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最有權勢的瑪麗王后,1932年卻怎麼也買不來這個鞋箱

英國最有權勢的瑪麗王后,1932年卻怎麼也買不來這個鞋箱

瑪麗王后是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妻子,他們的婚姻很有點特別。

瑪麗原本是喬治的大哥,阿爾伯特王子的未婚妻,但是不幸的是,阿爾伯特王子在訂婚後不久,就得肺炎死去。

阿爾伯特的死去,使喬治隨即成了王位順序繼承人,沒想到,他最終連大哥的未婚妻也需要繼承過來。

因為他們家的大家長,是威名赫赫,權勢無雙的維多利亞女王。

當初,喬治也曾愛慕過瑪麗,他們兄弟為此還曾幾乎感情破裂,最終,是喬治寫信給奶奶維多利亞女王,表示沒有任何東西能夠超越我們的手足之情,這才化解的。

維多利亞女王之所以支持阿爾伯特王子娶瑪麗,無非二個原因:

第一,她這位長孫是個紈絝子弟,她需要瑪麗這樣一個端莊嚴謹守禮的女人來約束他。

第二,能夠與王室通婚的女子寥寥無幾,最好還能有日耳曼血統,瑪麗雖然是王室邊緣人物,但也是最合適的人選。

維多利亞女王也正是因此,又要做主將瑪麗與喬治撮合到一處的,她強勢慣了,完全沒顧忌喬治的感受。

王室之家,其實也不允許有太多的個人感受。

喬治是一個不愛交際的人,他最怕的就是成為萬人矚目的公眾人物,他雖然曾愛過瑪麗,這時卻覺得這種婚姻實在太重口味,所以他當時就被這兩件事嚇壞了,難住了。

然而務實而強勢的維多利亞女王只用一句話就讓他屈服:你去看過梅了嗎?

瑪麗是五月出生,梅(May)是她在家族中的暱稱。

喬治就這樣於1983年5月,他哥哥去世僅一個多月後,就在他姐姐的宅邸裡,遵照嚴格的禮儀指導,開始了相親。

誰都知道這是一場政治聯姻,相親只是個形式而已,所以喬治那天就像機器人一樣,把這一切進行得一絲不苟。

人家讓他帶瑪麗去花園看青蛙,原本不過是給他們一個單獨相處的機會,他卻真的帶瑪麗去認真看了青蛙。

然後等到了規定的時間,他就按照禮節,向瑪麗求了婚,再到規定時間,就與瑪麗成了婚。

喬治與瑪麗都屬於嚴肅拘謹性格,喬治又有心病,可想而知,他們兩個起初的生活會有多麼壓抑苦悶。

他們1893年7月結婚後,有17年的時間住在桑德林漢姆的約克別墅(那時喬治被封為約克公爵),那是一座對王室成員來說,太過狹小的別墅,人們常常加以嘲笑,但是它卻正合喬治之意。

英國最有權勢的瑪麗王后,1932年卻怎麼也買不來這個鞋箱

這座“陰鬱的小屋”遠離倫敦,可以為喬治省去許多麻煩,那個狹小的,只可容二三個人的客廳,也可以被喬治用來當藉口,不留客人吃飯。

喬治喜歡這種鄉村野夫的生活,他那時最愛的是冬季在鄉下聽寒風,或者在合適的時候提著他的雙筒獵槍去打獵,他甚至連劇院都不愛去。

除此之外,他就基本只有躲在書房裡,沉醉於他那多達328本的集郵冊了。

喬治和瑪麗十年裡共生了一女五子,這其中產生了二位國王,也就是後來的愛德華八世和喬治六世。早先曾做過海軍,併到了船上就精神奕奕的喬治,那時候也一律按照海軍的紀律來教養子女,這被後來的史學家們稱之為稱虐待。

史學家們並沒有誇張,他的兒子亨利王子,當年就曾因為踩著鐘聲趕到飯桌,被他瞪得暈了過去。這是必須提前到位的。

17年的共同生活,無疑使喬治與瑪麗的感情逐漸深厚,儘管他們兩個天天住在一起,有時候也需要用書信來表達情感。時間轉眼到了1910年,最考驗喬治的時代終於來到了,最能讓他們感情深化的時代也終於來到。

