘉慶皇帝起的。本來想叫“南越”,後來一琢磨,南越從歷史考證上來說,似乎地域面積有點大,以前的廣東廣西都屬於南越了。於是,還是叫越南吧。

第四個,回族官員做大官,就要“出教”。《清稗類鈔》中記載:凡以回籍服官者,洊擢至三品,即須出教,以例得蒙賞吃肉,不能辭也。

第五個,傳說乾隆皇帝是劉備轉世。說是乾隆帝有一次在乾清宮散步,忽然聽到後面有腳步聲。乾隆問:“誰在後面?”有聲音回答:“二弟關某,特來保駕。”乾隆問:“三弟何在?”那聲音回答:“鎮守遼陽。”第二天乾隆就下旨調遼陽總兵進京。誰知這總兵以為自己犯了錯,竟然自殺了。也不知道從哪來的這個說法,真能編。

第六個,據說光緒皇帝十分害怕打雷,一旦遇到雷雨天,所有的御前太監都要來。光緒自己捂著耳朵,太監們把門窗關得嚴嚴實實,然後守在各處,一旦打雷了,大家就一起大聲嚷嚷,用聲音蓋過雷聲。

第七個,清朝滅亡,《大清律例》自然也要廢止了,但是因為香港在英國殖民者的統治之下,依然在使用《大清律例》。香港真正廢除《大清律例》的時間,是在1971年。

第八個,咸豐皇帝真的形象不佳。他小時候得過天花,據說病好之後滿臉麻子。長大了騎馬打獵,不小心掉下來,又摔成了瘸子。爭奪皇位來說,本來他是沒有啥競爭力的,但是他老師給他出主意,一次打獵的時候,他一箭不發,道光帝問他為啥,他說現在是春天,萬物繁衍,我不忍心。所以,道光帝認為他很仁厚,有帝王之心,就把皇位傳給了他。

第九個,說光緒帝沒有子嗣,其實差點就有了。光緒寵愛的珍妃已經懷孕了,但是有一次犯了錯,被慈禧狠狠的打了一頓,孩子也就沒了。


七追風


說幾個清朝的有趣的冷知識!

1、清朝對大臣的懲罰,除了下獄、撤職、罰俸等之外,還有一個有趣的方式,叫奉旨申飭。就是對於犯錯誤的大 臣,皇帝下一個聖旨,要罵你一頓。但是皇帝沒有功夫當面罵,沒工夫扯這蛋,他派太監來罵。所以,這也叫奉旨 罵街。

太監一般是文盲,又陰陽怪氣,就滿嘴毒辣! 於是,太監就指鼻子罵、跳腳罵、拍屁股大胯罵、一直罵到祖宗十八代!罵的太難聽,很多大臣就受不了。於是大臣就賄賂太監,讓他少罵幾句!黃金四十兩,太監可以不罵,可以閉嘴走走過場;可有的大臣窮,給不起四十兩,就給二十兩。那麼好,太監就有二十兩的罵法。“來來來!我罵你二十兩的!”

2、清朝名醫朱方旦認為,人是用大腦思考的。他說“中道在山根之上,兩眉之間”。這種“怪論”一經拋出,天下蒙圈,因為亞聖孟子曾說:心之官則思。當時大學士“專家”們大罵朱方旦滿嘴胡說,失心瘋了。一致判定朱方旦 “誣罔君上、悖逆聖道、搖惑人心” ,康熙大帝一揮手,要了朱方旦的小命。

朱方旦應該被稱為“東方的伽利略”,因為他們的死,是異曲同“死”。

3、慈禧太后是咸豐皇帝的小老婆,大老婆是慈安太后。咸豐皇帝臨死前,怕慈安被慈禧欺負,給慈安一個密令:如果慈禧不像話,隨時弄死她。咸豐死後,慈禧知道這要命的密令,很是鬧心,不得不對慈安非常尊敬。有一天慈安病了,慈禧下了血本,竟在自己胳膊上割下一塊肉來熬藥,給慈安吃。這“感天動地”的一舉,感動得慈安稀里嘩啦,把慈禧認作親姊妹。對於親姊妹,還要密令何用?燒掉!

慈安把命令一燒,慈禧開始無法無天了,開始“不在五行中,跳出三界外”了。不久,慈禧下毒,慈安暴斃。

4、清朝同治年間,有個叫王國鈞的考生,考試成績優秀,初定一甲。等到要封個官做做的時候,出事了,因為慈禧太后看到了他的名字,不看到不要緊,一看就來氣。慈禧太后認為:王國鈞,諧音正好是“亡國君”,這種人,起這種晦氣名字,還能做官?於是,王國鈞被降三甲,斷送了大好前程。

王國鈞估計很鬱悶:我應該怪自己的爹媽沒給起個好名?還是該怪遇到個神經質的老太婆?

