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由“心”生还是“心”由“境”生?

科学是建立在唯物主义上,认为客观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现在在一项前沿科技量子力学中,双缝实验揭示了电子不可思议的现象——电子会因为人为的观察而呈现粒子的性质,不观察时它呈现波的性质。难道粒子真的有这种“灵性”?这让许多物理学者难以接受,但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事实确实如此。量子是神奇的微观世界,它颠覆了我们对宏观世界的认知。这让我们想到了唯心主义,难道真的是意识决定了物质?

“境”由“心”生还是“心”由“境”生?

是意识决定物质,还是物质决定意识?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唯物主义认为,是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是意识决定物质。两者互相对立,从古争论至今。

“境”由“心”生还是“心”由“境”生?

唯心主义的观点是,主张精神、意识或理念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也就是“心外无物,万物皆备于我。”

“境”由“心”生还是“心”由“境”生?

而唯物主义的观点是,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意识存不存在,世界也会独自存在,独立演化,不受意识的影响。

“境”由“心”生还是“心”由“境”生?

值印宗法师讲《涅盘经》有这样的说法:当你看到天空的云在飘时,既不是风在动,也不是云在动,而是你的心在动。这意思是说,你看到的客观世界是由你的意识决定,它依附于你的精神(意识)而存在,这也与“境”由“心”生相符。有很多人认可这种宗教哲学上的唯心主义,一方面也是因为宗教哲学有很多与科学相通之处。

“境”由“心”生还是“心”由“境”生?

是意识决定物质还是物质决定意识?不管你持哪种观点,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争论,而是为了探索这世界的真相。

“境”由“心”生还是“心”由“境”生?

我们知道,宇宙可见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我们人也是由大量的原子组成的,包括大脑,大脑能产生意识也是因为原子复杂的排列组合,才形成拥有高级功能的一个意识体。所以,意识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许不是我们的意识在认知这个世界,而是一群原子自己在在认知这个世界。又是什么让原子进行这种“行为”呢?那就是电子。

“境”由“心”生还是“心”由“境”生?

人类所知的原子中,所有原子内都有电子在运动,每种不同的原子内都有不同数量的电子数,正是因为有不同数量的核外电子的运动,使不同的原子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才能让不同的原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构成分子,形成化合物,不同的化合物反应、组合才形成了生命体,生命体的进化才出现了大脑产生意识。假如原子内没有电子,原子之间就不会发生共价化合,每个原子之间都不会发生结合,不会形成这世界的形形色色,也许这会使宇宙是一盘散沙。所以说,世界如你所见,是因为电子让原子发生结合,世界才得以成形。文首也说了,电子拥有人们难以相信的“灵性”,所以万物都是因为电子的“灵性”而成形存在,包括人类。

“境”由“心”生还是“心”由“境”生?

意识和物质都是原子,电子使原子发生结合的行为,所以整个宇宙就是一个遍布“灵性”的意识体。“万物皆有灵性”,不是意识决定物质,也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电子)本身就藏在万物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境”由“心”生还是“心”由“境”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