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生會診:與生俱來的肝母細胞瘤,怎麼治?

本文非小說,而是科普文章。患者真實資料來自“MORE Health 愛醫傳遞

”,因為需要保護患者的私人信息,患者名字為馬甲。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都有人在與癌爭抗。請分享你的故事,讓更多的人不再恐慌。

1

在大家的印象裡,癌症患者一般都是中、老年人。

青少年得腫瘤、癌症的例子比較少,而生下來就發現有腫瘤的,則屬非常罕見。

但是瓜瓜就是這樣一個罕見的病例,還沒出生,超聲檢查就發現肝臟左葉可能有腫瘤,最大直徑6.7釐米。在影像學上,因為還沒有病理確診,這種疑似腫瘤物一般就稱作“佔位”。

這時候,才是懷孕第28周。孕期第38周再次超聲檢查,發現佔位最大直徑已經增加到了7.9釐米。

不能再等了!瓜瓜提前兩週剖宮出生。果然,瓜瓜左肋下就能摸到一個包塊, 從位置判斷就是肝臟。

出生第二天,瓜瓜做了腹部增強CT,發現肝臟左葉有巨大佔位性病變,左腎受壓變扁。

第四天,瓜瓜接受了手術,切除了肝臟腫物及部分肝臟組織。醫院對切除的組織進行了病理鑑定,診斷為上皮型肝母細胞瘤,腫瘤大小7.0* 6.5 * 5.0cm。基因檢測結果發現CTNNB1 基因有突變,也進行了腫瘤突變負荷(TMB)檢查,數值為35 突變/Mb,屬於突變數比較高的。

在手術後一個月,瓜瓜進行了複查,手術切除很乾淨,也沒有發現明確的復發病灶。隨後,瓜瓜也接受了一次化療,使用的是長春地辛,化療後也沒有出現吐洩等特殊不良反應。

肝癌的一個檢查指標是甲胎蛋白,瓜瓜在長春地辛化療後,甲胎蛋白還有315ng/ml,而檢查報告上的正常範圍是25~100 ng/mL,很顯然,瓜瓜的甲胎蛋白還是超標的。

2

瓜瓜的醫生,給瓜瓜的家長推薦了More Health (愛醫傳遞),希望通過這個醫療機構找到美國的醫生,給瓜瓜進行會診,提供下一步治療的方案。

會診的醫生首先提出了診斷方面的疑問。

Jason Law醫生指出,瓜瓜的病歷裡有兩份病理報告,雖然一致認為是混合型上皮肝母細胞瘤,但是對於癌細胞來源互相矛盾,一份報告說90%是胚胎細胞,而另外一份報告則認為主要是胎兒細胞。

James Geller 醫生認為,只憑H/E染色,或者免疫組化染色,都不能對混合型上皮肝母細胞瘤做出可靠的診斷。

美国医生会诊:与生俱来的肝母细胞瘤,怎么治?

瓜瓜的病理報告之所以讓美國醫生為難,是因為寫得太簡單,而且根本不符合目前的診斷標準。對於兒童的肝母細胞瘤的診斷,國際上從2005年之後,就採用了PRETEXT分期標準,使用這個標準,就能對治療方案相應地做出更好的選擇。

因為病理報告不合格,現在只能通過手術後的情況來反推,可以認為屬於I期PRETEXT。但是,因為信息不全,醫生很難對瓜瓜病情的危險程度做出準確的判斷。比如說,病理報告中沒有提到是否有未分化細胞,如果有,那預後結果就會相對差一點,也就需要採取更激進一些的治療方案。

同時,對於兒童的肝母細胞瘤,也需要檢查患者是否有一些常出現的關聯病症:艾卡迪綜合徵(Aicardi Syndrome), 臍膨出-巨舌-巨體綜合徵(Beckwith Wiedemannsyndrome),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糖原累積症 (Glycogen Storage diseases), 過度生長綜合徵(Simpson- Golabi-Bemel syndrome) 和第18號染色體三體綜合症(Trisomy 18)。這些疾病,可以通過體檢、家族史、代謝檢查進行排查,如果有疑問,可以考慮進行基因遺傳學診斷。

