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發展才是硬道理

知乎:發展才是硬道理

2.7億美金融資額,24億估值,18個月間,知乎翻了1.5倍。

看上去,增長似乎挺可觀,外界對其估值的解讀,態度似乎也都偏向於肯定及合理性。

然而,相對於方向對、方法好、跑得快的今日頭條和得到們而言,知乎在它的“智能分發+問答社區+知識付費”的賽道上,反而卻顯得有點老火煲湯——慢慢熬的狀態。

2014年,憑藉下載量超1.2億,日活躍用戶超1300多萬的數據體量,創業兩年的今日頭條,順利地跑出了30億美元的估值;

2017年年底,獲得新聞牌照之後的一點資訊,憑藉2.9億用戶規模,4800萬日活躍用戶,月活躍用戶1.5億的數據,在其今年即將開啟的F輪融資中,傳出了高達到30億美金的估值;

就連今年6月,成長時間不到5年,轉型社區電商不到4年,擁有1億用戶,3000萬月活,左手社交、右手電商的小紅書,在其D輪融資中也都撐起30億美元估值。

然而,截至2018年5月,註冊用戶數達1.6億,平均日活超過3400萬、日均使用時長達到60分鐘的知乎,估值與國外在線知識問答社區Quora(2017年4月D輪融資估值18億美元)相比,卻只能與其大體相當。

作為國內最早探索知識經濟的問答社區——知乎,受益於未來在三四線城市用戶的下沉紅利以及知識付費風口,與同體量獨角獸公司相比,其價值則明顯被低估。

那麼,為何資本要刻意壓低估值?

一來是獨角獸在二級資本市場紛紛破發,融資環境涼意漸顯外;二來,則可能是資本對於知乎這一年半來,在知識經濟的變現增長速度上,爆發性仍欠缺一點小火候。

畢竟,與今日頭條、趣頭條、得到等內容創業項目相比,知乎所呈現出的數據增速自然是難以與其匹及的。估值要高,到最後還是要回歸數據上的。儘管知乎擁有足量的用戶數與日活,但由於過去在運營與其他付費方式的變現數據上,不能支撐其爆發性盈利,知乎的大多用戶活躍度也尷尬地處於“用完即走”的流量狀態。綜合考慮下,VC們的理性與保守,也是情有可原的。

因此,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知乎要想保證自己不下牌桌,完成向錢看的轉變將成為當務之急!

知乎或迎變局

知乎上一撥刷存在感,是在世界盃期間。從其簡單粗暴的“洗腦”類廣告語和傳播調性上來看,似乎知乎已經有意脫去其精英化的外衣,並開始迎合大眾化的綜合性口味,以衝破圈層枷鎖的形式,做大流量並完成從小眾化到大眾化的迭代。

從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我們也可以看到知乎的邊界,正在從小眾圈層向大眾內容延展,用戶也正在向三四線城市層不斷下探。

隨著用戶圈層的下沉,內容的泛娛樂化,龐大用戶量的加速流入,走出五環外的知乎,也令得重度知乎用戶曾經引以為傲的,旁徵博引式的,接地氣的內容特色逐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海量、難以標籤化的口水化內容。各種抖機靈式的裝逼、八卦、低俗、雞湯和廣告,全都一籮筐地裝入了進來。

可以說,現在的知乎稱得上“無所不有”,話題涵蓋整個社會的各個層面。

當然,時隔18個月,知乎成功轉型,跑出了大眾化的下里巴人路線,也並不見得需要被指摘,畢竟這是知乎商業化轉型,並對投資人負責的前提下,所做出的正確的抉擇。

與豆瓣一樣,知乎上的大多精英用戶在其構建的知乎消費上都偏向於理性,難以推動轉化與成交,因而推動三、四線用戶加入,圈流量並刺激用戶產生消費衝動,則成為了知乎在下一階段急需完成的任務。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為何像得到、打卡小程序等產品的快速崛起,跑出爆發性的高增長與高轉化,原因不外乎是這些產品大多都是在通過刺激人的焦慮,從而讓你來購買它的知識服務的。畢竟,人都是趨利避害的,且大多數人都是風險性厭惡的。

與此同時,人的本性也是懶惰的,像付費知識學習這種反人性的用戶行為,在沒有焦慮和恐懼驅趕,大部分用戶還是難有持續的學習動力的。

因此,能夠抓住用戶害怕和恐懼等痛點,並在營銷中不斷地製造焦慮、恐慌情緒,則成為了羅振宇們在掌握用戶這些潛意識痛點之後,所以能輕鬆攻破用戶心理防線的必殺招。

因此,知乎若想在知識付費上迎頭趕上,對於下沉的圈層用戶實現高效的轉化,得到們這一簡單野蠻的營銷方式,或許會成知乎一個方向性的借鑑。

當然,在守住自身價值觀底線,並保證核心方向不會出現太大偏離的情況下,知乎其實也無需理會外界太多的雜音,發展自己所需的,才是硬道理。

就好像過去,當豆瓣作為慢公司出現在大眾眼前的時,輿論上就開始出現不少的恭維和吹捧的聲音,將豆瓣描繪成為一個文藝人士的烏托邦,不容玷汙與破壞。

然而,隨著豆瓣在商業變現模式的探索上,沒能打造出一個令市場和投資人滿意的模式,過去不少讚譽的聲音,便開始紛紛倒戈並批判豆瓣在商業化變現上“慢公司”“文藝範”文化上的不足。

所以,發展才是硬道理。

而知乎現在所遭遇的,被批判為精英文化變得庸俗化、娛樂化的調調,與現在批判豆瓣慢公司的論調,其實皆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知乎要做的其實還是隻需堅守自己的商業發展邏輯和價值觀,只有把自己的體量不斷增大,並以規模化在市場上形成立足之勢後,許多成見在未來也將會因你在正確方向上的攻堅與自我證明,從而慢慢地被淡化與稀釋。

花邊科技系Wemedia成員

目前文章部分已發表至鈦媒體、品途網、界面、搜狐科技、百度百家、騰訊新聞、雪球、億邦動力網、今日頭條、UC大魚號、一點資訊、企鵝訂閱號等多家媒體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