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哭鬧,家長應該如何處理,李醫生告訴你

幼兒和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出現哭鬧的情況,家長們應該怎麼樣應對,如何處理,怎麼樣分辨孩子是否生病了,因為兒童的溝通能力有限,甚至還不具備語言的能力,所以很多家長無從下手,今天,我從醫生的角度給大家分析一下。

孩子出現哭鬧,家長應該如何處理,李醫生告訴你

孩子出現哭鬧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生理性的,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一種是病理性的,家長需要具備一定的醫學常識,防止孩子的病情惡化。

生理性的哭鬧時短暫的,只要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或是心理需求就會停止,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一 觀察孩子是否大便或是小便,及時進行處理。

二 根據孩子的餵養規律分析孩子是否飢餓,儘量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

三 用手觸摸孩子的身體,是否有體溫的降低或是出汗,應該保持舒適的溫度。

四 孩子是否處在一個陌生,不安全的環境,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舒適,安全的環境

五 分析孩子是否睏倦,要讓孩子保證充足的睡眠。

六 排除以上幾種情況和病理性的原因後,那孩子就是在發脾氣,俗稱“鬧人”,這種情況最常見,家長們應該怎麼辦呢?這裡給家長們提出兩個意見,第一,換個新的環境,慢慢的孩子會逐漸安靜。第二,家長要有耐心,不要去安慰或是摟抱孩子,讓孩子自己慢慢恢復。這樣可以培養孩子自理,自信的性格。其實正常的孩子如果沒有心臟病,疝氣等疾病的話,偶爾的哭鬧可以增加肺活量,提高身體免疫力。

孩子出現哭鬧,家長應該如何處理,李醫生告訴你

病理性的哭鬧會造成身體的傷害,家長們要冷靜處理

一 首先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出現精神萎靡,反應遲鈍等應立即到醫院。

二 給孩子測量體溫,判斷孩子是普通感冒或是其他疾病,冷靜處理。

三 用手輕輕拍擊孩子的腹部,是否有敲鼓的聲音,孩子是否手捂住肚子,再結合孩子的大便的情況判斷孩子是否出現消化問題

四 輕輕活動孩子的四肢,是否出現哭鬧加劇的情況,判斷是否四肢關節有問題。

五 如果排除以上情況孩子出現易驚醒,哭鬧異常,有可能孩子受到了驚嚇,或是睡前出的太多。

病理性的哭鬧家長如果具備一定的醫學知識,可以暫時在家自行處理,但是如果孩子的症狀不能得到緩解,應該立即就醫,因為幼兒的身體機制發育不完善,抵抗力差,疾病的進展很快,不能延誤治療的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