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情況聽起來好嚴重,但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

「醫生,我已經生化妊娠了3次了,我是不是不能懷孕了?」

放心吧,沒事兒!

曾經有人對200多名正常女性的700多次月經週期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自然流產率是31%。也就是有三成的機會,胚胎在著床之後又自己掉了。而這三成的自然流產中,有2/3是生化妊娠,被稱為clinically silent。

也就是說,有正常性生活的育齡期女性,沒準兒你的哪次月經其實就是一次不知不覺的流產,只是你沒有去查而已。所以,臨床上不把生化妊娠算作一次流產,而只是當做一次不規則的月經。

生化妊娠之後最佳處理方式就是:忘了這次經歷。

生化妊娠最佳預防方式就是:不要那麼著急測得那麼早嘛,測得晚一點就會作為月經,而不知道那是生化妊娠了。

事實上,知不知道發生過生化妊娠,一點都不重要,幾次都沒問題。

「醫生,我寶寶臍帶繞頸,會不會突然勒緊了窒息啊?是不是得剖宮產了啊?」

放心吧,沒事兒!

據統計,臍帶繞頸一圈起碼佔了25%,這是非常常見的現象,而且是無害的,不是剖宮產指徵。別說兩圈了,就算繞頸三圈,也不是剖宮產指徵。臍帶繞頸不會像上吊一樣勒住脖子,因為臍帶輔助點是在肚臍上的,真的要勒也是往下,順著肩膀滑下來。而且脖子足夠粗,臍帶也不會因此打結。

所以,歐美國家的B超是不會查有沒有臍帶繞頸的,因為這個信息毫無價值。

多說一句,圍產兒死亡討論時,如果我們找了一圈原因,只發現一個臍帶繞頸,那麼我們會把這個圍產兒的死亡原因歸為「原因不明」,而不是「臍帶繞頸」,因為臍帶繞頸是不會造成圍產兒死亡的。

「醫生,我已經懷孕了,結果單位體檢給拍了胸片,是不是會造成畸形啊?這孩子是不是不能要了啊?」

放心吧,沒事兒!

X光致畸劑量為50mGy,診斷性的X光基本都不會達到這個劑量,比如胸片的放射劑量不超過0.01mGy,胸部CT的放射劑量大約在0.01-0.66mGy,都和致畸劑量差了100倍以上。所以,孕期如果有必要,也是可以拍胸片的。

事實上,就是真的發生畸形,也不見得是拍胸片造成的,因為即使孕期不經歷任何已知的可能風險,也存在3%的畸形風險,這被稱為「背景緻畸率」,是由隨機突變造成的,是隻要懷孕就逃不掉的風險。

所以,懷孕本身就是一件要冒險的事,不要因為某個已知的風險就先想孩子不能要了。要不然,懷孕9個多月的時間裡,碰上一兩次可能有風險的事情幾率很大,總不能碰上就打胎吧。

不要奢望「絕對安全」,懷孕就不存在「絕對安全」這種狀態,如果一點風險都不想冒,那就只能選擇不懷孕。

「醫生,離預產期還有2天,破水24小時還沒有生出來,羊水會不會流光啊?孩子會不會有危險啊?是要趕緊剖宮產了吧?」

放心吧,沒事兒!

37周後足月胎膜早破的發生率大約在20%,在足月的情況下,胎膜早破只是意味著即將臨產發動而已。80%的人會在破膜後24小時自然發動宮縮。

胎膜早破雖然會增加一定的風險,比如宮內感染、臍帶脫垂,但是發生率都非常低,而且醫生會給予預防性抗生素預防感染。至於羊水,不必擔心「流光」,因為羊水不是「死水」,而是會動態生成的,而且至少有好幾百毫升的存貨。

所以,單純的足月胎膜早破,是正常生理現象,只要做好相應預防措施就可以了,而不必過度緊張,更不必因此而做剖宮產手術。

「醫生,B超顯示我們寶寶偏小1周,是不是生長髮育受限了?」

放心吧,沒事兒!

B超測量所謂的「B超孕周」,是對照平均值而言的。比如,32周時,股骨長的平均值是6.2cm,但是,在5.7-6.9cm之內,都是正常的。畢竟,孩子不是機器人,不是都必須一樣大,都恰好長了平均值那麼大。如果在32周測量股骨長只有6.0cm,因為這隻達到了31周的平均值,就會說「偏小一週」,但其實也是在正常範圍內的。

B超測量的結果,我們看的是一個正常範圍,而不是一個「正常值」,不要因為B超寫了偏小一週就擔心,其實那也是正常的。

這些情況聽起來好嚴重,但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

臨床上確實遇到一些孕婦,因為對應有的問題沒有重視到,而出現問題,但是「忽視」的孕婦其實只是很少數,而大部分的孕婦面臨的問題不是忽視,而是嚴重的焦慮。比如有的會有疑病症傾向,就是稍有點風吹草動就擔心自己是不是出了什麼大問題,甚至沒有什麼異常表現,無端的會擔心胎兒會不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研究顯示,孕期焦慮的比例佔了至少70%,甚至比產後抑鬱的發生率都高,而且會造成失眠,軀體不適感,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所以,這個回答是希望能用來給準媽媽們「減負」的,如果遇到前面說的那些情況,不必擔心,其實真的沒什麼大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