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三百餘噸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如何輾轉千里運抵天安門的?

草莓奶昔ru


首先糾正下,不是六十年代,因為人民英雄紀念碑是1958年5月1日正式揭幕的,正式建成也是在1958年的4月22日,所以把紀念碑運抵到天安門的時間應該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紀念曾在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並表彰他們的功績,決定在首都北京建立一個人民英雄紀念碑,並把它建在有象徵意義的天安門廣場中央。

石料是由青島浮山運來北京的,是最為精緻的花崗岩,有數萬塊之多,重量剛開始確實達到了三百多萬噸,在當時的條件下運輸難度相當大。


不過全國優秀的建築家、工人們最終通過他們的智慧、努力、細心最終把它成功運到了天安門。

一、瘦身。在技術工人的合作下,將300多噸的花崗岩通過打磨提煉,成功減少到了100多噸。

二、運用滾槓”運輸碑心石。在路面鋪一層枕木,再往枕木上蓋上一層可以滾動的鋼管,將巨碑石料放在上面,滾動前行,將其滾到運輸地點。這樣就不用像直接搬那麼費力。

三、然後用數輛推土機共同把它拉到貨運站,運輸途中不僅要緩慢,還得細心,畢竟怕它中途受到損壞,到了車站一個月已經過去了。

四、到了運輸車站,專家們再次將石料減到94噸,然後找了一輛4節車廂的專列,沿著青島石油公司的運輸專線,駛向北京,最終到達了目的地。


石料到達後,朱德元帥親自迎接,毛主席、周總理為其起草、題字。書法家們、雕刻家們刻碑文。通過數年的努力,最終於1958年4月22日,正式落成。五月一號時,首都人們共同見證了它的揭幕儀式。

這個人民英雄理紀念碑的不僅是紀念那些為革命奉獻的人民英雄,同時它也是當時全國人民智慧和努力的結晶!


夏目歷史君


1949年9月30號,開國大典的前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整座紀念碑從開工到建成歷時6年時間,整座紀念碑莊嚴宏偉的雄姿,具有中國獨特的民族風格。在廣場中與天安門、正陽門形成一個和諧的、一致的、完整的建築群。人民英雄紀念碑呈方形,整塊碑心石上書有毛主席題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個大字,而這樣一塊碑心石毛料粗略計算重量就超過了300噸,這也是廣為流傳紀念碑重量達到300餘噸的原因,其實我們看到的碑心石的重量現在只有60餘噸了。

但當初為了找到這樣一塊重量達到300噸的整塊巨石,可以說是翻遍了整個中國,最後選擇了青島的嶗山,重達300餘噸的石塊好不容易鑿出來了,怎麼運送這麼一塊巨石去北京呢?就算把鑿出來的石頭毛料初加工後起重量也有200多噸重,從石料場到青島火車站就有30公里遠,最後是採用土方法--滾槓的方式,把石料放在滾槓上用拖拉機拉著走了一個多月才達到青島火車站,中途還加工了一次,重量也降到了100噸多一點。到達青島火車站後,專門找了一臺重載平板火車車皮。由於這列火車皮最大載重只有90噸,當場又加工了一次以保證能夠安全裝載。最後經過半個月的時間火車拉著這塊重達90噸的巨石終於到達北京。

到達北京後又採用土辦法利用滾槓將巨石從火車站運到天安門廣場後,根據圖紙最後精加工了一遍後,巨石的重量由90噸降到了現在的60餘噸了。
巨石塊到達天安門廣場後怎麼安裝又是一個難題,由於碑心石需要立起來,所以怎麼立起來就很難了。最早計劃是採用古代寺廟掛大鐘的方式,後來用兩臺德國的起重機協同工作來立起來。


魑魅涅槃


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但凡前去旅遊的遊客,八達嶺、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等都是必去的地方。這裡的每一處建築,背後都有著一段故事。天安門廣場上的英雄紀念碑也有它的故事。

▲宣讀碑文

在1949年9月30日晚上,也就是開國典禮的前一天,在當天召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該次會議主要是為開國大典準備,當場有人提出要為去世的英雄修建一座紀念碑,但是在選址上開始出現分歧。

有的人說建在東單廣場,那裡人流量多。有人說在八寶山上面,因為那邊埋了很多革命烈士。最後還是周總理拍板敲定,乾脆就建在天安門廣場吧。因為1919年五四運動就是在這裡爆發,從此我們也開始向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宣戰。

況且天安門廣場建成之後,也會隨之出現一個建築群,到時候會逐漸形成全國的政治經濟中心,人流量也就不用擔心了。經過周總理如此分析,全場人都達成了共識。

▲奠基





當時的天安門廣場沒有建成,但是天安門城樓和正陽門城樓,一個是33.7米一個是43.65米,所以修建英雄紀念碑建成怎麼著也得40米吧。一時間有點犯難了,哪裡有這麼大的石頭呢?後來從山東青島傳來消息,他們那邊青島嶗山有這麼大的石頭。

