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巴列,一個出大棉的翡翠原石場區

翁巴列場口,多為種水料。這個敞口的特點是種嫩棉多裂重易變種。如果有棉,這個場口的石頭在皮的表現上面就能看見。

翁巴列位於:新場區的西北方面,接近老場區的位置。翁巴列皮殼石紋明顯,皮紋較多,少有粗砂皮殼,砂細夾泥,砂感不明顯,皮殼薄,皮肉過度層也薄,皮色黃中偏紅者居多,但往往種與水的比例不成正比,水好而種差,棉大,裂多。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種新場料與其皮色較為相似,但石紋少的,注意鑑別。

翁巴列,一個出大棉的翡翠原石場區

翁巴利,種一般為偏嫩,水不夠清,拋光一般光澤度不夠。場區位於新廠區的西北方面、接近老場區的位置。皮殼石紋明顯、皮紋較多,少有粗砂皮殼,砂細夾泥、砂感不明顯,皮殼薄,皮肉過度層也薄,皮色黃中偏紅者居多,但往往種與水的比例不成正比。

翁巴列,一個出大棉的翡翠原石場區

先說場口,這個場口緬甸語叫“奧巴馬補碼”,位於新場區摩西砂礦南面,靠近礦區小鎮龍塘,其西南即是老場區。(其在國內的正式名稱為翁巴或利.....)

基本上是三種石頭:

(1)介乎山石之間;

(2)像本帖展示的石頭;

(3)翁巴累也出冰種和玻璃種,甚至可以出冰種春料,並且幾率不會很低,要看皮殼緊實的石頭。

翁巴列,一個出大棉的翡翠原石場區

我們看看這件石頭:

皮殼,黃白沙皮,基本上不翻砂,手感扁平;表面皮殼有白色斑塊和褐黃色斑塊兩種,但洗去褐黃色斑塊也顯示白色。皮殼特徵預示:石頭種嫩,肉質細膩,行話稱為幼潔。

沒有霧層

肉質部分:從水口處見到,水頭非常好,地張接近於中度冰地,有細而小的棉點。

翁巴列,一個出大棉的翡翠原石場區

與莫西砂最大的不同是皮殼顏色,翁巴累皮殼有白色和黃色,莫西沙皮殼大多為黑色,翁巴累肉質除了白色的,還有紫色,綠色,黃色等等各種顏色。

下圖這塊看皮殼很多人會以為是木那,其實也是溫巴列的料子,木那的翻沙料是會很細膩,集中,並且沙粒排序較為有序,皮殼砂層厚,石紋不明顯,皮色單純,冰味清亮。漠七沙,翻砂是要較粗的,沙粒的質感要大一些,翻沙感會更強烈。

翁巴列,一個出大棉的翡翠原石場區

溫巴列場區的手鐲料棉大的真的頭疼。棉基本都是在平面基本都是有表現的,如果棉可以少一些這個場區肯定可以會更大的受到市場的肯定的。

翁巴列,一個出大棉的翡翠原石場區

像圖中這種棉絮換成是木那的料的話,因為肉質細膩,棉基本在拋光起貨後不會非常明顯的,但是溫巴列場區的料就真的一點綿給你安排的明明白白。所以在玩這個場區的料子還是要多看,只要棉少,瑕疵少還是值得玩的,因為起貨效果很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