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土機”
這類幹部對上級決策部署,敷衍塞責、推諉扯皮,該辦的事不辦,該管的事不管,能推則推、一推了之,最好責任都是別人的,自己什麼事都不幹。
2017年12月,仙桃市社會救助局局長鄭文傑對智力殘疾人朱某申請的特困供養事項,沒有在規定的20個工作日內做出審批決定,也未書面說明理由。朱某家人多次到市民政局、市社會救助局瞭解有關情況,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
直到2018年4月市紀委組織暗訪瞭解此事後,市社會救助局才重新為朱某辦理申請事項。2018年5月,鄭文傑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調離崗位處理。
2.“壓縮機”
面對具體工作,一些幹部缺乏腳踏實地、身體力行的態度,而是直接“轉籤”上級的責任書,還美其名曰“層層傳導壓力”,導致責任層層遞減,要求層層縮水。而有了責任狀這個“擋箭牌”,在面對上級部門的責問時,既能證明自己認真抓了,也能在問責追責時把包袱甩給下一級,把責任狀變成自己免責的“護身符”。
一些地方為了“層層壓實責任”,把高速公路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到村,與村委會簽訂責任狀。有村支書私下說:我們連高速公路都上不去,根本沒有執法權,咋去管理呢?
3.“洗衣機”
當下,一些幹部信奉“不做不錯、多做多錯”的官場哲學,寧肯不出事也不願做事,熱衷“以退為進”。
“工作落後不要緊,反正責任不在自己,但受了處分,影響卻是自己一輩子。”一位鄉鎮幹部表示,在實際工作中,一旦受到紀律處分,提拔使用大概率會受影響,政績再好也沒用;相比之下,佔著位置做做樣子不出事的幹部,到了年齡反而更容易被提拔。
這類“洗衣機”式幹部把“不出事”作為最大原則,愛惜羽毛、患得患失、畏首畏尾,典型的精緻利己主義者,一心就想把自己洗白、把自己撇乾淨。
4.“攪拌機”
有的幹部喜歡說三道四,把講怪話、發牢騷當成有個性;有的幹部不聽大道消息,專聽小道消息,傳謠言、彩內幕;有的幹部說話沒根據,把妄加推測當作有間接。
這類“攪拌機”式幹部一天到晚瞎攪和、和稀泥,更有甚者無事生非、造謠生事,自己不幹事還要在旁邊指手畫腳、說三道四,蠱惑人心、動搖軍心。
5.“拖拉機”
當前,一些幹部患上了“拖延症”,甚至把“拖延”當成了官場“真經”。對需要處理的工作,不到截止日期經常是“以後再說”、“不著急”。
即使到了截止日期,也是找各種理由,能拖就拖。來辦事的群眾,“門好進”、“臉好看”了,但是“事難辦”,經常因為類似“領導正在開會”、“負責人不在”等“正當”理由而白跑一趟。
6.“復讀機”
這類幹部習慣於上下一般粗、“照葫蘆畫瓢”,照搬照抄、機械教條,不會想、不去想,不善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例如,2017年,安徽省委巡視組上半年在一個縣巡視時,發現縣裡一些領導幹部發言材料雷同。巡視組將25份發言材料通過“關鍵字”在互聯網上逐一搜索,結果有20份能在網上搜到原文,並且相似度都超過90%。
其中,有多名幹部抄襲了同一份材料,甚至還有幹部將別人已經發表的文章拿來,直接署上自己的名字。
7.“跑步機”
在跑步機上揮汗如雨、氣喘吁吁過後,卻發現只是在原地踏步。當下,有的幹部把跑步機上的那一套用到了工作當中,原地踏步式“拼搏”,做起了“跑步機式”幹部。
這樣的幹部在脫貧攻堅工作上,天天到貧困戶家裡噓寒問暖、瞭解情況,但是沒有任何實際的幫扶措施,也不去為貧困戶爭取任何有利政策,最終是跑了無數次,情況也很清楚,就是沒有脫貧成效。
這種“跑步機”式幹部很努力、很勤奮,幹工作也很賣力,但是這種努力和勤奮並沒有發揮多大作用,工作上也沒有取得什麼成效,最終只是“感動了自己”。
“拖拉機”“洗衣機”等“七機幹部”現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日常工作中,也許一時看不出他們有什麼大錯,但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就是被少數這樣的人拖低了,不少重要的事情就是被他們耽誤了,群眾的切身利益、黨和政府的形象也因他們而受損。
中央出臺的《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堅持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對不擔當不作為的幹部,根據具體情節該免職的免職、該調整的調整、該降職的降職。
此外,很多省市相繼出臺多項幹部考評激勵措施,向懶政怠政亮劍的同時,也讓更多幹部“甩開膀子”“甩開包袱”,真正幹實事、出實績。
閱讀更多 美好雙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