青島嶗山號稱海上第一名山,在嶗山的最西端有座浮山。形成在白堊紀時期,距離現在已經是1萬3千億年,也是青島市內最高的山峰。向來以出好石頭著名,地質學家把它叫做青島巖。最後從各石頭種類當中,挑選出一種名叫紫百合色花崗岩的石頭。

因為青島距離北京太過遙遠,所以修建紀念碑的毛坯石材,在運輸過程當中可能會出現不可預知的風險。開採出來的毛坯的厚度必須是2到3米,這樣就有可能要高達300多噸。


▲運下山

但是在當年條件落後的情況下,怎麼把它整體開採出來又是一個問題。如果用傳統的方法鑿出來,沒個三年五載是開採不下來的,在當地找了一位號稱是石神的李開山來負責此事。

他先是畫了一個長3米寬15米的毛坯,在長方形毛坯的四周鑿了幾十個炮眼。在裡面埋上火藥,一聲輕響之後毛坯與山體分開。但是雖說是分開,也只不過是離開一個小的縫隙。因為剛開始考慮到避免傷及毛坯,放的火藥不多。如果再故伎重施,就有可能會傷到毛坯。

最後只能用最笨的方法,以毛坯為中心在四周開採出一個三米寬五米深的坑,使需要開採的的毛坯整個露了出來。然後在毛坯的底部每隔0.4米鑿出對穿的空洞,周圍放置8個200噸的千斤頂,才把這塊石頭從山體剝落,這個時候已經距離開工三個月了。


當時這塊石頭的位置在浮山半山腰,相對來說坡度還比較緩。雖然300噸的石頭已經開採出來了,但是怎麼把它運下山又是個問題。

最後採用的是索道加滾木的形式,將整個石碑架空上面綁上鋼索,中間每隔一段距離設置鋼架。每個鋼架之間都鋪有木頭和滑道,就這樣一路又是滑又是滾的形式。慢慢地就把這塊300噸的大石頭帶到了平底,現在就是要運到火車站了。

再把它運到火車站之前,先對他進行了二次加工。加工之後的這塊石料,長度14.7米、寬度2.92米、厚有1米、兩邊厚有0.8米,打磨成型後的重量有102噸。當時前往北京最近的站點,是距離此地15公里的大港貨運站。


但是中間隔了一座山、四個村落、十幾個橋樑,還有一些比較繁華的街道。當時施工組曾經考慮建造軌道,但是光打造路基都要花費20多萬,這難免有點得不償失。最後考慮用最古老的方法——滾槓。

也就是和之前運下山的方法差不多,但是不用建造索道了。先在地面鋪上一層硬木,然後硬木上面放上鋼棍。前面後面分別用兩輛推土機,前面拉後面推。用了幾百人的隊伍去保護它,生怕路上有點磕碰。

還成立了拆遷隊,路上有不好繞道的地方,在和當時的居民商量之後,對他們的房屋進行拆遷。別小看這15公里的距離,整個施工隊走了34天,最終才順利的到達目的地。但是當時的鐵路動力不足,一般的火車根本無法帶動這塊102噸的石塊。


最後找了一輛負重90噸的火車皮,只有四節車廂,但是還多了十幾噸。所以又對這塊石料進行了第三次瘦身,瘦身之後的重量差不多也就90噸。三天之後,這輛火車終於到達了北京。當時的北京西直門火車站鑼鼓喧天,朱德總司令親自帶人來迎接。

三天之後這塊石料被運到了北京天安門,按照原先預定的方案,對這塊大石塊進行了最後的修改。修改之後的厚度減為了0.6米,重量也只有60多噸。一直到1958年的4月22日,用了整整五年的時間,人民英雄紀念碑才算是終於落成。

在當年的5月1日,北京天安門齊聚50萬人,共同見證了紀念碑的揭幕儀式。加上上面一些的一些基座之類的東西,落城的英雄紀念碑高37.94米、長14.7米、寬2.9米、厚1米、重60.23噸。從開始到最後修建完成,總共花費了4047797.57元。


它的正面雕刻著毛澤東題詞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背面內容為毛澤東起草、周恩來書寫的150字小楷字體碑文。


史之策


1949年9月,中國第一屆政協會議決定,國家為了紀念在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將在首都北京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消息一出,全國著名的建築師、藝術家、文史專家雲集北京參與設計,各省市也積極尋找合適的大型石料。


最終經過工作組考察,選定了青島市浮山上的花崗石作為紀念碑的材料,足足重達320噸,由於當時生產力水平的侷限,所以如何從山上採下這塊巨石、如何從山東搬運到北京就成為了一件大難題。

雖然沒有現在那麼先進的機械裝備,但依靠原始的搬運方式也總能實現這個目標,畢竟人多力量大嘛。總共有七千多名工人投入到了該項工程當中,光采運工作就花費了足足七個月時間,然後用炸藥炸開浮山山腰,獲取毛坯石,然後用數個千斤頂牽引著把這塊巨石從山體剝落固定,最後選用傳統繩索加滾木的方式將這塊巨石運到了山下。