5、清朝太監安德海是慈禧太后身邊大紅人,在大清皇宮之內,橫著走。慈禧太后派他去江南辦事,安德海很高興,終於可以在外面也橫著走了!於是,帶上自己的叔叔、妹妹、侄女外加一大票隨從,有跑腿的、保鏢的、做飯的、剃頭的、修腳的、說書的,唱曲的,還有個和尚,和尚還有廚子;坐船浩浩蕩蕩往山東去,船上掛著大龍旗,上書“奉旨欽差採辦龍袍”,一路唱著小歌、吃著火鍋,樂樂呵呵。到了山東上岸,換大車轎、騾馬數十頭,繼續耀武揚威、牛氣喧天、浩浩蕩蕩前進。山東巡撫丁寶楨一看:你一個小小六品太監,這譜擺的也忒大了!

下令:給我拿下!於是,丁寶楨不等慈禧太后同意,就把安德海給弄死了!


品談客


咻咻~

這個問題跟我很配喲~

1.雍正的批文

要說清朝的皇帝誰最勤奮?那必須非雍正莫屬。13年的時間裡,兢兢業業,堅持不用替身,都是親自上陣改批奏摺的。



不僅如此,雍正回覆這些奏章的話語也十分有意思,完全不像我們平常人腦中那種嚴肅刻板的樣子,你像:

"朕實在不知怎麼疼你"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

"莫非爾身果有瘋症耶"

"汝謂朕盲耶"

等等........ 諸如此類逗逼,肉麻的話實在太多了。

2.蒙古人口

想當年清朝成功入關,也是借了不少蒙古的力的。但也因此清朝對蒙古十分提防,並且在精神和肉體上對蒙古進行了瘋狂的迫害。精神上,就是在蒙古推行佛教,也就是大家經常能夠在影視劇裡看到的喇嘛。肉體上,則推行梅毒。

"不待武力征服,50年內,蒙古人將被梅毒滅亡" ,這是當時日本人對於內蒙古人的評價,可見,唯獨對蒙古人危害之深。

3.光緒皇帝和李蓮英

很多人都知道,李蓮英是清朝末年鼎鼎有名的大太監,是慈禧面前的大紅人。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光緒皇帝其實也十分喜愛並且敬重李蓮英。光緒稱李蓮英為"李師傅"。光緒臨終時,也就說了兩件事,第一件事,誅殺袁世凱。第二件則是要求善待李蓮英。




其實,清朝的冷歷史還是蠻多的。冷歷史,其實也是正史,可以打破我們固有的觀看歷史的角度,更好地去了解歷史。

我是和你一樣愛好歷史的"歷史驚文",喜歡請關注我喲~


歷史驚文


1、劉關張如果生在大清,大約會被打屁股的,康熙三年刑部題準新例載:“凡異姓人結拜弟兄者,杖一百。查此款律內未載。今酌議得,

凡人結拜弟兄者杖一百。如十人以上,歃血盟誓、焚表結拜,為首者杖、徒三年。奉旨:歃血盟誓、焚表結拜者,殊為可惡!此等之人,著即正法。查此款因歃血盟誓、焚表結拜弟兄為非,所定相應,仍留此例遵行。其立決改為監候,秋後處決。如無歃血焚表盟誓,止結拜弟兄者,照依原定,鞭責一百可也。奉旨依議可也。奉旨依議。”


2、雍正皇帝的批文總給人萌萌噠的感覺,莫非長期跟著甄嬛若曦們廝混的結果,摘幾條看看:“朕躬甚安好,你好嗎?”“朕亦甚是想你”“朕實在不知怎麼疼你”“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汝謂朕盲耶?”“莫非爾身果有瘋症耶!”


3、沈醉在《皇帝特赦以後》寫溥儀,說他小時候就有了蛋蛋的憂傷,因為總被宮女們捏。


4、中國紅十字會最早成立於1904年,1907年曾改名大清紅十字會。


5、清朝末年有本扯淡的小說《梨園外史》小說裡說乾隆皇帝是劉備轉世,這是看三國走火入魔了嗎?


6、還有人看《封神演義》入魔的,說在西山有十個妖精修煉成人型,得道後投胎人間,影響了大清的國運,這是個妖精分別投胎到了十個人身上,這十個人分別是:

多爾袞——熊、洪承疇——獾、吳三桂——鶚、和珅——狼、海蘭察——驢、年羹堯——豬、曾國藩——蟒、張之洞——猴、慈禧太后——狐、袁世凱——蟾。



7、皇帝大婚前,要找宮女交給皇帝怎麼做人,格格出嫁前也要找聰明伶俐的貼身丫鬟去駙馬府和駙馬試睡,然後把駙馬的尺寸能力大小時間詳細的報告給公主。謂之試婚格格。


8、華盛頓和乾隆皇帝是同一年死的,但是為啥感覺他們是兩個時代的人呢?


