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58877987167
主要還是對於國和家的認同感差距較大。
清朝推翻明朝統治中國近三百年,類似之前的蒙古統治中國,在傳統的中國人看來這些屬於外夷入侵統治中國,當然現在都是一個國家了,但在當時,滿清貴族八旗子弟成為不可一世的貴族,而漢人則是以奴才身份屈居人下,說白了大清這個國家是八旗子弟的國家,和老百姓關聯性不大,更何況官府欺壓百姓、苛捐雜稅等負擔讓老百姓人心遠離。
所以,當時八國聯軍首領問帶路黨著名詩人龔自珍的兒子為何不愛國,他回答道在滿清統治下沒有出路,也只有八國聯軍進紫禁城他才能夠隨著進來開開眼界,可見,民心遠離朝廷久已,人心離散,自然老百姓認為誰當皇帝都一樣,犯不著拼命。
事實上,只有百姓成為國家的主人,才能真正的當家做主,而且從制度上給與百姓上升的通道,通過自身的努力可以做到事業上的成功,同時還要廣開言路、實行真正的民主制度,才能讓每一個人把自己的小家和大的國家融合起來,形成魚水關係。
當時大臣問慈禧為何對外侵讓步,她說道“寧與外邦,不給家奴”,最後導致狼狽逃滅亡。
王紅英金融期貨投資
這個問題很複雜,並不是由某一個單一原因所導致的,也不僅僅存在於清末。我們先看一些現有的解釋:
有人說是民族問題,因為清代統治者是少數民族。但是,清代晚期以來,自曾國藩、李鴻章崛起後,漢族軍事力量是抵抗外侮的主要力量,他們並不因為滿族統治者是少數民族就不再維護了。在進一步說,即使在抗日戰爭期間,在河南還出現過老百姓幫助日軍繳了國民革命軍的槍。所以,民族問題不是唯一原因。
有人說是階級問題,因為上層統治者特別是皇族、士大夫階層可能會維護上層統治地位,但老百姓就不會。這個也有例子,比如,八國聯軍攻打北京的時候,北京城內外的老百姓還幫著送吃的,搭梯子。但是,無論是漢族還是滿族貴族士大夫,也同樣存在投降的現象,比如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廣東巡撫柏貴就身為滿族卻成立了近代史上第一個傀儡政權,開了先河。漢族士大夫方面,帶領英法聯軍去圓明園的,就是大家熟悉的大詩人龔自珍的兒子龔半倫,他可是真正的帶路黨。所以,單純拿階層問題來解釋,也不全面。
還有人說是清政府的腐敗導致的。這就更不具有說服力了。明朝政府在腐敗方面不比清政府好到哪裡去,”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句話就是在明朝出現的,(清知府,是清廉知府的意思,不是清朝知府)。可明末抗清的風起雲湧,可圈可點。因此,朝廷腐敗也不是唯一原因。
因此,清末的老百姓有時候還會幫助侵略者打自己人,這是眾多原因調和而成的。其中,最核心的幾條原因如下:
一是清代的中國尚未建立起現代國家。老百姓只知道有家,有朝廷,不知道有國。古代的國的概念,和今天不太一樣。我們今天熟知的國界線、邊境、國旗國徽國歌,等等,在西方也只有幾百年歷史,是在法國大革命後才逐漸形成的。傳到中國來就更晚了。因此,沒有國家的概念,也就談不上愛國主義。
二是清末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但這種變局僅有少數人看到。明末的時候雖然也沒有國家的概念,但是明朝的士大夫能夠認識到,滿清的入侵”不是一家一姓的興亡,而是天下興亡“,所以明朝的士大夫和老百姓那麼激烈的抗清,就是因為捍衛的不僅是國土,而是價值觀。那麼,到了清朝,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但是,只有少數精英人士,比如李鴻章,晚晴的留學生群體等,才逐漸發現西方的入侵,並不是馬背民族的野蠻侵略,還包含著宗教、制度、軍事、教育等全方位的文明的擴張。但是,對老百姓來說,意識不到這一點,只能憑藉自己的好惡進行選擇。
