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敏放履新兩周年考 蒙牛奶粉業務扭虧爲盈

[摘要]

蒙牛在未來3年的複合增長速度均需要超過18%。今年上半年,蒙牛的營收增長增幅為17%,尚未達到目標增長預期。

盧敏放履新兩週年考 蒙牛奶粉業務扭虧為盈

時代週報記者 黃嘉祥 發自深圳


在盧敏放履新滿兩年之際,蒙牛乳業(02319.HK)的奶粉業務終於扭虧為盈。

8月29日,蒙牛乳業發佈2018年中期業績公告,實現銷售收入約344.74億元,同比增長17.0%;淨利潤15.62億元,同比增長38.5%。其中,奶粉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4.9%,蒙牛旗下奶粉板塊—雅士利(01230.HK)在連年虧損之後實現盈利。

與此同時,蒙牛旗下原奶企業現代牧業(01117.HK)也實現大幅減虧,上半年營收24.7億元,同比增長5.3%,經營狀況明顯好轉。

“蒙牛已經回到了正常發展的軌道。”在8月30日蒙牛2018年中期業績發佈會上,盧敏放表示,雅士利和現代牧業從今年開始不再是蒙牛的“拖累”,以後也不再會是“拖累”,兩家企業未來將給蒙牛帶來正面影響。

從結構調整到新產品開發,再到佈局巴氏鮮奶等新業務板塊,自2016年9月出任蒙牛掌門人以來,盧敏放在蒙牛內外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根據蒙牛的戰略規劃,蒙牛要在2020年實現“雙千億目標”,即銷售額達到千億元,市值達到千億元。

從銷售額來看,這對於2017年銷售額剛超過600億元的蒙牛而言,仍是一個較大的挑戰。這意味著,蒙牛在未來3年的複合增長速度均需要超過18%。今年上半年,蒙牛的營收增長增幅為17%,尚未達到目標增長預期。

對於“雙千億目標”,盧敏放表示,蒙牛不會透過拼命銷售及併購來達成,在併購方面只會選擇高質量的項目。未來的發展將按照自己的節奏來走,不會因為競爭對手大規模價格競爭而改變策略,“(蒙牛)不做被動性動作”。

雅士利扭虧為盈

在去年中期業績會上,盧敏放曾提及“看到蒙牛狼性文化的迴歸”。同樣,在今年中期業績會上,盧敏放表示,蒙牛狼性迴歸,促使蒙牛的結構更適應市場變化,比以往更像一個“能打仗”的組織。

蒙牛方面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系列改革和佈局後,蒙牛已形成更加規範、高效、協作的體系化運作。

在盧敏放看來,2018年是蒙牛“雙千億”目標的關鍵一年。內部改革亦如此,他在本次業績會上表示,未來還將壓縮管理層級、精簡總部機構等,並推出“艦長計劃”的人才培養體制,培養事業部負責人。

“2018年下半年,蒙牛將不遺餘力推進結構改革。”蒙牛方面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從現在開始培養下一層面的核心管理層、事業部掌舵者;並將在市場、研發、數字化營銷等幾個核心部門推出“超配計劃”;另外,蒙牛還將對整個市場機制進行調整,加大對超越業績目標的獎勵。“我們希望通過結構改革調動蒙牛員工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

“狼性”改革的效應開始體現在業績數據上。繼2017年各個事業部均錄得雙位數的增長後,2018年上半年,蒙牛的液態奶、冰淇淋、奶粉業務和其他收入分別約為289.32億元、22.4億元、29.47億元和3.56億元,其中液態奶同比增長14.0%、冰淇淋同比增長12.8%、奶粉業務更是增長64.9%。

蒙牛奶粉業務實現較大增長,這主要得益於雅士利的扭虧為盈。8月29日,雅士利發佈2018年中報,上半年銷售收入為15.04億元,同比增長55.6%;淨利潤4100.3萬元,同比大漲133.9%。其中,高端嬰幼兒奶粉表現較為亮眼,2018年上半年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上升39.4%,銷售佔比從2017年上半年的22.5%提升至42.3%。

一直以來,奶粉業務是蒙牛的短板之一,且與伊利相差甚遠。為補齊短板,2013年6月,蒙牛斥資百億收購了雅士利。不過,收購雅士利並沒有讓蒙牛在奶粉業務上得以翻身,雅士利的業績反而出現斷崖式下跌,一度成為蒙牛的“拖油瓶”。

根據雅士利歷年財報,雅士利2013–2017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8.90億元、28.16億元、27.61億元、22.03億元、22.55億元。2013–2015年淨利潤由盈利4.38億逐步滑至2.49億元、1.18億元,而到2016年虧損3.2億元,2017年虧損1.8億元。

