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月收入多少幸福?

ttz1291666822


幸福是人的一種感覺,並不一定跟收入有直接關係。

比如王寶強和馬蓉,在事發之前,他肯定覺得很幸福。然而事發之後,包括他的電影大賣,他都再也找不到以前的感覺了。

一對賣烤紅薯的老夫婦,在晚上收攤的時候,老頭子輕輕撫摸一下老太太被爐火烤得古銅的臉龐,老太太報以溫馨的微笑,這就是讓人感到融化的幸福。

其實我們人的基本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每一個層次都對應著不同的收入狀況。

從社會保障方面來說:

首先我們執行的是最低工資理論,而最低工資的水平大約是30%到40%的社會平均工資。如果我們領取最低工資,只能夠實現生理的需求,滿足最簡單的衣食住行。在這一層次生活的人,一般追求工資越高越好,一般不追求繳納社保待遇之類的保障。不過我們國家對於這一部分群體,萬一出現意外情況,建立了低保保障。


如果我們平均工資達到了社會平均工資的60%,也就是社保交費的下限。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能夠基本實現第二層級安全的需求。達到這一層次的工資,開始尋求我們的社會保障,為養老打算。

當我們的工資是政府公佈社會平均工資的時候,我們就會更多的追逐第三層次社交需求,不時的旅個遊、找朋友喝酒交流一下。當然並不是說前兩個層次不能做到,但是收入達到這種層次的人做得更多。

當我們的收入越來越高,達到社會平均工資的300%左右,也就是社會保障的上限。我們就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或者自己的行為,受到別人的尊重。因為我們的收入水平基本實現了上述的三種要求,到達這種層次就非常希望走到哪裡都是別人的焦點,是別人眼中的明星。

當我們的收入開始超過300%,我們很多人就會追逐自己的夢想,希望自己的夢想能夠實現,那是最充實的滿足感。

當然,這五種層次並不是絕對的劃分,跟收入有絕對關係,但是,人們的收入水平絕對影響著思維方式。

希望所有的人都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改善提升自己的現狀,實現幸福的生活。


暖心人社


可以簡單的說月收入越多越容易幸福,畢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嘛。不同地區的消費水平不一樣,需要的月收入也不一樣。

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之一的上海,工資水平和消費水平都比較高,當然給人最大的壓力來自於高的讓人呵呵噠的房價。假設夫妻在上海的房子每個月需要還一萬5的貸款,我大學同學上海工薪族一個月差不多就是還這個數。兩個人的月收入是3萬左右,房貸佔到工資的一半,關鍵這還是稅前工資,扣稅後就不止一半了,去掉房貸每月還有1萬1左右,生活基本開銷4000,這算比較少了,基本是下班後自己做飯,週末出去玩的少,奢侈品什麼的就無緣了。日子過的緊巴巴,以後有孩子了就更緊巴巴了。在上海,考慮到生活的質量、孩子等因素。家庭每月的收入去除房貸後至少要有1萬5才能過的一般。至於幸福這個要看兩個人對物質要求高低,要求低自然收入低也會覺得幸福。

二線城市合肥,如果是近兩年買房的,房貸一個月5000左右是比較常見的。合肥平均工資是稅前5000-6000左右,例如夫妻二人收入差不多,一個月總收入1萬2,去掉社保、稅、房貸還剩5000,日子過的也是一般。在合肥夫妻月收入有2萬日子過的還是不錯的。當然奢侈品也不要想了。

在經濟水平一般的小縣城夫妻兩個月收入總和有1萬日子過的也還可以了。房貸每月2000多點。當然有的發達小縣城的房價和消費水平也是很高的,自然需要的月收入就更多。


兔子說說事


馬雲說:“中國人最幸福的就是一個月有兩三萬的月薪,有個小房子、有個車、有個好家庭。超過一兩千萬麻煩就來了,你要考慮增值,是買股票好呢、買債券好呢、還是買房地產好。超過一兩個億的時候,麻煩就大了,這是社會對你的信任,人家讓你幫他管錢而已,你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你的錢。”在我們看來,這個工資水平好像很難達到。

三毛和荷西的故事:

荷西:你是不是一定要嫁個有錢人。

三毛:如果我不愛他,他是百萬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愛他,他是千萬富翁我也嫁。

荷西:。。。說來說去你還是要嫁有錢人。

三毛:也有例外的時候。

荷西:如果跟我呢?

三毛:那隻要吃得飽的錢也算了。

荷西思索了一下:你吃得多嗎?

三毛十分小心的回答:不多,不多,以後還可以少吃點。

所以呢,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有的腰纏萬貫,金屋藏嬌,酒池肉林怕也不幸福。

在我看來,錢不要太多,也不能太少,一定要能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畢竟貧賤夫妻百事哀兩個人的生活必須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一二線城市可能要求會高一些,三線城市可能會低一些,兩個人工資大概一月一萬多吧,還還房貸,車貸,自己買點東西,偶爾出去吃個飯,剩餘幾千存著,應對風險,這樣就好。


66lzz


我和我老婆兩個人現在的工資收入加起來一共9000塊.工資剛好夠花,兩個小孩.

錢不用太多,但一定要有一點點安全感.不是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嗎?對,在我們35歲之前為錢經常吵架,因為買了2個商鋪,和東莞1套房,家裡兩套房子.之前貸款沒有還完,根本就沒有生活質量可言,一點都不覺得幸福.經常為錢發愁,幾乎近10年很少下過館子.因為一個月都要給銀行近2萬.那時候生意好做點,勉強能頂.現在好了,房子都租出去了.兩個人找個沒有壓力的事情做一下.留出更多的時間給家人和孩子.