danyboy
看了幾個答覆,我忍不住要出來說幾句。我不是民族極端分子,只是就事論事,看問題要抓住主要矛盾,這個問題不能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件事情,要從清朝時來看!(大家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就點贊,讓帖子上去,讓更多的人知道真相,不要受一些人的蠱惑)
清朝從當時來看是外族入侵者,雖然通過軍事手段征服了漢人,但那是表面現象,到康熙初年時民間尤其是江南學子仍然不屑於入朝為官為的,逼得康熙沒辦法把他們生拖硬拉到京城,更何況剃髮易服更是在漢人的心裡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二是清朝入關奪取天下後實行的元朝那一套,把漢人當二等公民,讓滿人做一等公民,所有的官職都是滿漢兩套,同等階位的官員漢人權力低於滿人,君不見各地均有滿城駐紮,滿漢不通婚,滿人殺死漢人頂多流放等多種政策存在,是故天下離心離德!三是滿人不以中國為己土,漢人亦不以清朝為正統。滿人對中國的態度始終是就是能守則守,守不住就回東北的白山黑水。為了給自己留退路,把東北的漢人基本殺光,趕走!如果不是後來闖關東,東北基本上都是渺無人煙的。慈禧更是留下了“寧與外人,不與家奴”的千古名言,所以,列強入侵,老百姓覺得的那是大清的天下,與我何干,所以才不管誰來侵略呢,誰當家不是交稅?四是虛外守內,時刻防止漢人,壓迫漢人,不光是經濟上的壓迫,更可怕的精神上的壓迫,文字獄頻出,雍正說過朕乃夷狄之君,主中國之事,對照英國馬爾蒂尼訪問中國時的記錄,中國人還哪有一點天朝上國的風采?到處都是衣衫襤褸的老百姓,軍隊也混亂不堪,所以人們才說康乾盛世欺世盜名,是紅薯盛世。更奇葩的大清對外當奴才,對內欺負百姓,我記得攻打北京城最先進入北京外城的是威海的英軍僱傭兵,為什麼參加英國部隊,答案是參加英軍後家裡不受欺負!其實這不是最讓你震驚的,最最讓你震驚的是英法聯軍攻打北京城,做後勤的不是別人,恰恰是北京天津的老百姓推著小車做的,你說諷刺不諷刺?火燒圓明園是誰帶的路,答曰龔自珍的兒子,你沒聽錯,就是寫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龔老夫子的兒子!
我想,老百姓對大清的不滿不是一天兩天了,而是二百多年了,只是剃頭易發讓這個火山忍了這麼久而已。日本在侵略中國之前對中國做了詳盡的調查,為什麼得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結論,答案是這個國家的老百姓與政府發生關係的唯一時間和事情是每年交租子的時候,多麼可怕詳盡的調查!
雪山飛狐
至於明末,北方有一個背景,那就是農民起義,農民為什麼起義?明代可不是苛政,而是旱災蝗災,饑荒,幾十年了,加上十幾年的戰爭,城市也被不斷破壞,男人估計死的差不多了,即使這樣,李自成和幾乎沒有糧食和彈藥補給的北方明軍還和清軍拼一拼,而江南地區至於城市、工商業當時已經有了資本主義萌芽,富得流油,蘇州,杭州,景德鎮,泉州都不說了,至於農業,當時四川天府之國,湖廣熟,天下足,江南地區魚米之鄉,但是最富饒的江南地區長期官商勾結富商偷稅漏稅富饒的江南朝廷竟然根本收不上稅!