==============


文:薛白袍



薛白袍


一、孫耀庭是清朝最後一個太監,他在1917年入宮當差,而當時清朝已經滅亡了。原本他可以早點入宮,只是淨身後昏迷了三天,醒來之後父親告訴他“大清亡了!”於是上崗時間推後了幾年。

失去命根的孫耀庭活了94歲,1996年在北京去世。

二、雍正為解決官員貪汙問題進行了公務員薪資改革,按品級為官員發放“養廉銀”,為正常工資的十倍到一百倍不等。但“高薪養廉”並沒有改變貪汙情況。

三、八旗子弟不僅包括滿族人,還包括蒙古人和漢人,也就是所謂的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除此之外,還有極少數被俘的俄羅斯人也被劃為八旗之中。




四、清朝的旗人只能當兵或者做官,不能從事其他職業,他們居住在滿城之中,和漢族老百姓是彼此隔絕的。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直到清朝滅亡後,滿族才真正開始進行民族融合。

五、清朝為控制蒙古人口,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清朝規定,蒙古每戶家庭只能留一個男孩傳宗接代,其餘男孩全部去當喇嘛。通過這項政策,蒙古人口從清初的500萬減少至清末的160多萬。

暫時就這樣吧,歡迎大家補充。


石頭說歷史


1.順治帝儘管有出家的意願,但是並沒有成功。去世的原因是死於天花

2.古代的皇帝是不能隨便走出皇宮的,所謂龍游天下純屬杜撰

3.古代的聖旨實際上並不是用簡體字寫的。因此,將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根本不可能。雍正帝屬於合法繼承。

4.皇宮的戒備十分森嚴,讓一個陌生人闖入皇宮並對皇室成員下手,根本是天方夜譚

5.乾隆、慈禧太后都是滿族人,不是漢人

6.真實歷史上的紀曉嵐、和珅、乾隆帝是絕對不可能在朝堂之上嬉皮笑臉的。因為於禮不合


超級新人1


1.清朝喜歡近親結婚

我們知道,清朝的最後三位皇帝都沒有子嗣,這難道是天要滅大清,其實不是。清朝皇室喜歡近親結婚,越往後,問題越嚴重,所以後面幾位皇帝沒有子嗣都是近親聯姻的結果。

2.慈禧的陪葬品

慈禧是歷史上有名的“奢侈”皇后,據統計慈禧死後的陪葬品多達一億兩白銀,其中一顆大如雞蛋的珍珠鳳冠就達到1000多萬兩白銀,口中的夜明珠更是無價之寶。清朝的滅亡,慈禧是做了很大貢獻的。

3.一個女人,拯救了大清

1583年,李成梁發兵攻擊女真部落,努爾哈赤之父被殺,但據說努爾哈赤與李成梁的一個小妾有染,所以李成梁並沒有殺死努爾哈赤,有可能是為了“養寇自重”,或是平衡其他女真勢力。

4.老朱家的獨苗

清兵入關後,要殺光所有的朱氏後人,幾十萬的朱姓宗室全部被殺,到了康熙年間,為了顯示皇恩浩蕩,想找個朱家人好好招待招待,廢了好大的力氣才找到一個姓朱的人,這個人乃是朱元璋第十三隻朱桂的後人——朱之璉。為什麼他能活下來?因為他祖上在崇禎年間就降了大清,這才躲過一劫。

5.五阿哥,確有其人

乾隆第五子永琪可比《還珠格格》上的永琪厲害多了,他不僅文武雙全,還精通天文歷算 精通滿、漢、蒙三種語言,深得乾隆喜愛,可不幸的是英年早逝,甚是可惜。



6.清出惡政之首

我們都知道清朝前期有個政策叫“永不加賦”。其實清朝初期的惡政也很多,其中“圈地令”被稱為惡政之首。名義上,圈地令是把無主荒田賞給貴權功臣,實際上是強取豪奪,強佔民地。諷刺的是,每次發佈圈地令,都會加上一句:以後無覆在圈民地,滿漢兩便。可沒過多久,有重新開始薅起羊毛,完全忘了這茬。知道康熙年間才發佈了一條“永不許圈”的命令,但是這時候地已經圈的差不多了。

7.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是音譯,譯為“野豬皮”。而皇太極,最初是黃臺吉。臺吉是對少數民族部落首領的一種稱呼。


明白歷史


第一,我們看到的清朝疆域圖是到乾隆晚期才有那麼大的,而那時候離開鴉片戰爭爆發僅僅不到50年了。 而之前的一個半世紀裡,清朝的疆域一直在擴張,在乾隆晚期才徹底平定西疆。

第二,我們總想到清朝是閉關鎖國,但清朝當時對日對東南亞的貿易還是挺頻繁的,日本就有許多關於清朝商人的記載。所謂的僅有廣州13行,其實只是給全國沿海數個通商口岸的事務,都交給這裡管理,並不代表只開放了廣州。

第三,英國馬嘎爾尼訪華提議遭乾隆拒絕的,並不是說拒絕通商,要是他拒絕通商,鴉片也不會流入中國。而是馬格爾尼提出了一些觸犯皇權尊嚴的事情,才遭到乾隆拒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