這時候問題又來了,火車也是有承重範圍的,三百多噸肯定運不動呀,運貨的火車最大承重不過才八九十噸。最後沒辦法只能減負,把這塊上好的花崗岩打磨成百噸的石塊,為了防止在運送車站路程中石塊有破損,工作人員採用滾杆的方式運輸,用多輛拖拉機拖著幾根柱狀的樹根,把石料放在上面,然後人工在後面推著,很不容易的讓石料登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車,最終抵達了北京,後來經過加工改造,成為了我們今天天安門廣場上屹立的巍峨紀念碑。

(配圖來自網絡)我是納蘭軒若,歡迎關注互動。


納蘭軒若


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天安門廣場的中心位置,是為了紀念我國近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紀念碑。而這塊碑心的花崗岩石材長長14.7米、寬2.9米、厚1米,實際重量是60.23噸。題目中所說的300多噸應該是剛剛開採出來原石的重量。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建立人民紀念碑的決定。之後社會各界積極獻策,在1952年成立了興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委員會,同年8月1日開始為人民紀念碑尋找碑心所用的石材,最終歷時3個月之後,選定了青島嶗山區浮山的花崗岩,並決定於第二年開工取石。

1953年4月1日開始動工,但是由於選定的原石過於巨大,委員會請來的技術人員也一籌莫展。這時聽說嶗山腳下清石峪村住著一位被人稱為“石神”的老人,叫做李開山,幹了一輩子開山採石的工作。於是委員會把老人請到了山上,尋求辦法。



在老人的指點下,通過“放悶炮”的方式把這塊巨大的石材從山岩上剝離了出來,隨後對岩石進行了第一次“瘦身”,這次過後岩石的重量還有280噸。

280噸的重量還是超過了人們的預想,於是開始了第二次瘦身,這一次過後大石料變成了102噸,隨後開始了原石的運輸工作。

運輸工作開始後,共計有7116名工人參加,而運輸團隊也採用了最古老的方法,墊滾木,用無數根滾木墊在百噸原石下面,然後用推土機牽引移動。



1953年8月19號,從石料廠開始運輸,經過了4個村莊、1個山嶺、多處橋樑和市區街道,最終歷時39天之後到達了青島孟莊路車站。

第二天準備運輸時才發現,車站內最大的車皮僅有90噸,而它的最大載重量也不得超過100噸。自重102噸的石材加上運輸用的墊木以及其他物品,甚至可能達到110噸。於是經過商議,開始為原石第三次瘦身,這一次之後,原石變成了94噸,加上墊木和其他物品,正好100噸。



10月13日,原石到達北京西站,由於沒有合適的運輸工具,工人們又用起了老辦法,在路上用鋼管交替鋪墊,滾動前行。最終,在運輸了三天之後,才把這塊百噸重的巨石運到了天安門廣場。

運輸到天安門的巨石再次經過加工變成了60.23噸,在1955年6月9日,毛主席親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

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紀念碑正式建成,並且於當年5月1號揭幕。這也成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用時最長的大型藝術項目。


我是越關


原石重300多噸

首先要知道的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身的原石重300多噸,而不是建成之後還是重這麼多噸。原石是要經過處理加工的,所以人民英雄紀念碑建成之後碑身的重量是60多噸。但是運輸到北京的時候紀念碑還是很重的。

人類是有智慧的

在沒有現代工業機械輔助的古代,古人建造皇家宮殿,在原始森林裡面取那麼重那麼長的大木,照樣有辦法運到千里之外的京城修建皇宮。而看過馬王堆漢墓棺槨的朋友就知道,那麼大的棺槨在2000多年又放到那麼深的墓坑裡面,還真不是一件很容易事情,但是古人也辦到了。



怎麼樣運輸?

時間到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科技相比較古人是發展了很多,但是相比之我們的現在還是落後很多,但是他們怎麼運輸過來的呢?

這塊來自青島的碑心石首先是重300多噸的花崗岩,最終是用“土辦法”開採出來的。然後對300噸的原石減重到了120噸,然後用“滾槓”的這種土辦法加上拖拉機運輸原石,用邊修路邊前進的方法耗時34天,終於從距離火車站15公里外的採石工地運輸到了青島火車站。然後就用火車運到了北京。然後再機械運輸到施工現場安裝,最後通過精加工就變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主體,




上個世紀的建設年代,我們很多方面都較國外很落後,但是我們卻用我們自己的“土辦法”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而“土辦法”這種靈丹妙藥直到現在還被諸多的行業在使用解決一些難題,這就是智慧的結果。


淡看天上月


題主請把提問的問題表達清楚?!

“三百餘噸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應該指的僅僅是“碑心石”的重量,不可與紀念碑的整體混為一談!因為紀念碑還包括基座、頂蓋等部分,而這些部分是由小的方便運輸的部件組成的。


千枝萬葉74080886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a6700009328ae36b9491\

全家寶貝嬰幼兒游泳館


最後石質紀念碑才60噸 因此開採300餘噸 幾次瘦身90餘噸都是不科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