朝廷的財政常年赤字巨大,不但地方收不上稅,皇帝多次號召中央官員捐款,卻遭受了朝廷大員們哭爹喊娘般的牴觸,李自成攻克北京後在北京搜刮的官員財富竟然是朝廷年收入的十幾倍!由於朝廷沒有錢,也沒有辦法賑災,更裝備不了幾個軍隊,明朝末年明軍正規軍的裝備極其精良,火器作為主要兵器,準備相當昂貴,由於失去了遼東和蒙古馬匹更是稀缺資源,導致在戰場上往往都是敵人是明軍十幾倍的兵力,根本沒法打!南方當時簡直是富得流油,出了不少的名士、思想家,是當時世界經濟文化的中心,經濟發達到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但神奇的是稅收一年比一年少!而北方本來就遭受了嚴重的災旱災蝗災,再加上農民戰爭和外族侵略早就赤地裡百里無人煙了,精壯勞力早沒幾個了,根本就是一觸即潰
北方是一馬平川的平原,面對千機動性的騎兵,一場戰役敗了,步兵毫無迴旋之力,就會導致全盤結束。南方丘陵,河網密集。輸了還能接著打。況且一但北方失敗,南方人有本事收復北方土啊!收復過嗎?只知道自己安逸享樂!中國歷史上大多數時間,遊牧民族在長城以北,莫非長城在南方?南方人在守長城?就是因為不團結!國土都喪失了一半!四川又在鬧匪,南明貴族竟然還在互相勾心鬥角爭權奪利,朝廷和商人階層也是矛盾重重,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公示意見不同,所謂的南明相當鬆散,其實經濟實力遠超敵人!
瘋狂大公驢
因為專制。專制會造成底層和上層的對立,決裂,兩個階層互相防備,相互仇殺。高層絕不會同情底層,因為他自己明白自己特權的真正來來源,即現在手上的權利和特權是靠殘酷壓迫、剝削下層獲得的,並靠暴力維持,輿論控制來強化鞏固。底層由於這種強烈對比,階級巨大的差異,毫無人格尊嚴和自由可談,並且承受整個特權帶來的災難。打個比方,你會幫助一個騎在你頭上拉屎拉尿的人嗎,絕不會,你會希望拉他下馬,最好還能踩上兩腳,再最好能做到他們的位置奴役他們。這也解釋了我們國家朝代更替的一個根源!!!一個國家的最終形態,最終決定作用其國民素質。而國民素質又決定上層建築。兩者互相影響!!一個專制的國家能得以延續,在於其民仍存在個人崇拜,存在奴性思維。反之,人民會通過各種手段鬥爭爭取自由、民主而反對形成一個專制的國家形態。而一旦形成專制主義會反作用於其民,進行專制統治。專制統治的權利具有形成慣性和滿足人本性的原因,無論誰獲得,都會窮盡各種手段維護此種專制制度。而專制制度,雖有個別明君,但最終形成的是以掠奪,欺騙,榨取,愚弄,無法無天,傷害,特權,禁錮,犧牲為代價的血腥統治,人毫無尊嚴可說。所以,上層會想方設法維護其專制統治。無非以下幾種,其一,控制輿論。其二,控制經濟基礎,其三,佔領政治資源,其四,控制暴力機器。如何做到控制這四方面,則需要不停的愚民,同時政治資源內部形成壟斷,即仕途壟斷,形成特權階級。控制輿論,則會讓人莫談國事,且會培養一部分專門的喉舌以正視聽,專門歌功頌德而忽視社會現實。控制經濟基礎,則會造成整個社會的惡性內鬥和消耗之中,並且會打破本來應該得以形成各種社團關係的圈子,避免對上層衝擊,避免對原有的控制圈子形成威脅,該關係或者圈子或者勢力,或者階層,無論是血緣上或者職業上的圈子不能持久穩定,因為要活著,我們必然會就近掠奪他人。其四,暴力機器。