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就害怕,被央視曝光的茶山基地亂插廣告牌商家,最後都怎樣了

想問問,新華社、央視曝光的“會玩”的商家在茶山基地亂插牌之後,都產生了哪些後果?

前言:

4月份,三個月前,央視曝光了一則武夷巖茶天價亂市的內幕。

想想就害怕,被央視曝光的茶山基地亂插廣告牌商家,最後都怎樣了

想想就害怕,被央視曝光的茶山基地亂插廣告牌商家,最後都怎樣了

5月份,央視點名雲南普洱茶亂標古樹、純料、印上老班章字樣,高價售賣等亂象。

想想就害怕,被央視曝光的茶山基地亂插廣告牌商家,最後都怎樣了

7月份,事隔3個月,2018年7月13日,央視又重磅出擊,再次報道武夷巖茶天價大師茶、山場茶。

想想就害怕,被央視曝光的茶山基地亂插廣告牌商家,最後都怎樣了

我們驚奇地發現,3月之前被央視曝光的“一覽無遺”、作虛假宣傳的,噱頭廣告牌,事隔3月,依然、赫然杵在茶山基地……

想想就害怕,被央視曝光的茶山基地亂插廣告牌商家,最後都怎樣了

上圖:新華社4月份報道的

時隔3個月,圖中三個廣告牌子,依然立在那裡

下圖:央視7月份報道的

想想就害怕,被央視曝光的茶山基地亂插廣告牌商家,最後都怎樣了

再次報道,意味著亂象不止。意味著“慣犯”依然猖獗,行業“遊戲規則”依然沒被法律約束、制止。意味著,依然有不知情消費者繼續會矇騙受騙。意味著廣大茶友還沒看到類似消息。意味著,相關部門,相關媒體,從業人員,良心商家,需要有擔當,正面引導,普及認知……

正文:

此前,也就是今年各地春茶上市的高峰時節,包括央視財經、以及新華社在內的官方權威媒體都曾報道過市場上的“天價”茶葉現象,背後的亂象也逐一浮出水面,更多的觀眾看到了這些亂象背後的事實及真相。

由此我們可以思考幾個問題:

1.可以明確的告訴消費者,這樣的亂象被媒體曝光,想想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更何況是“民眾的喉舌”——黨媒——央視給曝光呢?一旦在其平臺曝光,有多少觀眾會知道這些事情?這是商家面臨的問題。

想想就害怕,被央視曝光的茶山基地亂插廣告牌商家,最後都怎樣了

2.這麼說吧,至少會有100000+的人會看到這些事,何況遠不這個數,因為公號外部呈現的閱讀量最高就是100000+,真實的曝光量是在後臺,觀眾看不見。但,看到這則真相和內幕的人中,喝茶的人少之又少,微乎其微;有的可能慶幸自己沒喝過,有的可能不當回事反正自己也喝不起,而有的想喝的,又望而卻步了,不買了,太假!

3.官方權威媒體把“天價”茶葉內幕報道一番,讓更多人的看到,看清,理性消費。同時給商家提個醒,不要繼續瞎忽悠了,請停止你無恥的“商業行為”。但是,最嚴重的問題就在於,央視報道歸報道,我自“笑他人看不穿”,依然“初心不改”,“一如既往”,繼續“我行我素”......風波過後,繼續做“正常”生意。

想想就害怕,被央視曝光的茶山基地亂插廣告牌商家,最後都怎樣了

上圖:新華社4月份報道的

時隔3個月,圖中三個廣告牌子,依然立在那裡

下圖:央視7月份報道的

想想就害怕,被央視曝光的茶山基地亂插廣告牌商家,最後都怎樣了

4.從一個事實得知,曝光後並沒有起到消費者想要的結果,以及央視所希望的效果:商家並麼有因此而收斂,反而好像這些事根本就未曾發生過一樣!因為2018年4月15日,新華社新華視點全媒體就調查報道了此事:“牛欄坑肉桂”茶,其實茶商將1000元一公斤的普通肉桂茶“包裝”而成,普通茶葉只要貼上“大師茶”“山場茶”的標籤就身價倍增……

緊跟著,央視接過接力棒,報道了這些內幕。

而就在前天,2018年7月13日,事隔3個月,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315在行動”又重磅報道了此事。

這反映出一個事實:這個事並沒有完。更何況,我們還驚奇地發現,三個月以前被曝光的亂象,那些作勢宣傳,搞噱頭的基地插牌廣告依然“屹立不倒”、“巋然不動”,為何?

難道這件事就這麼報道一番,然後就不了了之?風波過後,各回各家,繼續表演?

如下這兩條留言,正是廣大消費者想說的話。

想想就害怕,被央視曝光的茶山基地亂插廣告牌商家,最後都怎樣了

留言1)執法部門必須嚴厲打擊清除

留言2)相關職能部門更應該盡心履責加強查出

確實,我們需要的是,相關平臺曝光不良行為、不合理的亂象之後,相關職能部門有相關作為,如批評,監督、通報,乃至強制性的制止。以及“無良”商家的收斂、悔改和自省。

作為一個客觀理性的第三方平臺,讀茶記也曾曝光過雲南茶山亂插廣告牌的現象,以期讓廣大消費者理性消費,理性喝茶。

想想就害怕,被央視曝光的茶山基地亂插廣告牌商家,最後都怎樣了

想想就害怕,被央視曝光的茶山基地亂插廣告牌商家,最後都怎樣了

想想就害怕,被央視曝光的茶山基地亂插廣告牌商家,最後都怎樣了

想想就害怕,被央視曝光的茶山基地亂插廣告牌商家,最後都怎樣了

“亂插廣告牌”,這句話說得不夠準確。應該這麼說,在未徵得茶農同意,和茶農達成一致性的協議而強行插牌,以及插牌子一會會兒就立馬就地取景拍照,然後拔掉,以作為對外宣傳的素材的,都是“亂插牌”行為。至於和茶農簽約,掛牌付費的算是正常契約裡的“正常插牌”。

茶農收取廣告費,茶商收割消費者的“不知情”智商稅,貌似兩人合謀演出了一場好戲,合作共贏。

但,明知道這麼回事兒的茶農照樣收取茶商插牌廣告費的,實際上是間接地幫兇!

緣何?

舉個例子,從茶農你這兒出產的茶葉是頂級優質的品種,而那些只插牌不收錢的茶商從別地收來大批量品質次級甚至更低級的品種來冒充你家的原產地茶葉的時候,萬一事情敗露,不能不說損害名譽的全是茶商吧,茶農也是有功勞的。

不管是有意無意,被茶商鼓動、利誘也好,自己主動也罷。茶農也是造成對消費者的傷害,造成整個行業的信任危機的一分子,最終是反噬自己靠天吃飯、靠祖輩遺留下來的福澤:茶園、茶樹!

當下遊消費者開始質疑中游茶商茶企的時候,喜歡刨根問底的中國人怎麼不會深究源頭——上游的茶園——茶農呢?是哀其不幸,還是怒起不爭?

據傳,布朗族先民曾給後代留下了一段經典語錄:留給你們牛馬,怕遇病而亡;留給你們金銀財寶,怕你們花光;就留給你們這些茶樹,才會讓子孫後代取不盡用不完。

祖先的目光尚且如此深遠,何況作為新時代的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