雖然盧敏放在2015–2016年擔任雅士利總裁期間沒有扭轉頹勢,不過當其接任蒙牛總裁時,業界曾分析此舉意在提振奶粉業務成績。從盧敏放執掌蒙牛這2年的表現來看,也印證了上述說法。

在本次業績會上,盧敏放坦言,今年上半年奶粉業務實現突破性增長,是過去2–3年裡第一次出現大幅度正向增長。

對於奶粉業務收入上升,雅士利在公告中表示,主要是由於渠道整合從本期開始初見成效,銷售逐漸回暖;加大廣告宣傳力度,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中國開始實施《國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制》,雅士利在市場競爭中處於較有利地位。

對此,乳業專家宋亮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與伊利相比,奶粉業務是蒙牛的短板,今年雅士利全面發力,推動蒙牛奶粉業務大幅增長,逐漸縮小了與伊利之間的差距。

8月31日,伊利(600807.SH)發佈中期業績報告,上半年實現營收399.4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26%,淨利潤34.69億元,同比增長3%。從收入上看,蒙牛與伊利的差距正逐步縮窄。

雅士利扭虧為盈只是蒙牛在奶粉板塊佈局的一個新開始。雅士利方面表示,未來將繼續加大研發力度,提升品牌建設,深耕銷售渠道,將網點建設下沉到縣級、鄉鎮級;在穩固牛奶粉產品的同時,擴大有機產品和羊奶粉市場份額,並佈局全球供應鏈網絡 。

角逐巴氏市場

蒙牛曾經的另一個“拖油瓶”現代牧業,在經歷了2年虧損之後,也實現了大幅減虧。

8月27日,現代牧業發佈2018年中報,上半年營收24.7億元,同比增長5.3%,期內虧損1.43億元,與去年同期虧損值達6.66億元相比,大幅減虧約5億元。同時,核心運營指標自由現金流轉正,錄得2.31億元,經營狀況顯著好轉。

盧敏放表示,雅士利扭虧實現了對資本市場的承諾;現代牧業的淨現金流已經轉正,擁有自我造血能力,已經完全走上正軌,兩家企業未來還將給蒙牛的發展帶來正面影響。

事實上,現代牧業此番大幅減虧與蒙牛的支持有關。現代牧業表示,虧損收窄的主要原因是集團的經營模式改變與蒙牛產生協同效應及本身整體運營有所提升所致。

在蒙牛的戰略佈局中,現代牧業顯得頗為重要。盧敏放上任蒙牛總裁後的第一次公開亮相,便是前往現代牧業蚌阜牧場調研,隨後多次增持現代牧業,截至2018年6月30日已持有現代牧業60.76%的股份。

在完成對現代牧業的收購後,蒙牛與現代牧業簽署了原奶採購協議,蒙牛接管現代牧業的下游產品業務,包括市場推廣等銷售費用;而現代牧業則負責上游的原奶業務。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現代牧業83%的原奶銷售給蒙牛。而隨著下游業務銷售模式發生了改變,現代牧業銷售及分銷費用明顯下降,2018年上半年銷售及分銷費用為9356萬元,比去年同期的2.4億元下降61%。

蒙牛方面表示,按照上半年態勢,現代牧業預計年內經營利潤即可以轉正,淨利潤接近盈虧平衡,經營現金流轉正。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現代牧業依託蒙牛強大的體量、品牌以及渠道,經營進入良性循環指日可待。

摩根大通報告指出,蒙牛受益於效率提升,產品創新,現代牧業及雅士利業績好轉,及新管理團隊領導能力強勁,預期未來5年利潤繼續擴張。料其2017–2020年銷售及盈利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為11%、31%,給予評級增持。

與此同時,蒙牛收購現代牧業的背後,也是基於巴氏市場的佈局。蒙牛方面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蒙牛利用現代牧業的原奶供應和全國牧場資源,獲得穩定的原奶供給保障,支持在低溫酸奶業務發展及低溫鮮奶業務佈局。

在業界看來,巴氏奶有望成為中國乳業“新十年”的主戰場。宋亮表示,巴氏奶是未來行業發展的一個趨勢,但從現實條件來看,必須要循序漸進佈局。而從蒙牛的表現來看,其顯得非常謹慎。

蒙牛方面認為,隨著國內主要乳企對巴士殺菌奶的佈局,國內消費升級、冷鏈運輸網絡進一步完善,低溫奶的消費需求將進一步打開,實現快速增長。未來將緊跟市場的各種變化來發展巴氏奶業務,拓展巴氏奶產業佈局。

“通過與現代牧業資源整合佈局巴氏奶,目前已覆蓋華東、華南、華北、華中等地區。”蒙牛方面表示,未來將借鑑國外鮮奶發展成熟市場,有計劃地進行銷售模式創新。

朱丹蓬認為,對蒙牛來說,發展巴氏奶是一箇中長期戰略,將有助於蒙牛未來五年的發展。(來源:時代週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