這本來就是國之重器,不可輕易示人,必然操控於核心人物之首,以獲得絕對的統治力量。綜合以上四點,一個王朝所控制的這四種核心資源,必須靠利益來鞏固。因為自身是非法的,所以各種口號,比如愛國愛民抵抗侵略等等,這種精神激勵是斷斷行不通的。那麼如何獲取利益,則必然壓榨最底層,控制一切資源為幾所用,控制一切自由思想,讓底層處於窮忙之中沒有時間思考其他。最後,也是歸結於嚴酷的暴力血腥統治手段。這樣統治時間長了,則底層迅速散沙化,根本無抵抗能力,其次,對國家和集體冷漠,除了至親,其他人都可以睜眼看著犧牲。因為權利和義務不對等,兩個階層都會形成自私成性,冷漠成性的人格,雖然是個人的悲劇,但一遇戰亂,也形成為國家民族的悲劇。這也是家天下的必然結局,是專制的必然結局,無限輪迴。
還有一點,特權階層由於不事生產,整個階層也會迅速腐朽,戰亂一起,很少會有愛國之心,各自四散逃命,反而英雄起於草莽。底層民眾,由於根本沒有權利和國家主人翁的榮譽感,則會漠然做視國家滅亡,甚至助紂為虐,引外力破壞整個國家!!因此,於此,造成國家,社會,民族,家庭,個人的整個悲劇,每次王朝興替,在我國都會造成極大的悲劇和苦難!!
AA拿個盆給我
看了這個問題我覺得很有意思,面對列強侵略無動於衷可以說是個很扎心的現象,可是為什麼導致這種現象呢?這主要從兩方面講。
1、民眾思想所致。
面對列強的瓜分,民眾什麼想法?這天下是皇帝的天下,這天下姓愛新覺羅啊,關我們什麼事?不有那麼一句話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你愛新覺羅的子弟都不著急,抽著大煙,貪汙腐敗平民百姓著什麼急?傳統的封建思想加上農耕文明,安土重遷的思想,我小平頭百姓著急啥,種好地亂世中有口飯吃不好嗎?況且儒家思想告訴我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風雨飄搖的時代,胡口照顧家都難,我搞什麼平天下呢?況且起義有好處嗎?未必有好處啊,起義不成功被洋鬼子槍炮剿滅,成功了功高蓋主對統治者構成威脅不還是個死嗎?這買賣不划算啊,老百姓一想不幹。
2、政府不作為,沒有正確引導。
清政府這時候再幹啥?面對侵略割地賠款,繼續享受大保健。晚清政府窩囊啊,打不贏就跑,跑不了就籤條約,要啥給啥,給不起就欠著,我慫我驕傲啊?!跟國外完全不同,不是共同抵抗外國侵略入侵,同仇敵愾,沒有,不是有個義和團運動說“扶清滅洋嗎”?我和洋一塊剿滅你,洋人是爸爸,我聽洋爸爸的,管你什麼團,造反就得死為了救我也不行!這樣的傻逼政府誰敢共同抗擊?還不是個大坑,要挨槍子兒?政府不作為,沒有民族危機意識,人民就更沒有,只能眼睜睜看著淪陷了,我想這便是列強入侵民眾無動於衷最主要的兩點原因了。
脫離高級趣味的王閃爍
這裡顯然有個古代人和現代人的認知問題,在現代人的腦子裡,侵略者入侵了,作為受到侵略的一方,所有人都該反抗,包括官員,也包括普通百姓。
但這是現代人的觀念,古人並不是這樣想的。拿大清國來說,大清是誰的國家?是愛新覺羅皇帝的國家,是八旗貴族的國家,是戴著官帽子的人的國家,所以英軍入侵,道光皇帝應該抵抗,旗人應該抵抗,林則徐也應該抵抗。
那麼百姓呢?大傢伙這便笑了:西方夷人來打北方旗人,關我們老百姓什麼事?
有人可能覺得奇怪,大清皇帝不是你們萬眾擁戴的嗎?你們不是應該為他死麼?
大家笑得更歡了,你不是有恙吧?