喬治儘管早知道他早晚要登上王位,但在父親愛德華七世去世之後仍是恐慌無比,這時候瑪麗成了他的救世主。

瑪麗雖然保守,但卻遠比丈夫更為堅毅,更能適應變化,她同時還表現出非同一般的智慧和能力。

瑪麗從公爵小姐到王妃到王后、王太后、太王太后,歷經英國六朝,可謂是一部活歷史,她最初為王后的時候,正是英國的大變革時代,其後還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她在每一個時刻都表現得非常理智,並富有遠見。

她不但用溫柔體貼化解了丈夫的恐懼失措,也在背後給了他積極有力的支持,她最卓越的一件事是,教會了喬治如何應對時代潮流,做好一個立憲制的君主。

她曾說,你作為君主立憲制的君主,就要超然於黨派政治之外,把國家事務放手給首相和內閣。

她的這種見識與剋制,料想那些沉迷於《延禧攻略》、《如懿傳》等宮鬥、奪權、打怪升級、瑪麗蘇一類電視劇的人,一定難以理解。我們的價值觀仍舊屬於舊社會。

喬治無論在何時,都能從瑪麗身上看到希望,喬治五世就因為有了瑪麗王后的幫助,才逐漸成了一位政治經驗豐富,而又超然於各黨派之上的政治家,“人民的國王”。

他後來深受民眾熱愛的程度,連他自己都感到吃驚。

喬治沒有刻意去贏得民眾好感,他甚至還刻意與民眾保持一定距離,他只是在認真完成他立憲君主的任務,而瑪麗王后,更絕對沒有任何特權觀念,她一直與時俱進。

於是這位了不得的瑪麗王后,在1932年,就遇到了這樣一件事。

英國最有權勢的瑪麗王后,1932年卻怎麼也買不來這個鞋箱

1932年年底,英國倫敦全英聯合婦人會,照例舉行了一場展覽會,那場展覽會上,英國的婦女們照例展出了她們的手工藝品。

展覽會上各種手工藝品琳琅滿目,爭奇鬥豔,這期間瑪麗王后也去了。

瑪麗王后在裡面轉了一圈,最終,她被一個手工鞋箱所吸引,於是就想買下來。

可是王后一問之下,人家卻不賣,就是她出多高的價也不賣,人家說,展覽會是有規定的,所有陳列品都非賣品,而且也決不許物品主人隨便出售。

瑪麗王后愛死這個鞋箱了,她怎麼也捨不得放棄,所以她就一再找物品主人說情,一再出高價,可物品主人頑固得就像一座碉堡,怎麼也攻不下來。

王后無奈之下,最終只好再去求主辦方,結果就終於促成主辦方召開了專門的會議。

然而誰知道,這會議不開還好,一開,反而把王后的大門徹底堵住。

他們幾次會議下來,王后最終得到的通知依舊不行,因為人家形成的決議是,不能因為尊貴的王后的嗜好,就強迫物品主人。

主辦方不能強迫物品主人,瑪麗王后則誰也不能強迫,於是她只好嘆息一聲,選擇了放棄。

那個時代可不是現在這個時代,儘管是君主立憲,國王仍有特權,仍可動用無限關係,瑪麗作為英國王室的掌權人和大家長,一位足以左右丈夫的王后,無疑為英國最有權勢的王后之一,可她就這樣乖乖地放棄了。

一位王后竟就因此連自己喜歡的一個鞋箱都買不到,這卻不只是不能的事,而是她只走正常渠道。

當權力遇到原則、民意時,英國王后無自由,這才是瑪麗王后作為的根本,立憲的根本。

她使喬治五世成了“人民的國王”,也使自己成了“人民的王后”,她二兒子喬治六世在位期間,能夠使王室的威望進一步提高,絕非偶然。

這種事你只需要比較一下民國立憲的情況就知道區別在哪了,那些大小軍閥往往都容不得這樣的事。

END

文 | 九鴉

圖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