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由「心」生還是「心」由「境」生?

科學是建立在唯物主義上,認為客觀世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現在在一項前沿科技量子力學中,雙縫實驗揭示了電子不可思議的現象——電子會因為人為的觀察而呈現粒子的性質,不觀察時它呈現波的性質。難道粒子真的有這種“靈性”?這讓許多物理學者難以接受,但經過大量的實驗證明,事實確實如此。量子是神奇的微觀世界,它顛覆了我們對宏觀世界的認知。這讓我們想到了唯心主義,難道真的是意識決定了物質?

“境”由“心”生還是“心”由“境”生?

是意識決定物質,還是物質決定意識?這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唯物主義認為,是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認為,是意識決定物質。兩者互相對立,從古爭論至今。

“境”由“心”生還是“心”由“境”生?

唯心主義的觀點是,主張精神、意識或理念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也就是“心外無物,萬物皆備於我。”

“境”由“心”生還是“心”由“境”生?

而唯物主義的觀點是,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不管意識存不存在,世界也會獨自存在,獨立演化,不受意識的影響。

“境”由“心”生還是“心”由“境”生?

值印宗法師講《涅盤經》有這樣的說法:當你看到天空的雲在飄時,既不是風在動,也不是雲在動,而是你的心在動。這意思是說,你看到的客觀世界是由你的意識決定,它依附於你的精神(意識)而存在,這也與“境”由“心”生相符。有很多人認可這種宗教哲學上的唯心主義,一方面也是因為宗教哲學有很多與科學相通之處。

“境”由“心”生還是“心”由“境”生?

是意識決定物質還是物質決定意識?不管你持哪種觀點,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爭論,而是為了探索這世界的真相。

“境”由“心”生還是“心”由“境”生?

我們知道,宇宙可見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我們人也是由大量的原子組成的,包括大腦,大腦能產生意識也是因為原子複雜的排列組合,才形成擁有高級功能的一個意識體。所以,意識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也許不是我們的意識在認知這個世界,而是一群原子自己在在認知這個世界。又是什麼讓原子進行這種“行為”呢?那就是電子。

“境”由“心”生還是“心”由“境”生?

人類所知的原子中,所有原子內都有電子在運動,每種不同的原子內都有不同數量的電子數,正是因為有不同數量的核外電子的運動,使不同的原子有不同的化學性質,才能讓不同的原子之間發生化學反應,構成分子,形成化合物,不同的化合物反應、組合才形成了生命體,生命體的進化才出現了大腦產生意識。假如原子內沒有電子,原子之間就不會發生共價化合,每個原子之間都不會發生結合,不會形成這世界的形形色色,也許這會使宇宙是一盤散沙。所以說,世界如你所見,是因為電子讓原子發生結合,世界才得以成形。文首也說了,電子擁有人們難以相信的“靈性”,所以萬物都是因為電子的“靈性”而成形存在,包括人類。

“境”由“心”生還是“心”由“境”生?

意識和物質都是原子,電子使原子發生結合的行為,所以整個宇宙就是一個遍佈“靈性”的意識體。“萬物皆有靈性”,不是意識決定物質,也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電子)本身就藏在萬物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境”由“心”生還是“心”由“境”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