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詩人僅留下一首古詩,就寫出最美洞庭風光,宛若童話世界

古代文學史上,誕生了數以萬計的文學家,他們有的人作品很多,奉之為經典的卻很少;有的人作品很少,卻可以流芳百世,千年以後依然有人傳頌。文學家作品的數量和質量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並非正比與反比的關係,畢竟不能用簡單的數學邏輯來加以評判。

這位詩人僅留下一首古詩,就寫出最美洞庭風光,宛若童話世界

比如今天我們所要說到的這位詩人,乃是一位元末明初時期的詩人。他僅僅留下來一首古詩,歷史上的知名度也不算很高,但是他所留下的這僅有的一首古詩,卻寫出了最美的洞庭湖風光,宛若童話世界一般,讓很多人印象深刻。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這位詩人僅留下一首古詩,就寫出最美洞庭風光,宛若童話世界

這首古詩的題目是《題龍陽縣青草湖》,作者是元代唐珙。題目當中的“龍陽縣青草湖”就在今天的湖南漢壽,位於洞庭湖的東南部,實際上和洞庭湖一脈相連,所以作者在詩歌當中直接寫到“洞庭波”。

這位詩人僅留下一首古詩,就寫出最美洞庭風光,宛若童話世界

關於這位作者,歷史上沒有任何資料的記載,元末明初,也只不過是他所生活的大致年代,並沒有確切的數字。我們所知道的就是,詩人來到了洞庭湖東南部的青草湖,在這裡遊歷一番,想到了關於洞庭湖的神話故事,又想到了自己年華遲暮,在加上當時乃是秋風蕭瑟的季節,引起了作者的感慨。

這位詩人僅留下一首古詩,就寫出最美洞庭風光,宛若童話世界

西風吹老洞庭波”,在這首古詩的一開始,作者就寫出了當時的壯麗景色。西風吹過,一片蕭瑟之感,當秋風掠過湖面之時,湖面泛起細微的波浪,一片白光。湖水是不斷流動的,秋風也是不加停息的,所以很容易帶給作者一種時光流逝之感,恰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這位詩人僅留下一首古詩,就寫出最美洞庭風光,宛若童話世界

一夜湘君白髮多”,這一句引入了神話傳說,湘君聽說舜帝已死,內心極為悲切,一夜之間青絲變白髮。作者思緒飛躍,寫的是湘君,但是表達的卻是自己年華逝去的悲哀。一個遲暮的老人,獨自在秋日的湖水邊徘徊感慨,那場面我們也就能夠感知了。

這位詩人僅留下一首古詩,就寫出最美洞庭風光,宛若童話世界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這兩句是作者的想象,有才華的詩人們,仕途總是那麼不順,而且情感也總是那麼細膩,愁緒滿懷無法排解,更多的時候都是借酒澆愁。作者一個人在小船上飲酒,酒醉之後產生了奇特的想象。

這位詩人僅留下一首古詩,就寫出最美洞庭風光,宛若童話世界

醉眼朦朧之中,他覺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上泛舟,而是在銀河之上蕩起雙槳,因為他看到船邊的星光燦爛,天水一色,連自己都分不清哪裡是天河哪裡是洞庭湖了。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這是作者非常奇特的想象,勾勒的一個童話般的世界。試想一下,我們在一個湖泊的小船上入眠,睡眼朦朧之中看到船舷周圍是一片星光燦爛的世界,是否也會感到新奇?

這位詩人僅留下一首古詩,就寫出最美洞庭風光,宛若童話世界

半醉半醒之間,詩人好像分不清現實與夢幻,卻最能表現出心中的瑰麗想象。作者雖然酒醉之中,但是卻描繪出了最美麗的景色,豐富了我們對於文學作品表達的認知:我們所居住的世界,原來是如此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