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嗎?明天一起去蓬溪「送蠐蟆」

约吗?明天一起去蓬溪“送蛴蟆”

“十四夜,送蠐蟆兒,蠐蟆兒公,蠐蟆兒婆,把你蠐蟆兒送下河;十四夜,送蠐蟆兒,送到你外婆那兒去吃酸醪糟;十四夜,月亮白,蠐蟆兒公,蠐蟆兒婆,我們灣頭來不得”......這是流傳在遂寧蓬溪縣新星鄉“正月十四過蠐蟆節”的一首民謠。

约吗?明天一起去蓬溪“送蛴蟆”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四,是蓬溪縣新星鄉一年一度“送蠐蟆”民俗活動展演的日子。“送蠐蟆”是當地民間百姓祈求新春闔家健康吉祥、平安幸福,祝福新的一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一項獨特的民間民俗文化活動。

约吗?明天一起去蓬溪“送蛴蟆”

“蠐蟆”是當地方言,就是青蛙的意思。“送蠐蟆兒”活動源於當地送走“蛙精”的傳說。

原來,每到“蠐蟆兒”在田裡“呱呱”叫時,鄉里的孩子就會咳嗽,嚴重時臉部會咳腫,貌如“蠐蟆兒”。這其實是立春後小孩易得百日咳,但當時大家認為孩子害了“蠐蟆兒瘟”。而孩子之所以害病,自唐宋以來,當地傳說是有一隻從十萬大山深處飛來的蛙精,為了統治這片區域,下了詛咒:人們春季需獻上自家糧食,如有藏匿,孩子咳嗽不止。後來,一位雲遊的道人路過,開壇作法,將蛙精驅走。為確保當地不再受蛙精迫害,道人告訴村民,蛙精喜歡吃酸醪糟,同時留下一根竹子做的“法杖”,讓村民在每年元宵節前夜都做一根掛著“蠐蟆兒”燈籠的“法杖”插在田地裡,同時大唱某個地方的酸醪糟好吃,把蛙精送走。

约吗?明天一起去蓬溪“送蛴蟆”

現在,新星鄉把“送蠐蟆兒”當作一種春節祈福的民俗活動保留下來,為進一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弘揚傳統文化,展示蓬溪民俗文化特色,促進蓬溪鄉村旅遊發展,中共蓬溪縣委、蓬溪縣人民政府決定在3月1日舉辦2018年蓬溪縣首屆“送蠐蟆”鄉村旅遊文化節活動。

活動時間

2018年3月1日(農曆正月十四 星期四)

活動地點

蓬溪縣新星鄉金臺山村、仙靈山村

活動內容

上午有遊藝演出

現場群眾也可以參與哦

约吗?明天一起去蓬溪“送蛴蟆”

中午吃個壩壩宴

感受一下美食與大自然的結合

约吗?明天一起去蓬溪“送蛴蟆”

下午可以體驗一下民風民俗

自己動手製作蠐蟆燈籠

约吗?明天一起去蓬溪“送蛴蟆”

晚上重點

送蠐蟆遊行,放煙花。

约吗?明天一起去蓬溪“送蛴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