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西安人總說秦腔是戲曲鼻祖?

終日賤


雖然我也算半個秦腔人,但客觀的說秦腔是戲曲鼻祖,確實有失偏頗,中國戲曲的發展是以聲腔為主線劃分的,大致上分為四大聲腔體系,即“南昆,北弋、東柳、西梆”。

從中國的戲曲起源來說,中國戲曲大致起源於宋朝,當時宋朝統治者解除宵禁,開封等大的都市憑藉勾欄瓦舍等場地,市井文化極度繁榮,各種藝術形式開始展現端倪。隨著宋王朝的南遷,北方的藝術形式結合南方的特色在元朝逐步形成了崑曲。

而北方戲曲隨著元雜劇的興起,也開始逐步完善繁榮,而秦腔也正是在這一時期脫胎於元雜劇而形成了中國最早的梆子腔的劇種。而隨著經濟文化的交流發展,也就出現“百戲出秦關”的現象,據此人們就以訛傳訛就說秦腔是百戲之祖。

秦腔在明朝末期得到了第一次的大繁榮,此一時期秦腔開始了它的大融合大發展,此時期秦腔隨著資本主義萌芽陝商的發展,遊走於全國各地,一定程度上促成和完善了大部分劇種,同時也吸收借鑑了其他劇種的優秀元素。但對於其他獨立聲腔的劇種,顯然說秦腔是百戲之祖是沒有依據可言的。

至清乾隆年間開始,秦腔開始了它的第二次繁榮,此次的繁榮時間跨度長,影響力深遠。在持續百年的“花雅之爭”中,秦腔最終戰勝崑曲,引領花部劇種稱霸於中國戲曲舞臺。此時期,各劇種爭相效仿學習秦腔的表演,為中國梆子戲各劇種的完善和壯大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甚至出現了有些劇種放棄本行爭相學唱秦腔的壯觀局面。

一直到清末四大徽班的進京,結合秦腔形成京劇,可以看出,秦腔對中國戲曲文化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任何事情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秦腔作為一個種藝術形式也是這個道理。在中國戲曲文化的大發現中,各個劇種各個聲腔相互融合發展,才造就了今天的局面。而秦腔最大的貢獻在於對中國戲曲梆子腔的影響和發展,以及他兼容幷蓄的耗散的藝術特點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中國戲曲的繁榮昌盛。但就此說秦腔是中國戲曲鼻祖是缺乏依據的,確切的說秦腔應該是中國戲曲“梆子腔”鼻祖。


秦腔鬚生




首先說一下,戲曲鼻祖並不是秦腔,那麼為什麼西安人會說秦腔是戲曲鼻祖呢?

因為西安人總認為,秦腔起源於周,形成於秦,精進於漢,昌明於唐,完整於元,成熟於明,廣播於清,幾經演變,蔚為大觀。

他們認為,秦腔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堪稱中國戲曲的鼻祖。

若說以年齡來選戲曲鼻祖的話,中國最古老的戲劇,還真的不是秦腔。

中國最古老的戲劇,應該是儺戲。儺戲是起源於商周時期的祭祀,一開始只是祭祀之前的舞蹈,秦漢時期,逐漸演變成戲曲,唐宋時期,受到民間歌舞的影響,開始演變為成型的儺戲。



儺戲一般流行於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陝西、河北等地。但是由於歷史太久,有不少已經失傳,現在還流行的地區,不是很多了。

為什麼西安人總認為秦腔是戲曲鼻祖?

因為儺戲不出名,其他相對出名的劇種,如京劇、豫劇、黃梅戲、越劇、評劇、崑曲等,大都是明清時期才出現的。

而秦腔,一聽源於西周,形成於秦……蔚為大觀就覺得很厲害,這樣一看,肯定就是戲曲鼻祖了。

他們大多數不願意去深入瞭解,因為很多人都對文化這種東西,覺得越多越好,能有個名頭當戲曲鼻祖,就當唄,沒必要去深究,也不想去深究。



為什麼那麼多人爭名人故里?實際上名人故里只有一個,可是很多地方都去爭,難道大家都不知道嗎?他們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想知道。因為文化帶給他們的自豪感,足以碾壓心裡的那份追求真相的執著感。


魏青衣


秦腔藝術是起源於古代陝西,關中地區稱為秦,秦腔由此得名。它的腔調粗獷火爆,蕩氣迴腸。自唐朝就有專門培養藝人的地方。。明,清得以發展。京劇的流水、唱段就來自於秦腔。秦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傾注了幾代秦腔人的心血和情感。享有著中國多種戲曲鼻祖的美,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