3

雖然在診斷上不是很規範,但是根據瓜瓜手術後的情況來看,所需要的治療方案還是很明確的。 對於傳統病理分期為I期的肝母細胞瘤,根據北美、歐洲和日本的臨床治療經驗,在手術完全切除腫瘤後,如果再經過進一步的輔助化療,預後是非常好的。在美國,最小的患兒是一個月大的時候就接受了術後化療,現在瓜瓜三個月大了,隨時開展化療都沒有問題。

在美國,標準治療方法是通過INT0098臨床試驗建立的[1]。在這個臨床試驗中,患者術後接受兩種化療方案,一種是順鉑+5-氟尿嘧啶+長春新鹼(C5V), 另一種是順鉑+阿黴素,結果5年內91%患者都沒有復發,5年總生存率為98%。從治療效果看,這兩套方案沒有太大區別,但是C5V治療的副作用較低。

常規的C5V治療需要進行4輪化療,但是最新的COG AHEP0731臨床試驗發現,兩輪這樣的化療就可以治癒大多數罹患此病的患兒,同時也能大大降低化療可能帶來的嚴重副作用,比如聽力損傷。所以,James Geller醫生建議給瓜瓜進行兩輪C5V輔助化療,每個療程3周,總共6周。為此,James Geller醫生提供了非常詳細的治療方案,供國內醫生參考。

為了預防化療可能帶來的副作用,James Geller 醫生建議在治療前、治療後、以及完成治療後的6-12個月內,要對瓜瓜的聽力功能進行檢查,確保聽力沒有受到損害。同時,腎功能也需要監測,具體檢查指標是腎小球過濾率。

對於治療的效果,可以監測甲胎蛋白指標。在指標正常前,需要逐月檢查,在指標正常後,如果化療不到一年,需要每三個月進行一次檢查,在一年後可以逐步降低到每六個月進行一次複查。

甲胎蛋白是胎兒正常肝細胞表達的一個特殊蛋白,胎兒出生以後,正常的細胞就不會再表達。由於新生兒血液中還有胎兒時期表達的甲胎蛋白,出生時甲胎蛋白指標也會很高[2],但是會逐漸降低,到成人時應該在20 ng/ml 以下,只有在懷孕或者肝臟發生病變時,甲胎蛋白水平才會升高。所以,對於肝母細胞瘤患者,只要治療後甲胎蛋白維持在正常水平,一般就不會有復發。

總結一下,瓜瓜這種與生俱來的腫瘤,如果按照推薦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治癒率能達到95%,出現嚴重副反應如聽力下降的風險會小於10%。

4

瓜瓜按照美國醫生會診的建議進行了治療。在完成了第一輪化療之後進行了甲胎蛋白的檢查,數值已經降到了47 ng/ml,屬於瓜瓜這個年齡段的正常範圍。

瓜瓜是不幸的,帶著腫瘤呱呱墜入塵世;但瓜瓜又是幸運的,腫瘤沒有擴散,及時完成推薦的輔助治療後,有非常好的治癒機會。

與生俱來的疾病是“命”,也許無法避免;找到一個最佳的治療方案是“運”,卻是可以改變的。

而規範化的診斷標準和治療方案,顯然是讓大多數患者都走運的辦法。

不管是患者、家人、還是醫生,只有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才可以爭取讓患者轉運。

參考文獻:

1. Ortega,J.A., et al.,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cisplatin/vincristine/fluorouracil and cisplatin/continuous infusiondoxorubicin for treatment of pediatric hepatoblastoma: A report from the Children's Cancer Group and the Pediatric Oncology Group. J Clin Oncol,2000. 18(14): p. 2665-75.

2. Wu,J.T., L. Book, and K. Sudar, Serum alphafetoprotein (AFP) levels in normal infants. Pediatr Res, 1981. 15(1): p. 5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