請大家注意,鴉片戰爭發生之際,遭遇入侵的主要是南方,而南方,恰好是清軍入侵殺戮最為兇狠的地方。雖然時光相隔已有兩百年,漢人也都留起來辮子,但漢人祭祀祖先、懷念先人的時候,縱然不敢言語什麼,心裡卻都明白。有人說,大清國已然繁榮富強那麼些年,漢人早就幸福生活,該忘了。
但事實上,直到鴉片戰爭許多年後,孫中山發動革命之際,他在各地找到的第一批同盟軍,就是潛伏在民間的各種幫派,而這些幫派,與孫中山的共同點就是反清。
所以,大清國被人揍,並不完全是件壞事,尤其是在不侵犯到百姓的情形之下。
其二,英軍趕跑了八旗兵,佔領了這個地方,會發生什麼呢?
第一種情況,是入侵者野蠻燒殺,那顯然大傢伙就會憤怒抵抗(尤其是在沒有大清官方在場的情形之下),三元里之戰和廣州入城事件都屬於這種情況。
甚至,入侵者也可以收稅,只要保證地方和平,大清國的百姓們才無所謂,在史書中,我們能看到大量百姓和侵略者合作的例子:他們同侵略者交易,為侵略者提供食水、擔負物資、指引道路,沒問題,只要你們公平合理。只要給錢,哪怕是外國人,也可以做主顧嘛。
這,就是所謂的“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正如英國人在其他地區記錄的那樣:“在離戰場很近的村莊裡,村民“神情麻木地端著飯碗,吃著米飯……儘管他們看到外國人正在和自己的同胞打仗。”理由很簡單,那些打仗的人,雖然號稱是同胞,卻是欺壓在百姓頭上的官兵老爺。
所以,大清是沒有愛國主義這一說的,因為大清國不愛他的民,他的民也不愛大清國。鴉片戰爭中有這樣一個例子,英軍數千人圍攻鎮江,而守軍不足兩千人,英軍本以為他們會撤退,但事實上鎮江的守軍主要是駐防旗兵。
旗兵當然要為大清死,所以這一千多清軍頑強抵抗,有兩百多人死在戰場之上(英軍陣亡39人,失蹤2人)。
旗兵是怎麼回事呢?滿清入關後,為了能以少數滿洲士兵統治多數漢人,實行“駐防兵”制度。在重要的城市裡面劃出一塊地建“滿城”,長期駐紮一定數量旗兵,主要作用就是:監視漢人、威懾地方。
旗兵為什麼頑強抵抗?因為大清是他們的大清。這種情形,發生改變是在辛亥革命以後,至少在法律上,民國是大家的民國,所以日本侵華之際,反抗日軍便不僅僅是某一小部分人的事,人民武裝,成為改變中國歷史的一個詞彙。但這是後來,你不能拿未來的理念來硬套前清的事。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聽我給你分析完你就明白了。
一,最重要的原因:民眾氣節的丟失。從唐宋到元明最後到清朝,中國人在精神層面越來越空虛,對氣節的堅守也越來越無力。造成這種現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兩次異族的入主中國。你要知道在元之前,漢族政權從未徹底敗亡,中國一向以天朝自居,對於周邊蠻夷簡直傲到了骨子裡。給你舉個很形象的例子:有一個美女,一笑傾城,衣飾華貴,對於周圍的人從不拿正眼看,傲的很!但有一天這個美女被一個衣衫襤褸的壯漢摁到了床上,雖經過激烈反抗但最終還是被強了。美女雖哭天抹淚但生活還是要繼續下去。但忽然又有一天,這個美女又被另一個髒兮兮形同乞丐的壯漢強了!你覺得這個被強了兩次的美女她還會清高嗎?還會堅守嗎?她的心理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我告訴你,她會變得麻木,會覺得什麼都是“也就那回事”!!!這個美女的心理變化正是漢族的心理變化。這裡值得需要著重提出的一點就是,清末在孔孟之鄉依然有一群沒有徹底麻木的人,那就是義和團。賤民可以找出一萬個理由譏諷義和團,但卻找不出一個理由讓自己像義和團一樣挺身而出。血勇義和團乃是我忠義山東的驕傲!
