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聊聊京東多元化

不吹不黑,聊聊京東多元化

相比於傳統產業公司,互聯網公司更喜歡多元化。

在傳統產業當中,比如說曹德旺一生只做一塊玻璃,老乾媽一生只做一瓶辣醬、華為專注於通訊一個城牆猛攻……這樣的案例還是不少。依靠單一的業務,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這些企業依舊做大做強了。

在互聯網行業當中,這種情況很少見。阿里、騰訊是兩個龐大的商業帝國,也以業務多元化著稱,就連專注做電商的京東,有很多業務可能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控制慾極強的劉強東

可能大家知道,京東的業務包括電商、物流、金融、生鮮,可能還有一點O2O(京東到家)、人工智能的業務,但都是圍繞著京東自稱的“無界零售”畫圈。

換言之,這些都是從原有的電商業務延伸出來的,就像阿里巴巴做了支付寶,後來發展出了螞蟻金服。

你可能不知道2017底陳凱歌的《妖貓傳》拿下了5.29億的票房,這部電影的宣發主力竟然是京東?

你可能還不知道在京東上不僅僅能夠買到琳琅滿目的商品,曾經還能買到火車票;京東還自稱“一站式教育服務提供平臺”;京東不僅僅賣書、電子閱讀器,還搞了2屆的文學獎;旗下還有電競業務,收購了四支職業戰隊;京東APP的首頁方格中,有京東超市、京東服飾、京東生鮮等,但是第二個方格是機票酒店……

“如果不能控制這家公司,我寧願把它賣掉。”劉強東曾經對記者說,表現了他對這家公司有著極強的控制慾。

事實上也是如此,劉強東僅僅持有京東15.8%的股份,但是卻通過AB股的方式持有超過80%的投票權。簡言之,在京東,還是劉強東一個人說得算。

因此,在京東沒有二把手,戰略的問題都是劉強東的問題。他要做某項業務,投資人、管理層誰也攔不住,但是如果他不看好某項業務,比如說支付,劉強東早期一直以為貨到付款和刷卡對消費者最安全的選擇,導致了京東金融錯過了最佳的發展機會。

所以,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京東的業務都非常聚焦,除了零售,就是圍繞著零售畫圈。就是做零售相關的業務,包括物流、支付等。但是如今的京東,除了圍繞著零售做了廣泛的佈局,在其他產業也有很多動作。

圍繞核心業務做延伸

但是現在的京東,早已不像往昔。業務結構非常複雜。

除了現在母公司京東集團,京東後來還分別於成立了京東物流和京東金融,CEO分別是王振輝、陳生強。和零售一起,構成了目前京東的核心業務。

眾所周知,劉強東創業初期是賣光盤的,因為堅持不賣假貨,後來做到了全國最大的光磁銷售商。2007年的時候,不顧投資人和高管團隊的反對,堅持開啟全品類戰略,這便是京東最早的多元化:從一個光盤專賣店發展成為雜貨店。

也是在2007年,京東在多元化之路上邁出了最關鍵的一步——下定決心做物流。當時很多人不看好,包括自己的高管團隊、投資人,競爭對手馬雲為此揶揄了京東很多次,後來京東物流憑藉速度快、服務好成為它電商的核心競爭力,威懾到了阿里巴巴。

2013年10年,又成立京東金融,原京東集團首席財務官陳生強轉任京東金融集團首席執行官。最近的7月份,京東金融宣佈獲得融資130億人民幣,投後公司估值1330億人民幣。已經長成一家獨角獸了。

基於原有的物流系統和管理優勢,2015年成立京東到家,京東和大型商場合作,向消費者提供生鮮及超市產品的配送。

當初從光盤擴展到全品類,是為了盤活現有的用戶以及吸引更多的新用戶。2017年,在電商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的狀態之時,京東又如法炮製趁勢進入生鮮領域,成立京東生鮮,現在已經在全國建立了10多個生鮮冷庫。

可以看出,從賣光盤到全品類,從電商到物流、金融,從零售到生鮮,都是圍繞原有的核心業務做延伸,京東的多元化並非是心血來潮,而是步步為營穩打穩紮。每一步擴張,都是利用既有的優勢擴張。

跨界打劫or閒棋冷子

阿里巴巴提出了“新零售”之後,京東就針鋒相對提出了“無界零售”。阿里巴巴要做線上線下的融合,而京東的零售真的就看不到邊界了。

除了圍繞核心業務畫圓,京東還經常會跨界打劫。

比如說拿下《妖貓傳》的宣發,京東APP上曾經也可以買電影票,但是現在已經找不到了。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京東喝電影有什麼關係。但就是如此,新麗傳媒把《妖貓傳》60%~70%的宣發預算給了京東。這讓那些專業從事電影宣發的公司情何以堪?

京東圖書做得不錯,當年幹掉了垂直網站噹噹網。但也僅僅是賣書而已,儘管後來又研發了電子閱讀器JDRead,在亞馬遜kindle和掌閱iReader巨頭的圍攻之下,市場上幾乎聽不到京東電子閱讀器的聲音。

饒是如此,京東對數字閱讀的興趣不減,不然花大價錢去做京東文學獎?可能未來還會涉及到IP的開發。

一入文娛深似海,京東貌似不回頭。看起來專注在零售領域的京東,其實這幾年已經耐不住寂寞了。2015年成立的京東遊戲雖然還沒有推出一款遊戲產品,卻已經舉辦了多次遊戲賽事,2017年還成立了京東遊戲泛娛樂產業聯盟,後來又收購了4只職業遊戲戰隊。

除此之外,京東還曾經與迪士尼旗下全部IP打造了迪士尼童夢日,並參與《變形金剛5》和《正義聯盟》的上映聯合推廣,還牽手博納,在劉強東老家宿遷建立影視基地。

在旅行上,京東也是動作頻頻。2014年收購了今夜特價酒店;同年以5000萬美元戰略投資途牛,並且在2015年花費3.5億認購途牛股份,現在持股20.6%;還與芬蘭航空、萬達主題娛樂、海昌海洋公園、戴斯酒店集團、北京殼牌等八家國內外知名生活旅行服務品牌商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除此之外,2017年8月,劉強東拍板把教育業務升級為京東教育事業部,定位於一站式教育服務提供平臺,京東教育負責人錢曦說教育是京東未來的糧票。

時尚業務也是京東這幾年發展很快的業務。聯合BFC(British Fashion Council英國時裝協會)舉辦時尚大秀,與央視聯合打造《時尚大師》節目,上線獨立於主站的奢侈品App TOPLIFE、聯姻Farfetch、戰略投資奢侈品電商寺庫,甚至高調拉攏唯品會。京東正在編織一張時尚之網。

這些業務的佈局,有的已經做得很好,有的還看不出成績。因為看不出其中的邏輯關係,不知道京東到底是在跨界打劫還是下閒棋冷子。

多元化和專業化歷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難題,紛紛攘攘總之沒有絕對的答案,無論多元化還是專業化,只要做成功了,你就是成功的標本。

同時,學過能量守恆定律的都知道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去追兩隻兔子。劉強東也曾說過,如果京東失敗,99%是他自己的原因。

如今深陷醜聞的劉強東,是不是應該感激當初每一個多元化的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