終於不用過之前那種為錢發愁的生活.所以有點物質基礎相對來說會幸福一點


昨天才買米


幸福是所有人都追逐的話題,我們不說空話,實際來討論一下,究竟兩口子月入多少才幸福?

以我所在的三線城市為例。

物價水平:買菜購物等等,一天正常的家庭開支約100-300元;

週末消費:週末出去逛逛及普通購物,開支約600元;

能源費、話費、管理費、交通費等其他日常開支:每個月合計約1500以上。

按照上述統計,即不旅遊、不罰款、不買房、不買車、不生病、小孩上學費用等除外,正常的一個月家庭硬性開支最低約2200元。

但是據統計,消費佔比最大的往往是隱性及軟性消費。

例如:

當地房價8000+/平方米

經常開車,一個月的燃油費約600-1200元;

孩子培訓班、學費、餐費等,每次交費至少1000+;

外出家庭旅遊,每次至少3000+;

生病費用,普通則幾百元,動刀子則10000+;

........

不確定的消費因素實在太多太多,參考家庭生活穩定的標準,兩口子月收入必須≥5倍的家庭硬性開支,即達11000元以上,才有基本的能力應對隱性及軟性的消費。

以我自身為例子,一套房(貸款),一輛車,還沒有孩子,我和老婆兩口子月收入合計15000+,但是扣除一年的消費,其實能存款的金額大概就5W-7W,我們感覺,勉勉強強能稱上小康。

以上只是以我當地三線城市的生活情況為參考,如果是二線及一線城市,預計兩口子收入超2W、3W才能奔小康。

當然,無論如何身體健康才是本錢,我們普通的家庭,如果有人不幸遇上重大疾病,花費肯定是以萬元為單位計算的,因為,大家一定要保重身體,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點雨星辰


胡說八道。上海那有那麼高的工資。月薪15000一月的人不多。正常的工資都在4500左右,外地來這邊工作的人,沒有機遇,工作半輩子都不可能在上海買的起房


住宅別墅15121092997


我是一名80後,老婆是90後。首先談談兩個人認可的基本條件。是不是志同道合,觀念相符,對待金錢的認知態度。

小時候家裡生活調件比較差,而記憶最深的就是夏天一家5口人,圍著桌子,聽著蟬叫聲吃幾分錢一斤的西瓜,那個年代,能夠吃上一小塊西瓜的感覺是幸福的,爸媽看到我們兄妹三像饞貓一樣的吃相。臉上也是露出幸福的笑容。

而現在,都已成家,爸媽雖然沒有固定收入,仍然靠著種地來生活,但他們是幸福的,因為,兄妹三人組建了幸福的家庭。

對於我和妻子來講,我的收入多少決定了她們娘倆的日後生活的品質。決定了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投入比。所以心中只要有目標,靠著收入能夠一步步達成人生的理想,就是幸福的。因為我們心中有愛!


夫子觀察者


其實兩個人年收入在2線城市的話年收入在50.60萬最幸福。一線的話在百萬左右就可以了。低了就得為生活品質而煩惱。但是高了自然對於自己的平時的工作強度啊和工作責任都要求高了。人自然累了。50.60萬的小康生活挺好。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一年給自己輕輕鬆鬆放幾個假。買房買車養娃無壓力。偶爾還能買點奢侈品什麼的犒勞下自己。也能有存款買點小理財產品。小日子過的挺滋味的。夫妻之間不用為生計愁。也不會因為太有錢而彼此算計。多好。目前正在朝這方向努力中。


太妃村的神仙姐姐


夫妻兩個人的月收入當然是越高越好了,誰都不會拒絕高薪工資的,誰都不會傻到只要多給錢就多幹活兒的地步。誰都夢想找一個安穩的工作,每天旱澇保收的掙著那些辛苦錢,讓自己的家庭生活得到改善。兩口子的經濟條件,絕對是取決於工資的多少的。一般的家庭來說都是男的工資比較高一些,女的工資稍微要少一些。可是不管怎樣都要面對著房貸,車貸,子女上學,父母看病的這些費用。這些負擔都是非常大的。所以說,作為靠收入靠工資的夫妻。真的要精打細算,不管開多少工資都要精細的盤算著花錢。可不敢亂花一分,因為用錢的地方特別多。還是仔細一些,花著比較放心。如果說兩口子每個月要開到十幾萬元的話,那麼就不用算計了。如果每個月只是兩三萬元的話,也可以略微小資一下。苦的是那些兩個人加起來才剛好過1萬的家庭。小倆口的費用是相當高的。所以說不敢買車。不敢買奢侈品。還值得安安靜靜的過日子呀。



伊春美食美客


首先,題主用了“幸福”兩字!

幸福的概念是啥?拿什麼來衡量?來判定?

每個人的理解、每個人的實際收入,每個人的消費觀念、思想、格局都不同!

所以,得不出一個統一的標準的結果!

網上流行說貧窮限制了想象

而更確切的說是格侷限制了想象!

個人覺得,不談幸福!

每個人幸福的定義不同!要把生活過的有品質:

如果沒有娃,無房貸車貸的前提下:

每個月水電煤膳食開銷3000,

孝順父母2000,

周邊小旅行每月1-2次4000(油費過路費酒店膳食門票等)

朋友聚會娛樂1500,

人情禮儀1500,

添衣褲換包鞋3000,

每年大旅遊1次,合到每月4000(機票簽證各種必要費用,不含旅遊購物)

商業保險2000,

養車2000,

再稍微存個2000,

兩個人稅後月收入要達到25000!

如果有孩子,再加20000!

奶粉、尿布、玩具、用品、服裝、鞋帽、配飾、香港打疫苗、各種營養保健、早教、興趣班、學前班、精英培訓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