二,清朝本身是外族統治,雖口號是滿漢一家,但實際上滿族各種特權,漢族只是二等民族。滿漢裂痕從未真正彌合。既然是這樣,那民眾會覺得我被滿人侵略和被洋人侵略不都是被侵略,有啥不同?看到做了幾百年主子的滿人被洋人打,我心裡還挺高興呢!這在民族國家概念還沒有深入人心的清末,當時有人這樣想並不奇怪。
三,列強侵略時會組織當地的帶路黨,而且帶路黨會得到不小的經濟實惠。並且最重要的一條是有洋大人庇護,清朝朝廷在簽訂條約的時候就被列強強行要求不得制裁帶路黨。所以經濟實惠,安全無憂這兩個因素會給氣節丟失的中國人很強的吸引力。
四,清末日本侵略中國時經常會打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對,你沒看錯,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日本人把自己打扮成漢族的解放者,這確實迷惑了一些中國人。
另外說一點,關於題主這個問題的回答,凡是隻從清政府一方面找原因,而絕不從民眾這方面找原因的人。這種人要麼是假慣了,自己都覺察不出來了;要麼是抱著目的來講道理的,為了影射一些東西而不惜講的片面,這實際上是欺詐和愚弄。
嚼史嗅今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的王朝,前前後後統治了中國有268年,其間經過“康乾盛世”、“同治中興”,幾個短暫的美夢之後,開始閉關鎖國,自尊為“天朝上國”,直到清朝末年,西方的列強們,一腳踢開了大清朝的國門,從此,中國進入了殖民與半殖民的社會形態。
而對這些船堅炮利的列強們,為什麼大部分老百姓不去積極的反抗那?那是因為,當時的國情,是正處在清朝末年的這個特殊歷史時期。
當時的老百姓,對於封建帝制的這種統治思想,已經根深蒂固,清末又實行的是閉關鎖國政策,普通的老百姓,很難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還有嚴重的“逆來順受”的小民寡眾思想,深知作為老百姓的自己,做為一個“屁民”,只是用來被統治的,那官家才是天,皇上說什麼才是什麼,就算是來了入侵者,那不是還有官兵那嗎?不是還有那些文武百官那嗎?不是還有那真龍天子那嗎?哪裡輪得到老百姓操心這些事情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該種地種地,該吃飯吃飯吧!天塌了,自然有那些個子高的頂著。
正是因為這些腐朽的思想,大部分百姓才沒有積極反抗外來入侵。當然,這也只是一方面的原因,由於當時的國情落後,你想去反抗,可能都沒有那個條件。
就拿八國聯軍進北京,全是洋槍洋炮,武器非常先進與精良,肯定是要比你大清國的武器厲害,要不怎麼人家才是入侵者那!你別說老百姓了,就是清朝的官勇,用的那種大長槍,每一槍都能打出子彈,那都是燒高香了。
做為老百姓手無寸鐵,拿什麼反抗列強啊,就算你拿著砍刀往上衝,人家10米開外,就已經一槍把你給斃了,還反抗什麼啊!再加上連慈禧老佛爺都撒丫子逃跑了,更何況百姓乎?
就算是有反抗的,比如義和拳之流,打著封建迷信的旗幟,去對抗西方列強的先進科學技術,註定是要失敗的。所以,當時的那些有識之士,才提出來要廣開民智,引進西方的先進科技,要改革帝制,興建工廠,辦大學搞教育,這樣的一步步壯大,才能有一天把列強趕出國門。
所以說,為什麼清末時期面對列強入侵,大部分百姓沒有反抗,是有一定的歷史原因與歷史侷限性的。
雜七雜八的事
因為老百姓不當家作主、在百姓眼裡洋人是在教訓一個黨派,一個不代表自己利益的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