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老,專家的這兩條建議非常中肯,老人看了紛紛點頭

養老“孝敬”老人是亙古不變的話題,而養老問題在農村尤為突出,在城裡老人可以去養老院、敬老院,再有錢可以請保姆在家伺候自己,可是在農村,老人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只能靠自己的子女養活。農村有句話“養兒防老”,很多老人的孩子也還“孝順”,農村三個兒子輪飯養老,外人卻說兒子不孝順,為什麼?

農村養老,專家的這兩條建議非常中肯,老人看了紛紛點頭

村裡老人王太太是當地有名的壽星,已經有102歲的高齡了,老伴在自己70多歲的死後就已經去世了,一直是老人自己生活,老太太的身體還算硬朗,一直到85歲都是自己照顧自己,自己做飯、洗衣服哪個兒子也不用麻煩。後來老人的歲數實在是大了,再加上幾個兒子看著老人自己在農村生活,這麼大歲數也不放心就商量著把老太太接回家養老。

農村養老,專家的這兩條建議非常中肯,老人看了紛紛點頭

王太太的三個兒子採用的就是農村常見的“輪飯”養老方式,每家住10天,正好一個月輪一圈。不明白的人認為這三個兒子很孝順都孝敬老人,可只有明白其中道理的人才知道,其實這三個兒子都不孝順。

1、人老了行動不便,就像有個安靜的環境好好養著,10天搬一次家,搬一次家就要換一個地方老人很難找到家的感覺,自然就不會幸福。

2、誰跟誰相處都有個時間適應過程,可能在一個兒子那裡10天剛適應兒媳婦做菜的口味,立馬又換地方需要重新適應,老人適應能力又差,自然很難受。

3、人老了就有點老小孩的感覺,就需要人哄著,可是兒子天天在外面忙活,兒媳婦和婆婆之間總有隔閡,也沒有個談心的人,在兒子家人生地不熟的可能剛在這個地方熟悉了幾個人,立馬還的就又找不到說話的人了,每天的生活也難受的很。

農村養老,專家的這兩條建議非常中肯,老人看了紛紛點頭

對此專家提了兩條建議:

老人養老最需要的不是吃飯問題,而是孩子們的陪伴,尤其是在農村,基本沒有什麼娛樂活動,還不如老人自己住,周圍都是年齡差不多的老太太也就有說不完的話,精神好了生活自然也就舒適了。

所以,對於老人能自己生活的最好自己生活,想吃什麼吃什麼,想做什麼做什麼,作為子女多看望看望老人家給予老人心理上的安慰非常重要。

要是老人不能自己生活需要別人照顧,也不要10天輪班一次,最好是一個季度或者半年輪班一次,這樣給老人足夠的適應時間,適應了一家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及周圍的鄰居等,老人生活起來才能更快樂。

上次跟村裡的老人聊天,說起養老這個話題,我按專家的建議跟老人探討了一下,正在乘涼的老人紛紛點頭,都說這個建議非常中肯。讀者朋友你覺得這種養老模式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